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时间:2022-10-03 08:34:37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众所周知,黄梅戏是在戏曲之乡安庆植根发展、开花结果。这朵戏曲奇葩,已成为家喻户晓、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戏曲剧种。为了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决策,安庆市委、市政府,将打造安庆区域经济文化高地,作为一项重大而又长远的战略目标来实施。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不仅需要树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的意识,还要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开发、利用,以期打造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进而才能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群众文化需求更显突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领导下,我市相继建立了以市民广场、科技广场、菱湖公园、春光苑等为中心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随着悠扬婉转的黄梅戏旋律唱响全市,广场文化也随之孕育而生。我市的黄梅戏广场文化,以其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和广泛深远的影响力,日益满足着广大市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已成为安庆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如何进一步制定,在满足广大市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提升群众文化生活的品质、品位,充分利用、发掘、强化我市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出安庆独特的黄梅戏群众文化品牌的战略规划,已迫在眉睫。为此,就安庆文化广场建设,打造黄梅戏文化优质品牌的工作设想,谈几点想法:

一、广场文化建设应纵览全局突出特征

广场文化建设应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要与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协调,应将我市悠久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和优秀旅游城市及黄梅戏文化品牌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建设一些环境优美的广场,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空间,彰显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在建设广场之时,不仅要着眼广场的绿化和美观,更要考虑到广场的活动空间,同时也要兼顾到老、幼、残群体的活动范围,真正体现为群众着想,创造更加和谐的广场文化氛围。突出安庆地域文化特点,尽力挖掘黄梅戏及地方文化资源,使得地方文化传统和黄梅戏这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多的继承和发扬。通过周密的安排。加强对广场文化的正确引导,用健康、优秀的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坚决抵制不健康的、封建迷信活动。节假日期间,安排广场“天天演”系列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演出黄梅戏经典剧目,发挥专业和业余艺术团体的积极性,组织好有广大群众参与的节目,充分发挥广场文化的承载功能、维系功能、教化功能,不断提高广大市民文化素养和人人参与的公众性,真正体现安庆是我家和谐大家庭氛围。

二、广场黄梅文化建设应在内涵上做文章

营造良好的广场黄梅戏文化环境,是发展安庆特色文化打造黄梅戏品牌的需要,是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需要,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为此,政府、社会各职能部门都应当积极行动,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充实广场文化的实际内涵。

其一,要突出黄梅戏文化的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充实现代意识和高层次审美情趣的文化活动,它包含求新、求美、求知、求乐的内容。人们欣赏特点,已由娱乐型向知识型转化,欣赏水平,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化。广场文化作为覆盖而最广、影响面最大的一种活动场地,在宣传、教育群众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部门应积极引导,专业演出团体率先垂范,广大市民普遍参与。根据场地空间,依据各自兴趣及特点,尽量发挥大家专长,娱乐兴趣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采用多元化的、互动的、形式多样的、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唱响主旋律。

其二,要体现黄梅戏文化的群众性。广场文化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舞台,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营造良好的广场文化,首先需要明确思路、找准定位。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但也对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场文化活动,不受场地、时间、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参与的群众最广泛,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富有生命力的主题和内容,任何较高的艺术形式,都来自于群众的生活和创造。广场文化活动,必须在内容、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创新,选择积极向上的丰富内容和有特色的形式完美结合,这就需要广泛地了解群众的需求,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通过参与和观赏广场的群体活动,参与或观赏者不知不觉中趋同于群体意识,广场的文化辐射效应就此形成了,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平台。

其三,要着重黄梅戏文化的实践性。广场文化具有大众性、开放性、参与性特点,是一个男女老幼人人都可融入的一个平台。只有注重实践性,才能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证。要在群众中开展求知、求技等方面的文化活动,与电视新闻媒体紧密结合,通过文化活动予以传播,还能为各行业培养文艺骨干,为他们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使之服务于现代的经济建设。同时准确地接受群众对文化的新要求、新信息,丰富广场文化的内容。广场文化,对及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向文明方面进化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其四,要明确方向性。广场黄梅戏群众文化,必须坚持为群众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场文化活动,必须有全局的安排,通盘的考虑,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这样才能把握其方向性。根据全年的重大活动和本市的中心工作,首先制定好全年的广场主题文艺表演实施方案,落实好全年的广场文艺的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和主体内容。力求主题鲜明,以积极健康、文明向上、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广场文化活动,虽然是百花齐放,但仍然是有重点,那就是配合市委、政府的中心开展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围绕市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把需要向群众宣传、解释、知晓及需要听取广大群众反应的有关活动、事情、公告等,让群众了解、知情、支持、参与,更好地把握广场文化和群众舆论的正确方向,才能使广场文化更加绚丽多姿,使其成为群众真正拥有的文化“大餐”。

三、建设广场黄梅戏文化,应在长远发展着眼

文化广场独特的露天开放形式,使之成为一个个窗口,这里是“没有围墙的剧场”、“市民大众展演舞台”。在这里老百姓可以登上文化活动的舞台,广场上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市民走出家门,增加与社会接触提供了机会,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它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以其昂扬向上、健康有益的格调,体现了群众文化的品位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需要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建设广场文化。广场文化的长远发展要注意“三化”的建设。

一是规范化。广场文化规范化,是指其功能齐全,组织机构完善和管理制度健全,这是广场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要通过加大对广场设施建设,保证广场文化活动所需要的舞台、灯光、音响设备等硬件设施;要通过建立广场文化演出经营中心,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广场文化工作的组织协调、节目内容审查,加强对广场文化活动的宏观指导与规范管理,探索广场文化市场化运作的新途径,促进广场文化活动的长远发展。

二是社会化。广场文化社会化,是指文化社会化、社会办广场文化的趋势。要发挥广场文化优势,扩展活动主办单位,除政府、宣传、文化部门外,还要广泛组织工、青、妇、企业、学校、城区、开发区、窗口服务单位、新闻媒体等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参与到广场文化活动中来。要进一步丰富表演主体,积极组织和吸引专业、业余、民间、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广场文化演出活动,不断提高广场文化的社会参与度,形成社会办文化、文化社会化的社会氛围。

三是产业化。广场文化产业化,是广场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适应。广场文化有其公益性的特点,它承载着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的重任。但仅靠财政资助广场文化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广场文化要发展,就必须走出投资体制的制约,坚持广场文化社会办,走向市场,与企业联姻,与商家联合,“我为企业宣传,企业为我赞助”,为企业提供展示形象的大舞台,企业为广场文化注入新的动力,进而促进企业自身文化的发展。对广场文化进行市场化运作,使广场文化发展壮大为一个新兴产业,这是广场文化持续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广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挖掘,使其能真正成为城市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城市的个性与文化品格。

上一篇:论戏校培养黄梅戏人才的现状与未来 下一篇:凤尾续貂,越续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