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时间:2022-10-03 11:40:59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所谓泌尿系统感染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并于尿液中生长以及繁殖,侵犯尿路黏膜或者组织所引发的损伤。在小儿尿路系统感染患儿中,一般局限于尿路某一部位的比较少,临床定位比较困难,症状表示不是很典型,很容易漏诊或者误诊,使患儿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对此尽早对小儿泌尿系统感染进行诊断治疗,也变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择近年来到我院实施诊治的57例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来自2012年9月~2014年9月到我院进行诊治的57例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患儿,全部患儿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标准,大部分患儿均出现发热、尿频、寒战、尿痛、呕吐、尿急、腹泻、排尿困难以及腹胀等症状,有9例患儿出现黄疸,7例终末血尿,5例体质量增长比较缓慢。57例患儿中有30例为男性,27例为女性,其年龄2~14个月,平均年龄(6.4±1.3)个月。

1.2方法

1.2.1检查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全部患儿均施予尿液涂片镜检,其中有52例患儿为阳性,在尿常规检查期间,离心尿检白细胞计数超过5个/HP。在清洁尿细菌培养中有23例为阳性,剩余34例为阴性。在实施尿细菌培养之前,有25例曾予以抗生素治疗,经培养发现有7例患儿为阳性,且全部是大肠杆菌生长;有22例患儿于尿细菌培养以后实施抗生素治疗,有16例为患儿为阳性,主要为克雷伯生长、枸橼酸杆菌生长以及大肠杆菌生长。此外,菌落计数都超过105/mL,多数细菌均对丁胺卡那霉素、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及卡那霉素等敏感。

(2)影像检查:本次研究全部患儿均实施B超检查,即双肾B超检查,有18例患儿检查中可明显见输尿管、肾盂或者肾盏扩张。

(3)血常规检查:57例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患儿中,20例急性上尿路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明显上升,这些患儿血沉均增快,且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剩余37例下尿路感染者,有16例蛋白质存在营养不良,11例为中度贫血。

1.2.2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病情分析,对于急性尿路感染者应充分休息,多饮水,每天饮水量一般为2000mL左右,饮食必须要清淡,确保尿道口和外阴清洁;若患儿合并高热,应予以退热治疗;对于存在尿痛、排尿困难、尿急或者尿频等症状的患儿,可采取口服的方式服用阿托品,根据患儿体质量用药,即0.01mg/(kg•次),用药间隔时间一般为4~6h,连续用药3天,或者应用山莨菪碱,用量为0.5~0.80mg/(kg•次),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用药,一般15~30分钟滴注一次,当滴注6次左右获得显著效果以后,可适当地减量,且适当地对给药时间进行延长,接着每天一次,连续用药三天。服用碳酸氢钠注射液,根据患儿体质量用药,一般每天为1~10mmol/kg,借助于这种方式可使患儿尿液得以碱化。在选择抗生素时,对于肾盂肾炎患儿所选药物血浓度应高,对于膀胱炎患儿所选药物尿浓度必须要高;对于上行性感染患儿,选用磺胺类药物,若合并发热或者属于血源性感染,则选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药物,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应用,所用药物应具备强抗菌能力,不容易使细菌出现耐药菌株,且对于肾功能损伤小。而后基于患儿尿细菌培养、病情进展、药物过敏试验和实验室检查等对抗生素进行合理调整,治疗时间为7~14天。除此之外,在泌尿道感染局部治疗中可采取膀胱内药液灌注治疗。

2结果

经诊断和治疗57例患儿中有54例患儿治愈,治愈率为94.7%,剩余3例患儿由于病情严重而转院治疗。尿常规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6.5±1.2)天,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病例,有50例患儿清洁尿细菌培养转阴,其转阴率为87.7%。

3讨论

在小儿临床疾病中,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比较常见,经调查研究发现,在整个泌尿系统疾病中,泌尿系统感染所占比例大约为12%。大部分患儿发病原因都是葛兰阴性杆菌,从目前有关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发病机制研究成果来看,该病主要是宿主内在因素和细菌致病性之间互相作用所引起,其感染途径一般有血源性感染、淋巴感染、上行性感染或者直接蔓延;宿主内在因素包含有尿道附近菌种改变、尿液形状改变、细菌黏附在尿路上皮细胞、先天性尿路畸形、患儿自身抗感染能力差等。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主要分为急性泌尿道感染、慢性泌尿道感染以及症状性菌尿,其中急性泌尿道感染在不同年龄阶段其症状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新生儿症状不典型,主要为全身症状,比如发热、吃奶差、体温不升、呕吐或者苍白等;婴幼儿症状也不是很典型,多以发热为主;年长儿多为腹痛、发热以及寒战等。慢性泌尿道感染患儿症状表现一般为贫血、生长迟缓、肾功能不适等。为了更加准确地诊治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本次研究笔者就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临床诊断中,基于患者症状特征和有关辅助检查实施诊断,本次研究大部分患儿均存在发热、尿频、寒战、尿痛、呕吐、尿急、腹泻、排尿困难以及腹胀等症状,所实施的辅助检查有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以及血常规检查,离心尿镜检白细胞计数超过10个/HPF,菌落计数超过105/mL,且清洁尿培养中病原菌生长为阳性,这些均可为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标准。在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中,需保持尿道口、外阴清洁,根据患儿症状予以对症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本次研究所用抗菌药物主要有美罗培南、头炮曲松、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以及头孢他啶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及时诊断和治疗,有54例患儿治愈,3例应病情过于严重而转院治疗,随访期间未复发。综上所述,在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诊断中,根据患儿症状表现,辅以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等,可获得更为准确且合理的诊断结果,基于诊断结果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秀兰 单位: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

上一篇: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疗分析 下一篇:乡镇医院护理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