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气管切开在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03 02:59:43

早期气管切开在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对应用早期气管切开对患有意识障碍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60例患有意识障碍脑出血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3~5d后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实施救治;治疗组患者采用开颅术后立即行气管切开技术实施救治。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对有意识障碍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脑出血;气管切开

基底节区脑出血一般为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为50~70岁老年人常见病。它起病急骤,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血肿大于60ml的患者一般均有浅昏迷或更深的意识障碍,对该类患者一般需行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在实施救治的过程中采用早期气管切开技术进行处理是决定抢救成功与否、病员预后及最终恢复效果的一个关键性问题[1-3]。本次研究中选取60例患有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病例,对应用早期气管切开技术对其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抽样患者为2010年10月1日~2014年6月30日我院就诊的60例患有基底节区脑出血并且出血量大于60ml的病例,患者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性17例(年龄45~80岁),女性13例(年龄45~81岁),平均62.87岁;治疗组中男性18例(年龄45~80岁),女性12例(年龄45~81岁),平均62.16岁。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选用器械材料:Rvsch Crystal Clear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PVC材质带气囊)手术方法:均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

1.2方法 对照组:病例于开颅术后保留气管插管,术后3~5d行气管切开,或未行气管切开;治疗组: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切开(开颅术后立即施行)。对两组脑出血手术患者症状改善效果、不良反应情况、接受治疗时间进行对比。

1.3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痊愈:神志清醒;显效:神志嗜睡状;有效:较术前好转或神志昏睡状;无效:意识障碍同术前或较术前加重。

1.4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

2结果

2.1脑出血症状治疗效果 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痊愈7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86.6%。两组患者脑出血症状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

2.2并发症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19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63.3%;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11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6.6%。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显著(P

2.3接受治疗时间 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3.72d),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2.74d)。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脑出血后,一方面,血肿压迫微循环,引起脑神经功能损害;另一方面,脑出血后血肿分解释放多种活性物质造成脑组织局部血流和代谢的变化,引起脑水肿、血脑屏障的损害及对脑细胞的毒性损伤等,故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意识障碍致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下颌松弛,舌根后坠,另外,麻醉插管后引起的声门水肿或喉痉挛,呕吐物被误吸、昏迷、卧床及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均使得肺部感染率加大。严重感染可引起肺部微循环障碍,致肺部低灌注,继而引起低氧血症,另一方面,呼气不畅造成二氧化碳潴留,脑组织缺氧同时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导致脑血管扩张,致使脑水肿、颅内高压,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减少,致脑部供氧更加不足,如不及时有效干预、处理此恶性循环,会形成脑疝致患者死亡。尤其对于高龄、长期吸烟、有慢性呼吸道疾患如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的患者,呼吸道梗阻、缺氧、肺部感染几率大增[4-6]。气管切开术被认为是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抢救性治疗措施之一,早期气管切开能及时减少呼吸道死腔,改善肺的通气/换气,同时便于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防止误吸以减少肺部感染,方便药物滴入和使用呼吸机;提高氧饱和度,改善脑供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利于促进脑功能恢复。而晚期气管切开患者,因意识障碍较深,咳嗽反射减弱,气管内的痰液、分泌物排出不畅,呕吐物误吸,增加肺部感染几率,同时,细小支气管堵塞被堵塞,影响了肺部通气/换气功能,二氧化碳潴留,脑组织缺氧,从而加重了神经细胞酸中毒和脑水肿,其间接性脑损害自然比早期气管切开严重[7-9]。

本次研究中,采用气管切开治疗脑出血患者可见早期气管切开对大于6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明显,并发症减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因此,对于有意识障碍的大量脑出血患者,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气管切开处理,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状态,必要时配合呼吸机机械通气,使肺部并发症减少,在改善患者颅脑原发病情的基础上,使临床抢救、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芳芳,罗丹,谢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423-3424.

[2]季祥举.老年高血压脑出血98例急诊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458-2459.

[3]章剑剑,陈汉平,翁睿光,等.中重型脑出血患者术后常规气管切开并行冬眠疗法的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2):2063-2064.

[4]Kingman TA, Mendelow AD, Graham DE, et al. 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ass description of model, intracranial pressure changes and neuropathology[J].J Neuropathol Exp Neurol,1998, 47(2): 118-137.

[5]Yang GY, Betz AL, Chenevert TL, et al. 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 edema, blood flow, and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in rats[J].J Neurosurg, 1994, 81(1):93-102.

[6]蔡敏,汪学军,胡雪玲,等.脑出血死亡病例116例临床死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0):4849.

[7]许立民,孔磊,盘晓荣,等.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析及预防治疗[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5287-5290.

[8]傅建军,祝胜,钱锁开,等.微创气管切开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11):37-39.

[9]张为民,方强,程旭萍,等.重症脑卒中早期开放人工气道的临床价值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1757-1759.

上一篇:开展药师门诊的探讨 下一篇:浅议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