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工程竣工结算质量

时间:2022-10-03 01:25:29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竣工结算质量

摘要:企业如何提高工程的结算质量,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结算工作做的好与否对工程能否盈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侧重于造价员在施工阶段如何提高工程竣工结算质量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竣工结算 ; 施工阶段; 施工组织设计; 对比

前言:

工程竣工结算是指施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之后,向发包单位进行的最终工程价款结算。施工企业竣工结算编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牵涉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甚至影响企业发展,做好高质量的竣工结算是每个施工企业的目标。如何提高工程结算质量,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就这个话题我也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编制一份质量好的竣工结算,造价员本身的业务技能和经验、以及职业操守的素质和心态要好,这是保证和提高工程结算质量的前提。对承办项目结算的造价员来说,除应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之外 ,更要有识图能力强、熟悉定额、熟悉清单规范、熟悉定额的解释解答、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对市场价格、施工工艺、施工规范等有深入的了解。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 中规定 “8.3.8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时,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一个等级时,柱、墙位置梁、板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经设计单位确认,可采用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浇筑;2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两个等级及以上时,应在交界区域采取分隔措施;分隔位置应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且距高强度等级构件边缘不应小于500mm; 3 宜先浇筑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后浇筑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根据规范的规定,遇到这种情况高标号的混凝土就会比按图纸计算的数量大,费用会随之增加,施工工艺上要先浇高标号的再浇低标号的混凝土,就会增加模板和人工,费用也会增加。如果造价员不懂得这个规定,而现场的施工员也没有办理相关签证(实际上很多工程都没办理这方面的签证),那么因为梁板和墙柱标号不同时,所增加的费用就会漏算,高质量的结算又从何谈起,所以施工企业在这方面要注重人材的培养,要定期组织业务专业学习,对提高造价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特别是对年轻造价员的成长和进步来说是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

二、编制一份质量好的竣工结算,造价人员应该全程参与。从投标阶段开始到合同谈判和签订、到施工过程和竣工结算,都应有造价人员参与进来,特别是在施工过程和竣工结算阶段最好由专职造价员负责。由于人员的紧缺,很多工程无法从投标阶段就开始让造价员参与本工程的造价管理,但是施工企业应该每个工程都配备有专门的造价员负责,有些大型的项目甚至要配3~5个造价员,并且最迟应从施工阶段就要开始负责工程的造价工作。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项目成本管理中不确定因素最多、最复杂、最基础的管理,涉及多个专业。在施工阶段中,造价员除了编制预算、进度报量、结算,还可以从造价专业的角度指导项目组编制资料、成本控制、索赔等工作,这些跟提高结算质量息息相关。所以造价员最迟从施工阶段就开始负责工程的造价工作,并且长期在工地参与项目组的各种管理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对施工成本控制起到很好的作用,还为做好高质量的结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造价员在施工阶段的作用和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项目组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造价员可以指导编制施工组织的人员对工程造价有影响的地方进行标识。结算中有很多地方需要依据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来计算费用,通过施工组织设计来获得业主的签认比较容易,专门进行签证就很难,所以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能标注清楚就尽量标注,当然是在造价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际上很多项目组编制的施工组织大都流于形式,看起来厚厚的一叠,各种施工方案都有,但细看起来有很多影响造价的地方没有标注清楚,待最后结算时,造价员拿着经审定的施工组织却派不上用场。如:2005《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以下简称定额)规定:“基础施工所需工作面,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施工组织设计规定时,按表A.1-7规定计算”。

表A.1-7 基础施工所需工作面宽度计算表

基础材料 每边各增加工作面宽度(mm)

砖基础

浆砌毛石、条石基础

混凝土基础垫层支模板

混凝土基础支模板

基础垂直面做防水层 200

150

300

300

800(防水层面)

实际施工中,由于地下室需要搭设外架,基础垂直面做防水层增加的工作面往往大于800mm。如果实际施工大于800mm,在施工组织设计无标识,造价员在结算的时候就很难计算大于800mm所增加的费用。又如:定额中规定“塔式起重机固定基础如与定额不同时,可按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分别套用相应定额子目计算”。实际施工中塔吊基础的普遍费用约为3~4万元/座,而定额的费用仅为7000元/座,相差甚远,有些地质条件差的工程,塔吊基础甚至还需要桩基础,费用就更高,没有计算依据,无法计算实际发生的费用,工程结算就不准确。塔吊基础的土方开挖方式也要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标识清楚:塔吊基础的土方是否在基础土方大开挖前就需要开挖了?是坑上挖还是坑下挖?挖多深?放坡系数是多少?余土怎么处理?等等这些内容的标识都是跟造价息息相关。象这样内容的还有很多:基础是否使用砖胎模?砖胎模的具体做法和厚度?脚手架如何搭设?是否使用高压水泵?大型机械设备的台数?等等,每一个工程都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造价员的指导参与下,让施工组织设计做得更全面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提高结算质量做好必要的准备。

第二,造价员协助项目经理做好施工成本控制的同时,也能为高质量的结算做好准备。造价员根据中标预算或是施工预算中的人工、材料、机械等相关数据,跟实际施工消耗量对比,不仅能很好地控制施工成本,还能为结算准备最基础的数据。比如: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等数量,中标预算或是施工预算的数量和施工计划的数量对比,基本上是有差距的,找出差距在哪里,就可以防止漏算,提高结算准确性,同时还能提高材料计划的准确性,避免材料的浪费,控制好施工成本,真是一举两得;再如,在地面贴抛光砖项目中,定额的消耗量是每铺100平方米就要消耗102~104平方米的抛光砖,通过限额领料可以减少队组对抛光砖的浪费,还能通过所领的材料数量检验铺砖人工费(市场贴砖是按照平方米来计算人工费),同时也检查了预算中抛光砖工程量的准确性,大大提高结算的准确度。经过对比,我们还能发现有些特殊的地方,地砖的消耗量远远大于定额的消耗量,究其原因主要是铺贴的地砖是1000mm*1000mm大块地砖,为了美观,避免小块拼贴,裁掉的地砖就使用不上了,导致地砖的实际损耗远远大于定额的损耗率,这时就可以跟业主协商签证,提高地砖的损耗量。总之,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对比,有总数对比、进度报量与阶段性成本对比、单项对比、子目祥对比、价格对比、各种消耗量对比等等,很好地完成造价的多层次计算,完成造价动态管理,确保结算的准确性,也为将来编制企业定额收集大量的基础数据提供有益的帮助。

第三,造价员长期在工地,参与工地的各种会议、图纸会审、价格谈判、合同签订,了解施工过程,施工工艺,做好造价方面的施工日记并通过相机记录工地各个时段的照片,收集与造价有关的资料,全面地了解整个工程,也为提高结算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一些签证、变更、索赔事件,造价员很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会在造价方面来指导项目组如何办理相关资料,避免日后扯皮,或是白干活不得钱。有些签证,仅从字面上理解,也很难想象为什么会花费那么多工日、费用,到了结算对数时,造价员就可以清楚地向审核部门解释,打消审核部门的疑虑,起到加快结算对数进度的有利效果。

三、编制一份质量好的竣工结算,还要求结算书编制好后,要特别注重捡漏和检查的工作。工程的竣工结算是一个相当庞大复杂的过程,花费的时间也很多,有时往往历时半年或者更多,或是从开工后就开始逐步分阶段进行;同时工作量大,时间又长,难免计算中会有疏忽,因此结算书做好后,要进一步的捡漏和检查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结合本人近20年的实际从业经验,具体做法是:首先,要从头到尾再看一遍图纸、签证、变更、会议纪要等,往往通过浏览一遍图纸资料能捡回一些漏算的小项目,增加的费用有时还真不少;其次,要从头到尾翻一下定额的子目,清单,虽然是本专业,感觉已经很熟,但是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所以难免也会有遗漏的时候,看着定额子目,有时会联想到一些应该计算的地方,有时还会发现一些不常用的系数忘记加,通过浏览一遍定额、清单也会防止错算、漏算;再次,记得也还要再浏览一遍平时收集的定额解答等有关造价资料;最后,要对结算书进行对比检查,如楼地面面积与天棚面积对比、外架面积与外墙面积+门窗面积对比、内墙面积与砌块折算的抹灰面积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容易发现错误,较好地提高结算的质量。不要小看这捡漏、检查,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四、结语

造价员本身的业务素质要好、项目管理规范、资料收集及时并齐全,有专门的造价员全程跟踪参与工程的管理工作等等,都能提高结算的质量。提高结算质量的方法和前提有很多,以上仅是我工作中的一点拙见。施工企业的结算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好全面的管理工作,降低成本,提高结算质量就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社会系统的群体经验过程研究 下一篇: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