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10-03 09:17:44

浅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摘 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做法。

关键词:技工学校 机电一体化专业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构建。先确定该专业职业岗位群,掌握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实际需要,确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目标,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能够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积极性的教学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二、机电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做法

1.构建科学教学实践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生产、管理等行业一线的中等技术和技能型应用人才。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就必须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1)教学模式创新。目前,大多数学校仍沿用普通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的教学模式。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基本要求,应以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教学计划,改变了过去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地位,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目的。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课程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该模式不受书本、课堂的制约,学生按照项目的要求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通过小组的分工协作,独立制订工作计划,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并最终提交成果、接受评价。此方法从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多角度考核评价教学等方面对原有课程结构、教材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进行了结构性的改革,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2)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基地是便于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学生通过校内实训,接受最基本的工程技术和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如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的技能标准要求,学校把该专业校内实训分为电工基础及技能专项实训、电钳工技术专项实训、电机与拖动技术专项实训和机床电气与PLC技术专项实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专项实训、维修电工专项实训。实训内容按专项实训课程标准和指导书要求进行,包括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生产工艺与技术及生产管理等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就某一技术或操作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直至掌握。

通过校内实训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对机电设备的生产流程及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认识,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及早进入职业角色,了解生产,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校外实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校外实习。校外实习包括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认知实习是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内,对其进行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认知实习教育。选择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通过参观、学习、讨论及撰写报告,使新生对本专业有了概括的了解。顶岗实习是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了解和掌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

(4)社会实践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到工厂、机电设备市场参加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调查:学生对家乡或某地区的机电产品生产与服务状况、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情况、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行业与社会发展水平,开阔眼界,调动了学生投身社会的积极性,强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5)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课程设计:学生通过对某一典型机电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生产工艺设计,掌握相关资料的查阅方法、电气元件的选择、设备选型及说明书的撰写等基本的设计方法,初步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活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成立课外科技小组,以实践技能方面的设计或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如电子设计大赛、技能竞赛等,令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锻炼。

通过构建科学的教学实践体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组织管理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提高了培养人才的质量。

2.推行教考分离制度

推行教考分离制度,考试形式多样化可以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作用。首先,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进行考试,成绩真实客观,使教师和学生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实行开卷、闭卷、实操、调查报告等多种多样的考试形式,既可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又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还可以改变学生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态度。推行教考分离制度,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3.建立师资培养和引进制度

(1)培养人才:一方面学校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自我进修、积极参加技能竞赛,提高专业水平;一方面为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锻炼提供条件,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到实习车间进行跟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水平,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2)引进人才:学校引进了优秀大学毕业生,增强了师资队伍的活力。

(3)外聘人才:学校在本市一些大型企业外聘了富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培养操作技能过硬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4)以老带新:学校坚持搞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和公开课课堂教学竞赛,达到从总体上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企业和学校间形成畅通的人力资源共享渠道。教师带队到企业进行实习参与实践,学习最新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对人才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最新要求;邀请企业资深的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知识和技能交流。教师可以跟踪专业的最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更好地指导专业进行教学计划、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需求,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

4.建立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制度

学生、督导组及同专业教师参与评价。对老师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打分,对优秀的老师公开表彰,颁发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职称上优先评聘。

通过近两年来的研究、改革与实践,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已见雏形,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大大降低了该专业学生的流失率。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促进了教风、学风、校风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有存,陈万强.构建新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17).

[2]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作者单位:粤北技工学校)

上一篇:现代海尔:融通中华文化精髓 下一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