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研究(2)

时间:2022-10-03 02:20:14

中国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研究(2)

入刊理由:

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学者,亨德森・杨在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上提出了许多崭新而高端的观点。为了将他的教育理念在云南乃至全国广为传播,本刊将陆续刊出亨德森・杨博士的先进教学理念系列文章。

亨德森・杨认为教育教学的精髓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潜力,并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便是自身的智力和潜力;而开发智力的关键在于,必须具备一整套可操作并行之有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

在中国中小学英语教育中,课堂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双主体教与学的互动和反馈的连续在课堂时空环境内的表现形式,其最直接的任务便是通过英语语言知识的有效教育活动和听、说、读、写的系统训练活动,建构受教育者学习和使用目标语的综合能力。中小学生当前学习和未来发展所需的同英语语言有关的任何素质(如英语应试素质、英语交际素质等)培养的有效与否,无不同课堂教学过程实施及其任务实现的效率效度紧密相关。

研究表明,基础英语教学有效进行的逻辑起点,是对学生当前中介语状态的把握。按其特性,每一学生在学习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其独特方式,来进行英语语言的结构假设与形式推理、信息加工与处理。故而,教师若不准确地了解学习主体的中介语情况,面对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题,如母语干扰的语际问题、目标语学习的语内结构问题以及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非智力因素等,要达到教学质量的预期目标,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说,英语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来促使学生从其中介语向目标语过渡的,那么,着眼于中国中小学12年英语教学的过程和具体操作层面,总体教学过程实施的效率效度是非常低的。从中国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每个学生平均每天所学的单词还不到一个。从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上看,可将这种结果称之为:语言信息输入不充分。因此,要提升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效度,就必须基于学生中介语水平,大幅度提高单位时间内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量,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语境化的基本结构及其规则外化为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技能,并达到尽可能熟练的程度。实证地讲,一个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素质水平的高低,便是以其在给定单位时间内能够准确地输入、理解、处理和输出英语语言信息量的大小为重要标志的。事实上,任何类型和水平的英语考试,考的就是应试者对所学英语语言知识理解和应用的熟练程度。

上述学生的中介语状态、充分语言信息输入量和语言应用的熟练程度,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所涉及到的听、说、读、写教学互动和训练得以体现的。因此,教师必须从本质上牢牢地把握这4项要素的内涵、过程和目的,才能提升课堂教学过程的效率效度。听,即听辨理解,主要训练学生对目标语语流中信息的听觉理解和根据给定信息进行推理、建立命题和思考言外语境的能力。说,即基于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形式的自然语流畅地表述思想内容,主要训练学生对目标语语言结构、语义和语用的对话、交际和应变能力。读,是指视觉对目标语文字符号的自动连续反应,主要训练学生通过锁定关键词、句、段落和上下文关系对语篇整体结构和内容的泛读和精读能力。写,指从目标语词序的正确拼写、语句的合理排列到各种文体的写作,主要训练学生按话语结构规则和语义语用逻辑对词句信息进行编码的能力。

按其特性,英语的教学技巧可定义为:基于一定英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师生在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规定下,针对特定教学内容对象在课堂时空环境中进行教与学的有效互动的一系列手段。在此定义中,英语教学理论作为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主要指反映英语语言教学本质的相关联的概念、原理体系,具有逻辑性和理性的特征;英语教学方法是指教学双主体基于某种教学理论框架有序输入、输出和呈现语言信息及有效配置教学资源的一整套计划,具有策略性和程序性的特征;而英语教学原则是指在给定教学时空情景中,师生观察和处理教与学的问题的准绳,具有法则性和标准性的特征。

然而,在英语教学中任何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都必须经由具体的教学技巧这一实施课堂教学的操作手段,才能体现出实际意义。对于一个英语教师来说,其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技巧是主体基于本身所受的教育与训练、所具有的教学经验与教训,对特定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的体认后有意识或无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方式。在教学实践层面,由于风格各异的教学技巧完全可以建立在同一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基础上,而根本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也可以在同一教学技巧中产生指导作用,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技巧的设计和选择,必须遵循综合性和动态性原则。因为,实证地看,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涉及到多种既定的和不可预测的过程要素,这些要素综合动态地融合为不可分割的课堂教学过程的连续统一体,除非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来设定微观教学技巧,否则,僵硬地套用某一宏观的理论、方法和原则来指导具体教学操作,是难以凑效的。事实上,所有一线的教师都非常明白,再高深的理论、方法和原则,最终还是要采用针对教育资源及其配置的具体情形设定的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技巧,连续多年通过听、说、读、写的途径,使学生从词汇、句子、段落、语篇、单元、整册书到整套材料,将英语语言信息逐渐内化于大脑存储并外化于应用能力,来一步一步地实施具体教学。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从栽种树木到形成森林的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中小学教师在目标语教学技巧的设计和实践中,应确立学习主体言语本位的课程观,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关于英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学会运用英语的技能。中国中小学英语课程及其教学的误区之一便是将其视为类似数理化、史地课程,使学生通过以对知识对象的理解或内化为主的方式而不是以言语载体为媒介使受教育者基于对言语规律的驾驭,在听说读写技巧综合语言运用实践过程中,来全面建构和发展目标语能力。这也就是中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事倍功半的根本原因。

上一篇:企业公关的基本原则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误区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