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10-03 12:37:37

浅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传统教学中的那种填鸭式教学,语文课堂必须充满活跃性和趣味性,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创新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已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阅读能力;鉴赏

高中语文新课标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新教材选入了大量阅读篇目。而近几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命题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考查。显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已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的做法如下:

一、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可以扩大视野,积累好词佳句;可以学习模仿作家的写作方法,领悟写作的小窍门;还可以提高想象力、陶冶情操等。多读书,读好书对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能力无疑大有裨益。然而,高中学生普遍都面临着课业繁重、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加之社会上书籍种类繁多,琳琅满目,良莠不齐。怎样才能确保学生能多读书,又读到好书?第一,要制定明确的读书计划,如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等。每天由教师挑选和印发一些优秀的文章给学生作为早晚读的读物;每周推荐一些实用性知识性较强的杂志给学生,要求至少读完一本;每月要求学生要读完一本书。第二,每周要用一节语文课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可以检查学生背诵教材中名篇名段名句的情况,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在课外找到的好文章,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读物。形式可以多样,但目的必须只有一个就是确保学生有足够的阅读量确保学生读好书。在语文学习中,只要学生做到天天读、教师坚持周周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随之提高。第三,捕捉时机,创造条件,激发阅读欲望。中学生一般都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且普遍缺乏阅读的热情,但是他们却有很强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抓住学生这一个性,捕捉时机,创造条件,适时引导他们参与阅读,也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沈从文的《边城》一课之前,我先给学生展示自己到凤凰古城旅游拍摄的照片,让迷人的湘西风光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接着给他们讲述湘西人的感人故事。当学生有了了解湘西的强烈欲望时,我马上向学生推荐沈从文的相关作品,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湘西的风情。最后,从教《边城》这一课的情况看,发现许多学生都花了很大心思去阅读,收到很好的阅读效果。

二、教给学生读书技巧,提高阅读效能

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多读书,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读书技巧?

首先要教会学生运用浏览式阅读和研究式阅读。所谓浏览式阅读是指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要求能把握文章的大意,并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概括了解的阅读方法。如,在新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新闻的写作要求,指导学生重点浏览文本的标题和导语部分的内容,这样同样可以达到了解新闻的主要事件和要素的目的。至于长篇小说,可以先看序言初步了解作品的内容梗概和写作经过,再看目录了解篇章结构,最后看章节部分的主体内容。浏览式阅读采用跳跃式的方式把文章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文章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或章节的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提高了阅读速度,扩大了阅读量,是最基本的阅读方法。研究式阅读属于精读的一种。要求字斟句酌,对关键词、关键句的理解要深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要透彻,包括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和质疑。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时,经过反复思考发现了一个错误: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这里用的就是研究式阅读,是层次较高的阅读方法。无论是在语文阅读中还是在应考中,浏览式阅读和研究式阅读都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读书方法,也是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基本体现。

其次,要教会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轨迹的体现,是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依据。在阅读中若能把握文章的思路,就能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情感等主要方面有一个准确的感知。通常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从体裁的角度去把握。如,古代人物传记的写作思路一般是:先交代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再按照时间顺序对传主生平中最有典型性的几件事情展开叙述;结尾是作者或他人对传主的评价。在传记阅读中,学生只要沿着这一写作思路并结合一些表时间、地点和官职的词语来细读文章,就能很快地找到传主的典型事迹,进而领会文章的内容,把握传主的思想品质。第二、从题材的角度去把握。如,边塞征战诗的写作思路一般是:先写边塞的风光或将士们戍边的生活情景,大多选取大漠、烽火、关口、长城、雪山、胡马、羌笛等意象来展现其特征;接着就是采用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的方式来抒情,或抒发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或抒发反对穷兵黩武、对统治者不满的情绪,或抒发思念家乡亲人、厌恶战争的感情。在诗歌阅读中,学生若能从题材入手,揣摩不同题材在写法上的特点,就能举一反三地读懂写景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

第三、借助一些重点词、中心句和小标题。在阅读中不难发现,论述类、说明类文章通常都使用一些表次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接着、最后等)、中心句和小标题来安排结构层次。阅读时,利用好它们也能把握文章的思路。

最后,指导学生写笔记做批注圈点勾画,总结阅读体验。读书如吃饭,贵在消化吸收。写读书笔记和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批注是对阅读材料进行吸收消化的有效方法。古人云:“不动笔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圈点勾画,对重点内容和精彩部分进行批注,再加上阅读后写读书笔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总结自己的阅读体会,不仅能把阅读的内容条理化、系统化,更能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领悟,有助于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有效地增强阅读能力。

三、强化阅读训练,促使阅读能力形成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的是文字,而接受的是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表现的一般思维规律,并学会遵循思维规律进行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强化阅读训练过程中,本人采取的是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如,教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时,采取了纵向思维训练方式设计了几个探讨性很强问题:第二天清晨主人公格里高尔醒来后发现了自己变成了什么?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变形?为什么变成了甲虫而不是别的东西?甲虫的形象蕴含着什么含义?试列举出当今社会生活中一些变形的现象?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很快就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马上进入探讨角色,结合小说的情节既概括了格里高尔的性格特征,寻找出变形的原因,更令人欣喜的是能联系社会实际创造性地剖析了格里高尔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可见,强化纵向思维训练,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以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可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而在教《六国论》一课时则采取横向比较的方式,要求学生从写作目的、材料的引用、结构特点等方面比较《六国论》与《阿房宫赋》的异同。通过将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比较对照,让学生既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又看到两篇文章的差别,有助于把握其特点。强化横向思维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梳理语文知识的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强阅读能力大有帮助。当然,在思维训练之外,对文本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筛选和整合信息、对表达技巧的鉴赏等方面的训练也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形成,在此不再一一展开论述。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必须在以课堂阅读为主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在阅读目标的确定、阅读对象的选择上必须发挥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此外,还要通过必要的阅读训练和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促使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上一篇:激发学习兴趣 聚焦课堂教学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