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手术:找准医生 选对假体

时间:2022-10-03 10:36:19

关节置换手术:找准医生 选对假体

有老人说,关节老化是老年病,老了自然活动不灵活,疼就多坐一会儿,宁愿忍着也不手术。何时手术确实要看病人自己的感受,因为每个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同。但随着人工关节的普及,以及生活状况的改变,人工关节越来越被老年人所接受。对老年人来讲,他们最大的幸福不是有人伺候,而是生活能自理。躺在床上等着人伺候,是不幸福的。另一方面,关节疼痛走不了路,身体也会出问题。糖尿病出来了,肥胖了,血压高了。这时就要考虑换关节。

人工关节最初是从国外引进的。髋关节已有半个世纪的使用历史,膝关节也有三四十年的历史。随着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人工关节置换术取得了极大成功。发达国家做这类手术最多。每年,全世界有150万~160万人换关节,60%左右都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据统计,去年我国有将近20万个关节在临床上被应用。

手术指征有三条

年龄是首要手术指征

判断是否要做手术,首先看年龄。人工关节有寿命。一般国内接受关节置换术后,多能维持二三十年,国外也如此。但国内缺少大量的临床样本。因此,我们把手术年龄卡得特别紧,规定在65岁左右,此后若不发炎、不摔跤,基本这辈子够用了。

同时,人工关节可能出问题,包括感染,以及磨损引起松动。这也和患者手术年龄有关。一般身体健康者不易发生感染。我们担心的是那些有免疫系统疾病的,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糖尿病等。这些人做完人工关节置换术,发生感染的几率大。类风湿病人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就要特别注意。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好,远期感染几率也会升高。

疼痛走不了500米,要手术

人对疼痛的耐受力特别低。若真疼得受不了,就要考虑手术。以膝关节为例,衡量实际疼痛,要看行走能力。如果走不了500米,说明他疼得比较重。这也意味着,这人出不了门,只能在家里呆着。

不管年轻、年老,如果整天在屋里呆着,就要出问题。首先脑子会出问题,整天坐着看电视,抬眼看天花板,低头看地板,也没人说话,头脑反应也会变慢。其次,长期在屋里呆着,体质会下降,也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对生理和心理都有影响。因此,我们把500米作为一个界限。如果能走500米,说明还有一定的行走能力,不建议马上做手术。

在这一基础上,再结合年龄,需要做就做,不需要做就不做,能晚做绝不早做。如果年龄不到65岁,但已经生活不能自理,也无法外出工作、学习,就会成为别人的负担,应考虑换关节。可是,有的年轻人换关节,是想休闲娱乐,要跳舞、旅游,那是不行的。人工关节毕竟是假的东西,一旦出问题就是大事。这一类人换关节要慎重。

20度以上的屈膝伸不直,得手术

能不能伸直是判断关节变形严重程度的指标。

以膝关节为例,正常人站立、走路,双腿都是直的。膝关节伸不直,走路时会连带腰也弯曲,非常不便。我在临床上发现,20度以上的屈膝伸不直,说明解剖结构已经发生改变,需要手术解决。尤其是一条腿能伸直但另一条不行,一定要给伸不直的腿做手术,避免牵连好腿。20度以内的屈膝伸不直,是中等偏重的骨性关节炎,可以通过训练、用药来缓解。一段时间后如能伸直,就不用立即手术。

术前全面检查

站立正面X光片必查

除了判断年龄、关节变形程度、行走能力,还要照一个X光片。要取站立位、正面照相,这样能看出关节在负重时,关节间隙如何,是不是骨头碰骨头了。

关节置换是比较大的手术,应该把手术可能涉及的问题都查一查。如检查心脏功能,血压高的,要控制到安全的血压水平,血糖也要在正常范围内,要考虑既往有没有慢性病。

是否手术,面诊来定

看片子确实重要,有些人会把片子发到我的邮箱。但光凭片子无法决定是否要手术,一定要看病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年轻人。如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人,有时看片子挺重,给10个大夫看,10个都说赶紧手术。可面诊病人时,却非如此。年轻人若生活能自理,或疼得不太重,尤其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者,手术指征要严格把握。

术前严控血糖

空腹血糖要控制在7毫摩尔/升左右,不能超过8毫摩尔/升。尿糖应该是阴性,才考虑手术。

此外,原则上,搭桥或心脏支架一年内,不建议做人工关节置换,必须一年以上再做。美国有一个人工关节置换指南就提到支架问题。若一直吃华法林抗凝的患者,要在相关科室医生指导下逐步停药。打速碧林的人,手术中可以持续用药,等做完手术后再逐步换药。这一过程中要查凝血功能,预防血栓。

假体选择及手术费用

以单侧膝关节为例,置换需一个小时左右。从麻醉到做完手术,一般不超过1.5小时。伤口约为20公分左右。

单个关节置换约3万

我们用的假体都是北京市医保招标后的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价格上下不等。人工关节置换的费用,在各个医生、各个医院都不一样。这和手术者的思维有关。一般控制在一个假体2.5万元,最高在3万左右。

我自己在假体上选择的的原则是,根据病人的家庭状况、职业来选择假体。若患者是农村医保自费,我一般控制在一个假体2.5万元左右,稍高一些的在3万多。若是北京市医保或医疗报销比例大的患者,家庭经济条件好一些,就选择高屈膝的假体,3万多。两者的手术效果是一样的。

假体能负重100公斤内体重

假体负重100公斤以内的体重,是没有问题的。体重超过100公斤,就是超重,关节承受压力大。但大部分人都不会压坏假体。多数假体是磨坏的,而不是压坏的。

根据年龄、经济条件,选择假体

对于人工关节置换医生而言,工作的性质有点像“装配工”,而要做好手术,关键是以下几点。

首先是操作次数。整天干这个,技术自然熟练。

其次,如今生产人工关节的公司就像汽车制造商一样,数不胜数,也有奔驰、宝马、蓝鸟等不同品牌。不同公司的操作系统不同,体现在关节置换中,该切多少骨头、该插入多少,都不一样。我基本上只选两个公司的假体,对其特别熟悉,哪一道工序该干什么,了然于心。而且这两种假体基本上能满足大部分病人的需求。

再次,医生要选择一个适合病人的假体。最贵的不见得最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拿膝关节来讲,现在有旋转半月板和固定半月板。年轻一点的患者,我就做旋转半月板,骨头切得少,耐磨程度高,假体的寿命可以长点。若是年轻一点的患者换髋关节,我就建议用好一点的假体,起码是陶瓷头的,耐磨。但老年人就没必要非选贵的,他本身活动少,安装后价值体现不明显。

警惕术后的不良反应

手术不适要半年消失

若要手术反应完全消失,要三四个月到半年时间。老话说,伤筋动骨100天,一点也不假。拉开伤口、再长上,要两个星期,随后是瘢痕化。一有瘢痕,皮肤就会收缩,这期间会有不适反应。一般6周要求患者复查,此时患者的活动量增加。有的人反映疼、肿,是因为其循环不好,本身肌力不好,腿就容易肿、胀,夜里感觉不舒服,像紧箍咒一样发紧,到下半夜或天亮,症状会逐渐消失。第二天起床,肿消了,又开始活动,到下午又开始肿。这种反复要持续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是正常的。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给病人做一些治疗,如用消炎止疼药,鼓励其锻炼勾脚抬腿,通过肌肉收缩,加速血液循环。晚上睡觉时,要他们在腿下面放个枕头,也是促进血液回流。还有的人术后一段时间内,关节发热,有点肿,也是正常的。这种发热缘于手术中要切掉一部分滑膜,组织重建、修复后,易出现肿胀。等微循环建立后,就慢慢消失了。

如果肿得厉害,有积液,说明有慢性感染,要尽快就医。

术后规律复查积极康复

遵循复查频率

我们要求6周、3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一次。个别外地病人在6周时不能来医院,我就会叫病人给我打电话,报告恢复情况。6周时主要看功能训练如何,腿能否伸直,我会教他怎么练习,必要时还要住院。这是针对膝关节的。髋关节复查,就是要求其不夹枕头,能做正常的肌肉训练。

6周复查时不用拍片子,就看功能训练是否到位。拍片要到3个月。这次复查很重要,根据情况判断是否扔拐。若复查发现走路不错,就没问题。有人走路不好,要接着扶拐。如走路多了有酸胀感,要考虑腰椎问题。

伸直度和屈膝度能指导康复

术后判断关节功能,要做一些评估,如伸直度和屈膝度。术前多少度,现在能恢复到多少度,术前伸不直,术后能伸直,就说明手术效果不错。关于膝关节的屈曲度,有一个标准:被动屈膝能达到90度的人才能出院。屈膝90度,就可以坐椅子,自己穿鞋袜,也能上楼。这样,患者的术后生活基本能达到满意。若能弯到120度最好,可以骑车、蹲起。

6周复查时就应达标,3个月内要恢复到90度。超过3个月就不好弄了。6周功能恢复不好,可以尽早采取措施。如内部有粘连,麻醉后推拿一下,可以松开。如果超过3个月,推拿容易骨折,结果可能还要手术。

严防4种感染源

一些患者需要第二次手术甚至翻修,这主要是感染导致。以下人群要注意:第一是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这些人免疫力低下,要高度警惕任何感染,如注意牙齿、口腔保健,有慢性牙龈炎就可能影响到关节,牙坏了要赶快修补;第二是糖尿病患者,一定控制好血糖;第三是继发性感染,包括泌尿系统感染,有尿频尿急尿疼症状,要赶紧上医院;第四是感冒、咳嗽,也要积极治疗,避免恶化成肺炎。对老年人来说,肺炎、泌尿系统感染都要及时治疗,别忍着。

上一篇:CVRx?应用Integrity管理风险,并加快上市时间 下一篇:站在二郎山上晨读贡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