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心理学原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3 02:55:04

谈谈心理学原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特点,运用心理学原理创新教学方法,引领中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学政治课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是不会保留在记忆里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不会造成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学习效率自然会高。因此,如何使学生处于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以便引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是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问”、“满堂灌”。而应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比如,在教学“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内容时,设计“集思广益”的活动,向学生提供独自在家有陌生人敲门、校外遭人勒索、网友约见等情境,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同时也呼应教师的教学,使同学们在自由轻松的讨论中达到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

二、营造平等融洽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学习

中学生处在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充满着不稳定的因素,他们既渴望交流,期待找到倾诉情感的对象,又崇尚独立,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为中心的“封闭心理”。所以他们在待人处事中一般总怀着戒惧的心理,对老师更是如此。对此,一方面,教师不能高高在上,成天扳着脸,以权威自居,说话不能带着教训的口吻,否则学生就会消极地敬而远之。其实“人爱和谐,渴求和谐”,在青少年身上都有一种追求进步、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内在需求。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真心话,学会分析和判断,必须要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搭建平等交流的平台。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为学生提供平等交流的时间,精心指导学生平等、融洽的交流,培养良好的倾听与表达习惯,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敢于批判错误的观点,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在活动中应充分展开互动,既充满温情和需要,又相互关心,获得满足感。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也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比如,在教学“法律助我成长”时,组织开展“请你当法官”活动,提供在书店买了劣质图书、社区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案例,让学生通过有争议的合作活动进一步明确了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

三、营造诚信教育氛围,教育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素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布鲁姆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二是组织开展诚信讨论,激发学生争论,阐述诚信的含义,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三是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素质得到提高。

上一篇:高中政治探究教学问题设计的“四度” 下一篇:儿童文学视野下的幼儿园哲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