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区域中的功能定位理论综述

时间:2022-10-02 10:36:03

城市在区域中的功能定位理论综述

城市功能定位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蓝图,它取决于该城市的历史地位,服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腹地,也称影响范围、势力圈、边缘区,指内陆或港口等各类经济中心城市的附属地区。显然,城市与腹地之间有显著的商品、技术、资金、信息或劳动力等方面的供求关系。城市腹地不仅是一个体现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状态的客观概念,它的动态性决定了城市腹地也体现着城市的竞争意识。因此,结合城市腹地理论来分析城市功能的定位问题便成为需要。

一、城市功能定位理论回顾

(一)城市功能类型定位理论回顾。一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往往是对城市与其他区域所要建立的经济关系的一种前瞻性的把握,是对将要发生的经济和社会作用的一种科学预见。在确定城市功能类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细致、准确地区域定位,是城市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1、城市功能研究流派回顾。对于城市功能的研究,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着眼点,本文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内容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流派:

(1)城市经济学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功能在于拥有规模经济效益。英国学者K・巴顿将城市的聚集经济效益划分为十大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城市促进功能,在城市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①增加本地市场的潜在规模;②大规模的本地市场能减少实际生产费用;③在提供公共服务事业时,可降低“输入”本地区原料及部件的费用;④当工业在地理上集中时,有助于促进辅工业的建立,以满足进口需要;⑤日趋积累起来的一种职业安置制度;⑥有才能的经营家与企业家在城市中得以集聚;⑦在大城市中,金融与商业机构条件更为优越;⑧城市的集中能经常提供范围更广泛的设施,如娱乐、社交、教育等;⑨工商业者更乐于集中在城市,可以更为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⑩处于地理上的集中时,能给予企业很大的刺激去进行改革。

(2)城市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的功能主义分析模式是将人类社区看作是一个整体,城市社区的各种制度、规范以及习俗相互配合,以维持城市生活的协调进行。基于功能主义的分析,城市功能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受到社会学者的重视:①城市是人类的重要生活环境;②城市是现代人类文化、文明创造和传播的中心;③城市是各种具体制度产生的策源地;④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兴衰的标志;⑤城市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3)城市管理学理论。从城市管理研究角度分析,城市功能主要体现在:①承载体功能,即城市是自然物质和人工物质的承载体,其基本功能便是为社会、社区的存在和发展服务;②依托体功能,即各类社会经济实体以及其错综复杂的社会流动均以城市为依托;③中心主导功能,即城市是一定地区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中心和主导;④分类功能,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以及特殊性质(如首都)的城市其功能是各不相同的。

2、城市功能类型定位回顾

(1)根据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城市在国家或地区中所发挥的政治、经济或文化作用,以及城市自身的个性和特点,城市功能类型定位分为以下几种:

政治型中心城市。往往是国际性组织所在地或国家的首都。

经济型中心城市。国际性或地区性的经济活动与资本集聚地或工业生产中心。如瑞士苏黎世,是历史悠久的国际金融中心与主要的黄金市场。

交通型中心城市。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国内或国际性的交通要冲。如德国的法兰克福就是欧洲最主要的国际航空港之一。

文化型中心城市。具有独特而古老的文化遗产与传统,或代表了时代文化的潮流而地位显赫,或是现代科技教育特别发达。如意大利的威尼斯。

旅游型中心城市。旅游业是中心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并以旅游业的发展作为城市的根本动力。如美国夏威夷的火奴鲁鲁。

宗教型中心城市。以多种宗教并列而著称,或以一种宗教地位而驰名国内外。前者如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后者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2)按照城市的功能特性,即它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可分为国际性城市、全国性城市和地区性城市。

(二)城市腹地理论及城市在区域中的功能定位研究回顾。20世纪中期以后,“腹地”成为空间经济学中的特定区域。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中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克里斯泰勒认为,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作为其腹地的服务中心,也即中心地,为腹地的居民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任何城镇都具有向其周围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职能,整个中心地及其服务的市场区是由一级套一级的六边形网络相互嵌套而成,中心地理论明显提到了腹地的分级问题。康维斯在赖利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断裂点”理论对城市腹地的理论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康维斯认为,城市的腹地范围是由城市的规模和相邻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决定的,相邻两个城市的吸引力达到平衡的点即为断裂点,一系列断裂点的连线构成了城市的腹地边界。弗里德曼提出了“中心-”理论。“中心-”的空间关系在特定情况下即为城市与腹地的关系,中心即为区域的中心城市,而则是指由扩散效应区、极化效应区、资源边际区、特殊问题区等形成的腹地。Okabe和Suzuki研究了连续平面空间上不同等级设施区位优化问题,并用于验证城市地理学中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Okabe等还将加权Voronoi图应用于城市体系、城市功能区域、理论上的行政区、设施定位等研究。

我国关于城市功能定位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主要是在经济学领域的城市经济功能研究中涉及到。20世纪九十年代前,关于城市功能定位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定性的方法,如宋家泰的《城市总体规划》;九十年代后,开始从定量角度研究功能定位,并且开始从区域角度研究城市,如许学强和周一星的《城市地理学》中,主要应用比较优势、区位商来确定主导产业;施祖辉应用城市功能能级比较上海和国际中心城市的差别;朱才斌应用断裂点和交通流量法确定城市主要对外联系区域,从而确定城市在区域中的功能定位;闫卫阳等提出了扩展断裂点理论和断裂弧的概念,并以河南为例进行了城市空间影响范围和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应用分析。

二、简单评述

(一)上述从各学科角度探索的城市功能都有其道理,但总的来说,本文认为城市功能的本质表现为经济流通的集散功能和满足城镇居民生活进步的社会功能。它的不足在于只是对城市功能的定性描述,这种描述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不宜量化和具体操作。

(二)在五十年代前,以中心地与腹地之间相互联系的流态分析为主;五十年代之后,主要基于不同等级中心地辐射范围而展开,研究方法也由定性描述发展到数学模拟法。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社会背景的变化发展,腹地逐渐完善并形成不同的理论,增长中心理论、核心-边缘理论、都市-腹地理论、世界城市理论等都丰富并促进了城市功能定位理论的发展。但是,很多地理学者只是将城市与腹地关系作为各自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进行阐述,如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三)国内对腹地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关注重点是腹地范围的划分,研究方法开始主要是经验法和简单数学模型法,之后以多指标、综合分析法为主,如断裂点理论、交通流量法、区位商等。此后,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腹地划分中。

(四)对城市功能定位的看法。(1)正确把握国家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重大决策,结合各个城市不同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社会文化特点、产业结构与布局以及城市腹地的经济状况和对外经济交往中所处的地位等情况,以形成不同规模、各具特色、功能各异的城市。(2)尝试将城市腹地理论和城市功能定位体系联系起来,根据不同的指标选择最佳方法来界定腹地边界,进而更加准确地得到该城市在一定区域中的功能定位。■

上一篇: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三元制度 下一篇:基于博弈论的房地产寻租行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