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时间:2022-10-03 09:18:07

“产业转移”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产业转移是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人教版教材在必修二中已经呈现了工业区位和工业区位变化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有了产业升级的初步感受,在必修三前四章阐述了区域内的地理环境联系。教材将产业转移安排在必修三第五章,是在前面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从加强区域联系和协调的角度,使学生的视角从区域内扩大到区际之间,加深对产业升级与转移对区域发展带来影响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有了区域联系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知识储备,又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这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外,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产业转移现象有一定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使其敢思考、敢探究,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表达。

三、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要充分突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新课程理念,通过运用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入教学,促使其乐于思考、主动参与。通过小组活动,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通过角色体验,升华对影响产业转移因素的认识。因为课堂时间限制,学生活动的成果有可能不能充分展示,但在课堂中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合作学习、积极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运用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通过角色体验升华对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运用材料,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使用图表的技能和方法;渗透区域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比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等;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问题讨论和角色体验,培养学生探究、钻研的学习精神;通过体验活动,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地理素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难点:学会运用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六、教学方法

教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七、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图片展示美国苹果公司的电子产品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加州苹果公司设计),Assembled in China(中国组装制造),引导学生思考复习技术密集型工业与劳动密集型工业的不同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苹果公司把电子产品的组装厂布局在中国?(引导学生得出电子产品的组装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因此区位的选择要考虑劳动力因素)

图片展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把汽车制造厂布局在中国成都、天津、广州等地。

*生成概念

归纳以上两种现象的特点,引导学生生成概念:产业转移指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它地区的现象。补充产业转移的分类: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案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案例展示

全球“代工巨头”富士康简介:富士康科技集团1974年创办于台湾肇基,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拥有10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被称为全球的“代工巨头”。

总结材料提炼信息:富士康最早创办于台湾,后来转移到祖国大陆,而且在大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2.分组讨论探究

(1)富士康为什么要在中国大陆投资设厂?(学生回答略)

(2)富士康首先选择深圳建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联想深圳为经济特区)

3.汇总结果,推展思维

富士康选择在中国大陆投资设厂最主要是考虑了劳动力和市场两个因素。(图片展示富士康在大陆的招聘场面和iphone 4 的销售场面)

(1)劳动力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图1)

思维拓展:20世纪下半叶,东亚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何经历了如图2的转移?

串联讲解: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纺织等传统工业向日本等国转移,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日本充分发挥本国有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以及低工资的优势,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60~70年代,日本转向发展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汽车等耗能、耗材少,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并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韩国、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20世纪80年代,利用日元及“亚洲四小龙”货币升值、许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转移出去的大好时机,我国积极吸收这种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东部沿海地区逐步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加工贸易基地。

思维拓展:为何欧美日韩汽车企业纷纷进驻中国?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的形成,汽车产业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但是日韩汽车还要在中国设厂,主要是发达国家的汽车普及率已经很高,而我国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近年来我国汽车的销售量逐年增加。同时,往往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的不同,一个国家产品销往另一个国家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企业为了避开这些限制,就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2)市场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图3)。

富士康首先选择深圳建厂最主要是考虑了深圳的特殊性——经济特区(出口加工区),有较低的内部交易成本。通过深圳的案例分析内部交易成本影响产业转移。

*角色体验,升华对影响产业转移因素的认识

1.比较案例,发现差异

(1)富士康进军郑州。2010年6月1日起,富士康提升整体薪资水平,最低涨幅达30%。 6月16日至19日,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应邀率团到富士康科技集团的母公司参观考察,与富士康签订了一系列深化合作的战略协议。 8月2日富士康郑州新工厂开工生产,标志着富士康内地转移迈出实质性步伐 。郑州当地一位政府官员曾向媒体表示,为了引入富士康,政府在税收、土地供应、用工服务等多方面做出了“最大的让步”。内地的一些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一种同质化竞争现象——土地、税收、用水用电供暖等配套设施、劳动力供给,这些“红利”是它们能够给予富士康的全部。河南的优势在于,富士康的80万员工中,河南籍员工有15.7万;另外,该省的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土地出让金额也都相对较低。

(2)耐克弃中国而去。广东丰泰是美国耐克公司在中国的一家代加工厂,多年来,大多数耐克运动鞋都是由耐克公司下单,丰泰代加工的。但今年以来,耐克却把许多本该给丰泰的订单下到了越南,不但大规模扩充在越南4个加工厂的生产线,还投资1600多万美元在越南新建一家工厂,并计划到明年年底,把越南建成耐克公司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耐克从“中国制造”转而它去,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越南的工资比中国更低。

通过富士康进军郑州和美国耐克公司选择在越南建厂的材料,引导学生发现两家企业向不同地方发生转移的原因差异。

2.创设情境,深化认识

富士康企业经历了从台湾深圳郑州的转移过程,有人说,接下来富士康将要来到兰州,今天是兰州招商引资的大会,把大家分成企业家代表、市政府工作人员、普通群众进行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深化对影响产业转移因素的认识,运用所学知识体会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该做哪些工作。

企业家代表:假如我是企业家,我是不会选择兰州的,兰州的气候条件差,大气污染严重,交通条件很一般,经常堵车……

市政府工作人员:我们兰州可以在土地、税收方面提供众多优惠条件……

普通群众:我们希望政府能积极引进这些企业,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课堂小结、习题练习(略)

*课后拓展

调查在西部大开发中兰州承接的产业转移有哪些?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兰州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专家点评: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亮点在于教师能从学生熟悉的“富士康内迁”的案例出发,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这是一种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体现了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特点。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与人相处和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在交流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尤其在知识的运用和迁移方面,教师采用“招商引资大会”这种贴近实际生活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地体验自己喜欢的角色,发表他们各自独到的见解,激发了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又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体验到学习过程的乐趣。(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地理教师、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特聘教研员 伏 钰)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反思 下一篇:高考地理复习同步训练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