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企业成本管理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3 07:55:36

优化企业成本管理对策研究

由于我国企业长期受到经济体制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成本管理实际上是没有得到重视。对于市场竞争压力的不适应症状是我国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这样的观念使得生产商本身与市场经济的概念严重形成脱节,大大地影响到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就企业管理层而言,他们由于过分的注重自己的生产成本而常常忽视对于经营成本的管理,最终使得生产成本增加。总之,就是目前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在管理方法上完全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能真正的做到对于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综合控制,因而不能形成成本控制的合力与内在动力。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过分降低成本而造成的企业战略与企业管理的不相容

有些企业为了单纯的追求减少费用支出,就以此作为标准来降低生产中所使用原材料的档次和价格,减少每一项投入原材料的费用,这样的做法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事可以有效的削减成本的支出,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十分不合理的,因为作为企业而言,能够形成长期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能够接受市场的检验,因而为了削减成本而采用的对于产品质量的削弱的做法实际上是通过偷工减料来实现的对于产品的追求,这实际上是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的做法,虽然这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支出,但是长此以往所带来的是对于产品信誉度的丧失,以此作为代价的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生产之间的脱节,是制约一个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障碍。

(二)成本控制过程简单化,过分依赖于财务部门

对于成本的控制在许多企业看来是属于财务部门的事情,而这就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成本控制是一项贯穿生产过程始终的重要工作,作为每位人员都不能忽视企业员工的作用。因为在生产活动发生前的采购,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控制等等都是财务人员无法掌控的。对于成本控制的财务部门分属就明显的缩小了其可控制机范围。企业如果将成本控制下设为财务部门管理选项的时候就很可能因为管理不全面而造成收集的信息数据的失真和不全面,最终影响成本决策的失误。

(三)成本管理流于表面

我国的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工作实际上并不深入,而只是流于表面,如企业只对一些能够看得见的产生的费用进行控制,而那些隐在的成本却视而不见,这就在无形中使成本管理失去了本身的意义。首先是企业无法树立其自身品牌的口碑和效益,其次是企业无法将本身隐藏在其中的成本计算在内,对企业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改革。

(四)成本考核不到位

企业的成本管理不能离开对于成本的考核,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形成一整套的预算机制和责任管理机制,这就大大的影响到形成有效的责任管理体系的问题。一旦不能将每一生产部分的生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就根本无法实现考核责任制,而企业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而形成的成本管理也就失去了本身在制定之初的意义。

二、优化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更新成本管理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成本管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片面地降低成本水平。强调节约和节省。对成本的狭隘理解,使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方式落后。通过上述对美国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作业成本管理还是成本企划,其运用的都是系统的、全方位的成本战略管理观念,两种模式的成本管理都体现了开放、动态变化的特点,成本管理不再仅仅立足于生产制造过程,而是一个“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这是与当前的经济形势相适应的。现在的知识经济下,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而生产成本比重相应下降,于是研发、设计阶段就成为企业增值、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关键。这迫使企业日益重视产品研发、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掌握主动权。所以,我国应该拓宽和更新原来的成本管理理念。把握宏观方向。

(二)加强策略成本管理

目前我们的产品缺乏竞争优势,主要原因是生产规模不经济,生产建设投资高,产品能耗、物耗高,这些基本都是在产品设计和工厂建设过程中忽视策略性成本管理造成的,它们对成本影响深远,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难以改变。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应对现有生产装置及制造程序进行分析,对确实没有效益的应坚决予以淘汰,对进行优化后有生存能力的应尽快进行改造和优化。在今后的投资决策中,应高度重视策略性成本管理,把策略性成本管理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对无成本分析的方案不予批准立项。

(三)加强成本管理的事前控制

这是我国成本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的经济建设起点低,至今在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虽然资源总量不小,但人均甚少;从这方面来说,我国和日本一样,有着强烈的资源危机感。必需对成本的发生溯本追源。而且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已经进入买方市场,产品竞争空前激烈,消费者需求层次的结构在不断变化,企业只有生产出品种齐全、质优价廉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只有站在战略的角度,从市场出发,以顾客为导向,在产品的企划和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进行功能价值分析,做到事前控制,才能最大程度节约资源。制造出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四)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提高预防和监控能力

目前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上主要是事后审计,对企业效能审计、内控制度审计还做得不够,难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企业效益难以把握,管理未见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公司预防和监控能力是当务之急,我们应当借鉴美国大公司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转变审计工作重点,加强审计力量,改变内审工作方法,进一步促进企业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

三、结语

如何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严格控制在成本约束线以下,则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所要面临的重点问题。不难知晓,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企业无论在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方面,都将面临较强的上升压力。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不仅能优化企业产品价格设计,还能推动企业经营战略调整。由此可见,优化企业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伴随着企业的成本控制,还须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为此,应建立全过程的资金管控机制。

上一篇:App,出版社如何对待? 下一篇:以海事核编工作为契机,推进航标事业单位人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