混凝土楼面裂缝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03 12:59:53

混凝土楼面裂缝及防治措施

摘要:楼面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在模板安装时,吊运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而楼面沿板内预埋管线出现的裂缝尚未引起工程人员足够重视。当混凝土板出现裂缝后,应对裂缝进行检测检查,确定裂缝性质以及开裂状况,并据此确定处理方案。处理后可确保结构安全及正常使用。

关键词:裂缝原因、楼面荷重和振动、处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 A

一 裂缝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1、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越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越大。

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

2、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外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砼),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浇筑质量。

3、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工施工序的合理安排是很关键的。

4、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 mm,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 m。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规范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5、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 h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 d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标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3)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二混凝土板裂缝的处理

当混凝土板出现裂缝后,应对裂缝进行检测检查,确定裂缝性质以及开裂状况,并据此确定处理方案。一般可进行处理的仅为前叙第一类,处理后可确保结构安全及正常使用。

1、材料的选用处理方案的确定

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的化学灌浆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浆液的粘度小,可渗入性好。

(2)浆液固化后的收缩性小,抗渗性好。

(3)水泥浆、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应进行试配,并检验其抗压、抗折强度。处理方案的确定

2、对于静止裂缝,即开展已基本稳定的裂缝和可能防止进一步扩展的裂缝,修补可按以下方法采用:

(1)裂缝宽度小于0.1mm时,为满足使用要求,当裂缝浅而条数很多时,宜用环氧树脂浆液式水泥浆液进行表面封闭;当裂缝细而深时,宜用甲基丙烯酸脂类浆液或低粘度环氧树脂浆液灌注。

(2)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0.2mm时,宜用专用结构胶浆灌注。

3、对于活动裂缝,即继续开展而未稳定的裂缝,应在分析控制裂缝开展使其稳定后,方可按上述方法进行修补。如裂缝开展不能控制,则采取相应的措施,限制结构变形,宜用柔性材料进行封闭处理。

4、施工要求

(1)灌浆法施工,应将裂缝构成一个密闭性空腔,有控制的预留进出口,借助专用灌浆泵将浆液压至缝隙并使之填满。

(2)灌浆前应对裂缝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可分为:表面处理法和凿槽法。

(3)埋设灌浆嘴(盒),采用表面灌浆处理的裂缝,可用灌浆盒或灌浆嘴,凿“v”形槽的裂缝宜用灌浆嘴。埋设时,先在灌浆嘴(盒)的底盘上抹上一层厚约1mm的环氧胶泥,将灌浆嘴的进浆孔骑缝粘贴在预定的位置上。

5、封缝应根据不同裂缝情况及灌浆要求确定。其封缝方法可分为:环氧树脂胶泥封缝、粘贴玻璃丝布封缝、水泥泵浆封缝。

6、浆液配置按照不同浆材的配方及配制方法进行。浆液一次配备数量,需以浆液的凝固时间及进浆速度来确定。

7、灌浆是施工关键工序之一,应确保灌浆质量。

8、待缝内浆液达到初凝而不外流时,可拆下灌浆嘴(盒),再用环氧类脂胶或掺入水泥的灌浆液把灌浆嘴处抹平封口。

9、灌浆结束后,应检查外墙效果和质量,发现缺陷应及时补救,确保工程质量。

三、工程质量及验收

1、灌浆施工前,应按设计规定检查施工准备是否符合要求。

2、灌浆及粘结材料的质量均应符合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

3、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检查灌浆是否密实。

四、结束语

文章从设计及施工的角度,结合工程实践经验,较为系统的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处理方法,对类似的加固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在施工中加强各方面的管理、监督,裂缝的通病是可以控制到最小范围,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楼面裂缝的分析与防治》.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土木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处理技术分析 下一篇: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管理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