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

时间:2022-10-03 07:31:08

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

【关键词】 语文教学;生活;实践;情境;内容;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84―01

生活的世界就是语文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语文的范围。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的理论,他一再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那么,我们应怎样使语文教学回到生活当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呢?

一、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之中,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之中。对此,教师要转变以往的语文课程观,拓宽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目光,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后,笔者安排了“走近大自然”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课后分组去探究,制订探究大自然的计划,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在活动过程中,小组相互交流,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补充,通过加工,提高了学生的处理能力、分辨能力和反思能力。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而且能使学生体验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验学习语文的成功喜悦。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

过去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忽视了温馨的学习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学习知识、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可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来到你家,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利用对话的形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将枯燥的朗读、背诵、复述演泽成情绪盎然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三、把教学内容融入现实生活

现行教材紧紧贴近学生生活,编排科学合理,教师应把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到真实的生活中,做到校内外沟通,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会,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校、家庭、社会等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同时,教师也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敢说;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能做;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学语文。例如,《菜园里》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抓住特征的能力。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几乎都知道蔬菜是怎样种出来的,只是平时并没有去注意这些事物有哪些特征。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准备好这些蔬菜,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并说出其特征。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观察、创新,还使他们体验到观察与创作的乐趣。

四、让学生抒写现实生活本真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涌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的写作冲动来源于鲜活的生活,脱离生活,习作之泉必然干枯。教师应努力拓展他们的生活空间,引导他们积极地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首先,让学生干农活,体验艰辛。教师鼓励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写《我的一次家务劳动》中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其次,让学生赏农景,亲近自然。语文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观察化冻的泥土、柳树的嫩芽、泛青的小草、回归的燕子、飘动的白云,并带领学生看乡村大戏、十五社火、乡村庙会等。这样,学生能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既能优化语文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又能使学生走向广阔的天地,寻找习作的丰富“原料”,从而获得丰富的习作素材。

生活是语文的本源,语文因生活而辉煌,生活因语文而精彩。教师应凭借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实施生活化教学,即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这样,才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生活素质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号:GS[2014]GHB1307)

上一篇:“刻”在生命里的记忆 下一篇: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