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浅析

时间:2022-10-03 04:40:37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浅析

20世纪末,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西方国家得到快速发展,该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而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传统的存贷业务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也有了较大发展,但与先进银行比仍有较大差距。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不仅中间业务品种不断增多,中间业务收入总额及占比也大幅度增长。2008年工商银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440亿元,较上年增加56 亿元,增幅为14.7%,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达14.18%;建设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达384.46 亿元元,较上年增加71.33 亿元,增幅为22.78%,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较上年 提高0.10 个百分点至14.37%;。而据有关资料介绍,欧美等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达30%以上,如美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平均在50%以上,其中花旗集团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占比为61.85%,属于同行业最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据了它们总收入的半壁江山。由此可见,中间业务是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普遍不超过20%,与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相比差距明显,说明各家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市场开发与调研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1、经营观念落后,对中间业务发展存在认识偏差。我国商业银行受传统经营观念影响较深,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或单纯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表内业务市场的工具,甚至以牺牲中间业务为代价,不惜成本,采取少收费或不收费换取存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虽然近年来中间业务有所加强,但我国利率市场化及融资体制的现状使得商业银行利差收益较大,直接融资比重较小,使得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利润成为银行的主要盈利途径,客观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

2、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体制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我国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只能从事传统的银行业务,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这种分业经营的体制虽然有利于金融业发展初期的监管,保证金融业的整体稳定;但同时使得银行、证券、保险互不参与,直接限制了商业银行业务向证券、保险的拓展,尤其中间业务产品大多属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交叉经营的领域,分业经营使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品种单一,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如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个人理财业务所提品的也只是储蓄、债券等传统业务组合,对于证券、保险投资也只能提供建议。而在金融业实施混业经营的国家,商业银行与证券、保险等机构融于一体,商业银行可以承销证券、基金和保险业务,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中比重最大的就是投资业务、保险业务。

3、同业竞争不规范,中间业务收费偏低。我国商业银行间中间业务产品与服务的同质化倾向使得各商业银行间采用无序的价格竞争,虽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中间业务收费起到了一定规范作用,但由于短期利益的驱使各银行仍采用各种手段少收费或无偿服务,如支付结算、担保和承诺类中间业务只收取相当低的费用;代收水电、工资等业务,都是作为吸引客户的赠送品,基本上不收费;银行卡业务、基金托管由于激烈竞争收费标准也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另外由于目前客户观念上的落后,广大客户对银行收取手续费及服务费等收费缺乏认识及认同,不少商业银行将其作为争夺存款份额的手段而牺牲中间业务的收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这种恶性竞争、低质竞争、收费偏低问题已成为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主要障碍。

4、技术手段落后,高素质从业人员缺乏。银行本身是一个高技术,高智能型行业,而中间业务产品更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产品,集合了对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和信誉于一体的要求,涉及金融,财会,法律,税收等领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需要大批复合型金融人才,他们需要熟悉国际金融业务,精通先进电子技术,掌握现代管理和法律法规知识。这就对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严重不足,缺乏一支具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在技术支持方面商业银行虽然进行了电子化革命,拥有较位先进的网络服务系统,但是对于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建议

1、调整经营理念,转变经营策略,将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依靠传统赢利模式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促使商业银行不得不转变观念及策略,把培植开发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未来获利重点,逐渐淡忘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中间业务为辅的经营理念,建立一种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并驾齐驱的思想。从国际上看,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三大业务之一,其比重和地位甚至超过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已是衡量一家银行服务功能,经营水平,员工素质,社会信誉的重要指标。只有在观念上得到重视,树立多元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商业银行才能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有所突破,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提高综合经营效益,从而彻底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片面依赖存贷利差收益、收入结构过于单一的经营状况,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2、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混业经营。虽然分业经营对于维护我国金融稳定,加强监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隔离了银行与资本市场,影响了商业银行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服务,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从西方金融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混业经营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将不断下降,如果商业银行能参与到证券、保险、基金等领域经营中间业务,必定会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抵消净利息收入的下降,扩大利润来源渠道。从金融市场发达国家经验看正是在金融自由化和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开发出大量的创新型金融衍生产品,给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最近几年,监管层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在政策上给予逐步放松,允许银行参股证券和保险及信托机构,扩大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范围,尤其是在业务方面进展加快,证券、基金、保险等机构可以利用银行的网点销售产品,银行则可从中收取手续费,获得一笔不菲的营业收入。限于实际国情,我国实现混业经营的道路漫长,随着综合经营的条件逐渐成熟,国家应对现有的分业经营框架进行修改,逐步放开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为拓展中间业务提供法律支持。

3、规范管理,统一收费标准。首先金融管理部门需进一步细化中间业务的管理,明确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并给予商业银行一定的浮动空间,既防止恶性竞争,又能体现中间业务成本、风险、收益的相互关系,同时加大违规的惩罚力度。其次要改变广大客户对银行中间业务收费观念,这需要各商业银行共同努力引导广大客户的消费理念。最后在规范中间业务收费过程中要考虑广大客户接受能力,应参考国际惯例与我国实际,制定出适合的市场价格。

4、加强科技投入,建立专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中间业务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技术装备和人才的竞争。以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金融电子化是发展中间业务的依托:商业银行应集中资源加强区域间、系统间通讯高速公路建设以及信息处理的现代化,以实现更大范围更加便捷的信息共享;商业银行应加紧建设网上银行,丰富其服务内容,满足日益高涨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此外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涉及面广,是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等于一身的综合业务,因此,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不仅需要经营管理人才,还需要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又要建立员工长效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能够符合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以更快建立高素质的中间业务队伍。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邯郸邯峰支行)

上一篇:大力发展银行卡特惠商户服务 下一篇:农村商业银行员工激励机制分析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