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

时间:2022-10-03 10:49:20

浅析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里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学生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并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能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在小学英语课堂培养文化意识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结合现行小学英语PEP教材在课程设置上每单元均安排的Good to Know(文化教学)这一模块,整合和突破每单元的教学重难点,使文化意识在英语学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 立足课堂,辟文化意识培养的“精”天地

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战场,把握好课堂教学是每位老师的教学追求。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而文化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的内容,即文化导入。立足课堂教学,开辟英语文化意识研究和培养的精品天地一直是我校在英语教学中所提倡和竭力达到的目标。

1. 有效进行课堂组织活动,将跨文化意识渗透于无形中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小学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在组织课堂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熏陶和培养的良好过程。教师组织课堂的语言,如称谓语、问候语等都能体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PEP Book 5 Unit 1 My New Teachers中对老师的称呼就能体现这种差异。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称XX老师为“Teacher XX”,这其实不符合英语称谓的习惯,因为在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不作为称呼用。一般称老师为“Sir, Mr, Miss, Mrs, Madam”。在这个单元的Good to Know模块就安排了关于怎么样称呼某人(How to call somebody)的文化背景介绍。同时,教师组织课堂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也能够很好地体现这种跨文化意识。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手势、眼神、身势、面部表情和体触等。我们经常看到老外比我们中国人更为丰富的肢体语言。英语老师如果在课堂上也习惯于这样的表达,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学会地道的语言文化:高兴时举个大拇指、无奈时耸个肩、兴奋时跺个脚、激动时尖叫一声。body language 的魅力无懈可击。这些肢体语言不仅激发了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异国的文化风情,有效地渗透了一些文化知识背景。

2. 合理利用现有教材,开发和整合教材中跨文化意识

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现行的PEP全部八册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安排了文化学习的模块:一、二册安排的是Culture部分,三到八册安排的是Good to Know部分。除此之外还在课文的其他部分时不时地穿插了文化背景学习的内容,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全面进行知识文化、交际文化的渗透。比如,在教学第四册Unit 4 It’s Warm Today这一单元时,主题是对天气(Weather)的教学,教师可以借这个话题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年龄等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那与提问内容无关,而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与西方人谈话是非常明智的。所以,一般他们会用天气这一话题来打开谈话。又比如,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时的表现方式不同,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没什么”以示礼貌,而西方人则比较直率,常常会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同时,在收到礼物的时候也会当着你的面直接打开并表示感谢。所以,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对方的赞美是诚心诚意的,接受也是理所当然。再比如在进行颜色的词汇教学中,可以结合PEP Book 8 Unit 2 What’s the Matter, Mike?这一课中的Good to Know 模块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到颜色还可以用来表示心情和状态等:如pink is healthy, blue is sad, red is angry等。

3. 利用和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组织好有效的跨文化意识的课堂活动

在国外的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围坐在老师周围进行Carpet Time(地毯故事时间)的教学模式,也会看到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自由走动的情景。这些都给我们一个信息,可以采取更为灵活多变的方法组织我们的英语课堂。笔者在课堂实践中,经常根据我校小班化教学特色,灵活调动学生的座位和活动空间,采用尽可能多的手法组织课堂教学。在这些多变的形式中,教师要组织好有效的文化意识渗透,让学生学得更地道、更有可操作性。

二、 课外延伸,展文化意识培养的“广”空间

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了解文化背景,给开展文化意识的研究和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我校一直把校园英语特色创建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英语俱乐部活动、兴趣小组、晨间疯狂英语大操练、与英美日韩等姐妹学校活动等给文化意识的研究和培养提供了空间。

最具特色的英语节更是我校课外延伸的重要内容,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逐渐成了我校文化建设的一块品牌。从第一届的“快乐校园”到最近一届的“美食·英语·狂欢”主题英语节,每一届从入场式,到汉堡大餐等一系列的程序已经有了固定仪式。实实在在的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体验英语文化的机会,也给我们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这一天,小到午餐汉堡和可乐的西方快餐文化,大到接待外宾的文化礼仪,都能让学生体会到地道的西方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乐趣。

三、 利用环境,延文化意识培养的“新”沃土

中国有句谚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深远。合理利用环境,为延续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一片新的沃土。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校园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英语环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我们做了以下的一些尝试:

1. 以教室为文化宣传的主阵地

学生在学校活动的主要场所就是教室。如何在有限的教室环境中为英语学科留一块场地就需要英语老师去争取:在黑板报中留出一块英语学习园地、在角落里布置一个小型英语角、粘贴尽可能多的英语谚语或标语、制作一些英语知名人士等图片、展览具有文化特色的实物(如国旗、货币、明信片、标志性建筑的模型等)、结合英语国家传统节日(如圣诞节等)合理美化教室等。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来布置课堂环境,在真实情景中进行语言文化交流,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悟多元文化。

2. 以校园为文化宣传的主场所

在校园里,可以利用校园的橱窗布置、随处可见的中英文标示语、名人名言、大型集会活动的场地布置等加深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创设更为浓郁的英语氛围。校园里通常有宣传栏和板报栏,教师还可以在上面开辟英语学习园地,介绍一些习惯用语、名言名句、各国风俗和诗歌童谣等,利用这些展板定期进行英语文化宣传。

3. 以家庭为文化宣传的新沃土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要素,发掘家庭环境也会给英语文化学习提供帮助。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定期收看程度相当的英语动画片或教学节目,还可以通过关心国内外大事(学生对一些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和文娱活动都很熟悉,如北京奥运会等)以及和家人的相处学习英语文化。

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英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使他们既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又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等,真正学好英语。同时,要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于思维模式的差异,语言形式及词义的差异均源于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体地运用语言,最终达到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学以致用,为将来走向社会、面向世界做好准备。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小学 310005)

上一篇:如何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下一篇:情境图的课例解读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