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识字 第11期

时间:2022-10-03 06:40:56

趣味识字 第11期

摘 要:识字教学低年级是基础,掌握、认识生字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保证。本文将低年级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的趣味游识字法:玩中识字、猜谜语识字、开火车识字、规律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等方法一一介绍给大家。

关键词:趣味;低年级;识字

识字教学低年级是基础,掌握、认识生字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保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使用结合。”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法设法让学生产生兴趣,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率。

一、玩中识字

教育学家卡洛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如果能在玩中学识字,更能提高其兴趣。如,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在开始学习之前,笔者摆出小鸡、小鸭、青蛙、小狗、小马、枫叶、梅花、竹叶、月牙的画面,并将这些新词写在卡纸上,让学生找出对应的词语和图画。通过动手,学生很快就把这些词语学会了。可见,玩中学识字不是一种负担,学生识字时既有盎然的兴趣,又得到一种快乐的享受。

二、猜谜语识字

猜谜语识字是一种既有趣,又能快速记字义的很好的识字方法。如,学到“秋”这个字,教师口述谜面: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逢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学生经过动脑很快知道谜底,也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再如,“右边暗,左边亮,和在一起亮堂堂”,谜底是“明”。这样识字既能让学生明白字义,又能让他们记住字的结构,有效达到识字的目的。

三、开火车识字

开火车的识字方法更有趣。这种历史悠久的方法能大量识字,提高效率。教学时应侧重采用这个环节进行巩固。开火车识字法有单轨火车、双轨火车、环城火车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这样识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益处很大。

四、规律识字

这种识字法,能大量识字,巩固字形,记住字义。如,“情”、“晴”、“清”、“蜻”、“睛”字形相近,运用偏旁区别字义效果很好。“叮”、“呼”、“唤”、“叫”、“吃”、“吻”这一组字与“口”有关,另一组“扛”、“挑”、“打”、“挥”、“搭”与动作有关。这样识字,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寻找规律,记忆生字,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锻炼学生识字能力。

五、在生活中识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生活是识字背景和舞台,是语文的内容,是生活的工具。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到新环境,对学校充满好奇心,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一大好时机,引导学生认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如老师和同学的姓名、课程表、校内门牌等。在生活环境中识字,如去超市留心观察商品标签,坐公车识字,逛街旅游识字等。汉字像朋友一样,无处不在。

孩子对新鲜的事物都感到好奇,如何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识字的兴趣,让他们一开始就能主动地认识汉字,是我们必须探索的课题。孩子们好观察、爱表达,笔者就引导他们从“看字”和“说字”做起。

在学习“人”、“大”、“个”这三个字时,笔者用红粉笔写这三个字中的“人”字,不等笔者提问,已有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要求发言。他们的发现让我欣喜万分:

“这三个字里都有‘人’。”

“‘大’和‘个’的‘人’不一样,‘大’的撇变长了,‘个’的撇变短了。”

“老师,‘个’的‘人’跑到上半格去了。”

“‘大’的撇变成了竖撇。”

真没想到一年级的学生会观察得这么细致,笔者决心要多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学生们自主地,愉快地识字。

学习“多”这个字时,笔者问:“大家有什么新发现?”

“‘多’是由两个一样的字拼起来的。”

“那个字是‘夕阳红’的‘夕’。”

这时,笔者一边小结一边提问:“这两个‘夕’组成‘多’,有点像双胞胎。再看看这一对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吗?”

“不,下面一个‘夕’第二条腿横撇长一点。”

“对呀,不然它怎么有力气顶着头顶上的兄弟呢?”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大家又认识了“朋”、“双”、“比”、“回”,还发现了双胞胎之间的差别。课间,有些学生说还有三胞胎,笔者请他们说一说,黑板上一下子出现了“品”、“晶”、“森”、“鑫”、“磊”等字。笔者趁机请认识这些字的学生教大家认识了这些新朋友。这一天的学家都很快乐。孩子们的扩散思维这么快,看来只要我们做有心人,把握好机会,就能引导他们在“看字”和“说字”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发现规律,举一反三。

总之,教学工作中生活资源丰富,识字方法很多。只要把学生识字兴趣重视起来,学生一定会更牢固地记住生字,更有兴趣地学习生字,提高阅读以及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吴纪兰.浅议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3).

上一篇:引导学生“阅读反思”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下一篇:如何做好历史教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