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进化博弈模型的县域银行网点布局的分层现象研究

时间:2022-08-23 10:41:08

基于进化博弈模型的县域银行网点布局的分层现象研究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笔者发现了中部地区银行网点分布的分层现象,而东部地区却不存在这种现象。本文通过进化博弈模型,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网点布局是内生于经济发展的,虽然国有商业银行迅速退出农村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市场真空,但是政府不应该对商业银行撤出农村网点的行为进行干预,反而应该积极鼓励农信社和民间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国有商业商业银行主导城市市场,农村信用社和民间金融机构主导农村市场的市场格局,以达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网点布局的分层;进化博弈;比较优势

一、引言

网点是银行最基层的营业机构,包括办事处、分理处、营业所、储蓄所等,网点既是银行业务的入口和出口,又是银行之间的竞争的阵地。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实施“大银行、大城市、大行业”的战略,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逐步从县级市场退出,这就使得县域银行网点布局出现了四大商业银行机构集中在县城地区布点,而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基本都有农信社或者邮政银行来提供的现象。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的分层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江其务(2003)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国有商业银行结构性市场退出和民营金融的市场进入不相匹配。王辰华(2005)则通过比较新兴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布局差异,从制度和金融生态角度得出了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李金勇、张晓莲(2001)结合国外的商业银行布局特点和我国商业银行网点的现状,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三个层面对我国商业银行机构布局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这种分层现象的成因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同。这些研究极大的增进了我们对于网点布局问题的理解。但是,现有的研究或是仅仅只是提出现象和政策建议,并未深入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或是从商业银行的市场战略入手,将这种分层现象的形成归咎于商业银行的市场战略,并未深入的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解释。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采用进化博弈模型,证明了这种网点布局分层现象的形成是内生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银行网点布局的分层现象

所谓银行网点布局的分层现象是指: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大银行、大城市、大行业”的发展战略,逐步从县级市场中退出,而形成了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集中在县城,而农信社和其他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的网点则集中在农村地区 的网点布局现象。

这种分层现象在中部地区尤其明显,以调查样本江西省安福县为例,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网点都在城区的中心地段,农信社和邮政储蓄的网点都在农村地区,存在明显的分层的现象(如表1)。

从上表可以得出结论,安福县的银行网点布局,存在明显的分层布局结构,即县城的网点主要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组成,农村地区的网点则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和邮政银行组成。

但在笔者调查的另一个样本县,福建省晋江县,这种分层现象却不明显,在选取的调查样本福建晋江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网点数甚至超出县城地区的网点的几倍之多(如表2)。

将以上两个表格进行对比 我们不难发现江西安福县银行网点存在很强烈的城乡分层分布的特点。而在福建省晋安县,营业网点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特点。对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现有理论大多是从银行的战略进行分析的,但忽略了银行的网点布局是内生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的。

三、网点布局分层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

本文利用进化博弈模型,从网点布局内生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假设出发,对县域银行网点布局分层现象及其差异进行分析

由于网点布局的分层现象主要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从农村市场的退出,因此本文假定农信社的网点布局大部分都保持在农村地区,整个县有n个同质的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这些银行网点都有进入县城的可能。每个银行网点所面临战略空间为:S={EY,EN}。其中,EY表示进入县城市场,EN表示进入农村市场。由此构造一个随机配对的博弈模型。其所能获得的受益由当地的经济总量决定。

在银行网点都同质的情形下,构造的博弈支付矩阵(如表3):

表3:博弈支付矩阵表

表中各支付项的含义为:ν代表单独进入县城市场所可获得的收益。c代表单独进入农村市场所可获得的收益。如果双方都采取进入县城市场的策略,则双方平分市场,各方所获收益为ν2,如果双方都采用进入农村市场的策略,则各方所获收益均为c2。如果一方进入农村市场,一方进入县城市场,则进入县城市场的一方所获收益为ν,进入农村市场一方所获收益为c。且ν>c>0

根据上面的假设条件,我们运用进化博弈的复制动态,来求解该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ESS)。设该企业群体中采用进入策略EY的比例为 X,那么采用不进入策略EN的比例则为1-x。所以,采用这两种策略,博弈方的期望得益和群体平均期望得益分别为:

uy=xν2+(1-x)ν

un=xc+(1-x)c2=(1-x2)c

u=xuy+(1-x)un

由此得出,该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F(x)=dxdt=x(uy-u)

=x(1-x)x(ν2-c)+(1-x)(ν-c2)

当F(x)=dxdt=0时,表明学习的速度为0,即此时该博弈达到一种相对的稳定的均衡状态。博弈群体中的策略比例x保持不变。

因此,由F(x)=dxdt=0,得到该博弈的三个稳定状态

分别为:x1=0,x2=1或x3=2ν-cν+c。

但这三个稳定状态并不都是进化稳定策略(ESS),进化稳定策略必须满足:

F'(x)=(dxdt)'

F'(x1=0)=ν-c2,F'(x2=1)=c-ν2,F'(x3=2ν-cν+c)=(2c-ν)(2ν-c)-2(ν+c)

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讨论:

(1) ν≥2c

此时,复制动态的稳定状态为:x2=1,也就是说,此时,所有的国有商业银行网点都放在县城内。这个结论与安福县目前的情形相符合。由于在安福县,商业银行网点的主要目的是吸储,因此,本文以单位网点吸储量来估算市场的容量。根据安福县人民银行所提供的数据,农村地区单位网点的存款余额为0.46亿元。县城的单位网点存款余额为1.31亿元,据此计算出ν=2.85c,满足上述的条件。按照模型的的推论,此时,安福县的所有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应该都在县城内,而事实上的调查结果也与上述推论相符,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只有一个网点在乡镇,其余都在县城。

(2)c2

此时,复制动态的稳定状态为:x3=2ν-cν+c,此时,占所有银行网点比例为2ν-cν+c的银行网点在县城内。所占比例为2c-νν+c的银行网点在农村。此时县城地区的单位网点吸储量为3.6亿元,而农村地区的单位网点吸储量为4.17亿元,这种现象是由于晋江县工业发达,工业主要集中在各乡镇,而县城则主要是居民区的缘故。此时,ν=0.86c,带入计算得,约占39%的国有商业银行网点会在县城,而根据我们调查所得的数据,实际则有41%的国有商业银行网点集中在县城。实际数据与模型所得的数据拟合的很好。

(3) c>2ν

此时,复制状态的稳定状态为,x1=0,此时所有的网点都会布局在农村。这种情形在现实中还没有找到类似的样本,但是在理论上时存在这种情形的。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进化博弈模型解释了在对于一个中部的样本县――江西省安福县和一个东部的样本县――福建省晋江县调查中发现的一个现象:中部的安福县的银行网点布局存在明显的分层分布的现象,而东部的晋江县不存在这种现象。由此可见,网点布局的分层现象,是是内生于经济发展状况和商业银行与中小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的。人为的阻止这种市场分层的进行,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实际上,市场结构的分层并不必然带来农村地区的金融贫血,只要开放市场的进入机制,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和非国有金融机构的发展。市场结构的分层反而能够有利于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耿莉萍、陈念平,《经济地理学》[M]高教出版社

(2)王辰华,《中国金融机构空间分布的制度逻辑与绩效检讨――以商业银行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二期

(3)柳宗伟, 毛蕴诗,《基于GIS 与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网点选址方法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9月

(4)沪分,《十二步网点选址评估方法》[J],农村金融研究,2004.1

(5)杨敏,《量本利分析法在商业银行优化网点布局中的应用》[J],企业经济,2003.7

(6)梁家忠、杨启忠,《银行网点的优化调整》[J],中国城市金融,2002.3

(7)王世雄,《市场战略下的营业网点布局优化》[J],农村金融研究,2004.12

(8)李金勇、张晓莲,《我国商业银行的机构布局及其改革构想》[J],金融论坛,2001.9

(9)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

上一篇:我国金属铜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我国银行集中度与经济增长葛兰杰因果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