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巡回审判论文

时间:2022-10-02 09:51:16

民事巡回审判论文

巡回审判方式是否只与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在现代社会交通、通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民事巡回审判方式是否还有生存和发展的较大空间,本文以苏南社会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一个基层人民法院为样本,以实证的方式回应上述提问。实践表明,人民法院审判方式的选择必须服从服务于审判工作的目标和宗旨,我国人民司法根本属性的不可动摇性决定了传统巡回审判方式顽强的生命力。传统的巡回审判方式并不当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以现代司法理念为指导,充实巡回审判的时代内涵,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进行制度化改造,才能使之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制度。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客观描述了某 市 区人民法院巡回审判组织形式、巡回审判办案数量、巡回审判适用地域、巡回审判的受案范围、巡回审判运行方式以及面临的新问题。第二部分论述了巡回审判的理念转变:从"两便"原则深化为人民司法理念;从司法职权主义思想转变为民主司法理念;从被动行使司法权的观念更新为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动司法理念。第三部分就巡回审判的法律地位、组织机构、权利和职责、管理体制、运行范围、物质技术保障等提出制度化建议。

在交通、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在司法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巡回审判还能否成为人民法院的一种常态化的审判模式,我们以G省F市D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D法院")民事巡回审判的实践为样本进行考察,以期作出回应。

一、民事巡回审判的实践现状

D法院地处苏南较发达地区,处于社会经济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该院从辖区特点和审判工作实际出发,实行专业化巡回审判与人民法庭巡回审判相结合的巡回审判模式。

(一)巡回审判组织形式多样。一是常驻式巡回审判法庭。过去,巡回审判主要由人民法庭组织实施。D法院对民一庭和各人民法庭实行资源配置调整。成立交通事故巡回审判法庭。巡回审判法庭设在区公安局交巡警大队。主要审理城区和郊区全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以及全区重大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巡回法庭设审判员3人、人民陪审员1人、书记员3 人。以相同模式在劳动人事保障局设立劳动争议纠纷巡回审判法庭。二是固定巡回审判站。在不设人民法庭的镇设立固定巡回审判站, 通过与行政部门的协作和人民调解组织的配合,人民法庭定期定时到巡回审判站流动办案。三是巡回审判流动点。根据实际需要,以灵活的方式召集双方当事人,不定期到社区或村组有针对性的巡回办案。

(二)巡回审判办案数量递增。D法院巡回审判数量近年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D法院三年来巡回办案一览表

时间 20__年 20__年 20__

年 20__年 20__年(1-6月)

普通民事案件(件) 4397 4757 5136 5518 2831

巡回办案数 (件) 133 185 215 878 736

比例(%) 0.03 0.38 0.41 15.9 25.9

20__年至20__年6月的三年半时间,D法院共巡回办案2147件。其中判决结案315件,判决率为14.6%;调解结案1413件,调解率为65.8%,撤诉结案419件,撤诉率为19.5%。常驻式巡回法庭办案1538件,占巡回审判办案总数中的71.6%;巡回审判站巡回办案457件,占巡回审判办案总数中的21%;流动巡回点办案152件,占巡回审判办案总数中的7%。

(三)巡回审判的受案范围扩展。

D法院巡回审判受案范围分布图

巡回审判的受案范围既有一方当事人因年龄较大或身体状况等原因难以到庭的案件类型,也包括案情复杂、当事人对立情绪较为激烈不易判决结案的案件类型,总体上呈现出受案范围扩大的趋势。巡回审判受案范围扩大的原因是巡回审判从"庭审为中心",转变为"联动调解 为中心"后, 过去妨碍巡回审判扩展的原因之一必须开庭的条件限制障碍消除了,巡回审判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场所和程式解决纠纷,受案范围几乎涵盖主要民事案由。

(四)巡回审判适用地域更加广泛。D法院巡回审判并不主要针对群众因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困难不便参加诉讼而开展的,不限于相对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也不以经济交通状况所限制,主要是到纠纷集中发生地或者纠纷集中处理地进行"就地审理"。 巡回审判在地域空间范围上覆盖全区地域,包括城市社区、城郊社区、镇乡村组。

(五)巡回审判运行方式多样。自然人、行政事业单位、仲裁机构、群众组织都是巡回审判的参与主体。每个巡回审判单元 都设有诉调对接组织,法院在开展巡回审判中加强与涉诉纠纷关联的行政机关、行业协会、人民调解组织机构联系,多发重大纠纷项目成立联动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联动调处纠纷办公室,在组织上保障多方联动调解正常运行。相互建立固定联络方式,联合下发处理相关纠纷的政策性意见,统一纠纷处理口径。在各相关纠纷处理主管机关和部门建立有效的定期人 员交流制度,建立联调小组,并明确规定联调小组成员交流活动的时间、地点、方式,各方定期人员交流实现制度化。对巡回审判办公场所、人员、办公经费保障等达成协议。巡回审判实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调解、和解、仲裁、判决等是纠纷处理的方式,既包括强制性司法判决、裁定,也包括教育、引导、疏导的软性手段。不仅依据法律明辨是非,也参考乡规民约、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人情大义等群众熟知的社会规范调处纠纷。

(六)巡回审判的时间与结案方式更加灵活。巡回审判不再只是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日期,重点考虑确定巡回审判的地点、安排巡回审判的路线,根据确定巡回审判的日期和路线进行巡回审判。除了少量的随机安排,巡回审判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模式,在正常的工作日,法官准时到达巡回审判工作地点开展巡回审判工作。巡回审判的前期立案工作通过预约立案和与诉调对接来完成。巡回审判平均结案周期大致在22日至25日之间。结案周期较长的原因主要是用在调解的时间增加了。

传统的巡回审判结案方式主要是诉讼调解与判决,随着巡回审判办案形式的多样化,结案方式呈现出多样化,除了开庭判决、诉讼调解、裁定撤诉外,还出现了速裁判决、庭审前法院参与调解或协调结案、经人民调解达调解协议后通过人民法院出具调解书得到司法确认、诉讼中达成调解协议和解结案等多种形式。

D法院巡回审判结案方式类型图

(七)巡回审判常态化后的新问题。一是巡回审判大量适用后,法院审判组织结构面临调整的要求。过去民事审判由民事审判庭和人民法庭组织实施,开展巡回审判工作后,诉前调解与速裁常态化,民事审判大量在巡回审判环节和立案环节结案,审判内设机构有必要作出调整。二是巡回审判具有开放、分散的特点,审判人员巡回办案,离开法院机关,对巡回审判管理和法官的思想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同时对法官业绩的考评也有新要求,如诉前调解虽然不算办案数量,但对有效解决纠纷、优化程序指标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巡回审判以协调、协作、协商解决纠纷为主要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司法边界,巡回审判面临充分履行审判职权、与其他纠纷处理机构分工协作、以及如何确保当事人诉权,防止投诉无门的问题。四是开展巡回审判需要数额较高的专项经费和大量现代技术设备投入,需要国家、政府和上级法院的法定认可和充分保障。五是巡回审判组织法律依据不充分。虽然民诉法和最高人民法院规范性文件对巡回审判有规定 ,但都比较原则。巡回审判组织的命名、成立的法定条件、专业性巡回审判庭特定要求都缺乏法律规定。

二、现代民事巡回审判的理念转变

巡回审判在司法实践中扩展,是基于近年来司法理念的创新,只有以现代司法理念为指导,充实巡回审判的时代内涵,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改造,巡回审判方式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

(一)从坚持 "两便" 原则深化为人民司法理念。一直以来, "两便"原则是巡回审判的首选理念,传统的巡回审判内涵是指基层人民法院或它的派出法庭在辖区交通不便、群众文化素质不高、地方经济不发达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就地开庭、方便当事人诉讼的审理方法和审判原则。有观点认为,现代社会巡回审判之所以还有价值,原因在于中国地域广阔,还有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和大量农民。 在社会、经济极大发展后,传统的巡回审判方式是否会造成司法成本过高。D法院实践表明,由于大规模采用了现代网络技术和广泛使用现代交通、通讯工具,并且对部分案件类型实行专业化审判,原来巡回审判运行成本高的缺陷由劣势变成了优势,具体表现在最稀缺的人力资源和相对富裕的物力资源以及现代管理方式可以发挥最大效益。从"两便"原则的属性来看,外在的表现为便利性,内在本质是司法服务于人民的根本属性,不管物质条件如何改善,人民法院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不变,只是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巡回审判是司法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为民司法反映了巡回审判的的根本特性,人民法院越是坚持司法为民这个宗旨,巡回审判的便利性特征就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可见,巡回审判要遵循的根本理念是人民性。 在人民司法理念下, 经济文化发展状态不再是适用巡回审判的障碍,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成为推动巡回审判在更广泛的领域展现出更多新的表现形态,传统方法彰显出时代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便利群众参与诉讼与便利法院审理案件之间形成了新的最佳选择和平衡点。

(二)从诉讼调解为主、巡回开庭办案的司法职权主义思想转变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司法理念。一个时期以来,巡回审判渗入浓厚的职权主义色彩,主要体现在过份强调人民法院以国家司法机关身份处理涉诉纠纷,审判人员决定是调是判,主导调解方案,掌控案件走向。在职权主义司法观的影响下,巡回审判的特定功能受到了限制,虽然法庭开到了田间村头,但巡回审判成为坐堂问案的翻版,巡回审判只能作为一种示范意义的形式表演。由于发动社会力量参于解决纠纷的作用发挥不够,巡回审判只能局限在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意义、有利于扩大办案效果的案件,难以全面展开。近年来巡回审判的创新实践,以司法民主理念为指导,摆脱巡回审判以"诉讼调解为主、庭审为中心"的模式,实行参与式司法模式,即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巡回审判, 协作、协调、协商成为巡回办案的主要方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诉讼纠纷解决的全过程,巡回审判因此能够成为常态化的审判方式。第一,诉调对接广泛运用于巡回审判,人民调解与诉讼的有效对接,同时强化了人民调解和诉讼的作用。 D法院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通过与司法行政部门协商,在每个人民法庭、每个巡回审判庭(站)均设有人民调解工作站(室),配备三至五名具有专门知识和基层群众工作经验的人民调解员。

人民调解驻D法院巡回审判工作室调解一览表

时间 人民调解(件) 出具调解书(份)

20__年 831 185

20__年 1835 653

20__年 1065 390

20__年(1-6月) 1399 839

各类调解组织与法院在一个平台上解决涉诉纠纷,这种参与式巡回审判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实践了社会调解优先,扩大了群众对诉讼的知情权、参与权、评判权和监督权,真正引导、保护、发挥了群众解决社会纠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广泛运用于巡回审判。人民调解协议书通过法院出具调解书得到司法确认,不仅提高了人民调解的权威,而且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体现了现代民主司法观。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意识的增强,带有较强的公意性、强制性和评判性的职权型司法应逐步让渡为公众广泛参与的民主型司法,人民群众成为司法的主体参与者。第三,巡回审判是否开庭审理不是由法官、法院说了算,而是由涉诉当事人与法院共同说了算。 过去巡回审判开庭审理是事前安排好的,参与式巡回审判尊重当事人诉权和程序选择权,当事人不同意调解,要求以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开庭审理的,才安排开庭审理。由于群众参与司法的参与度加深了,司法的价值评价也相应得到提升,有利于实现定纷止争、息诉平判、化解矛盾,体现 了合正义性的价值取向,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司法的法律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

(三)从被动行使司法权的观念更新为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动司法理念。传统的巡回审判只是审判机关的一种特殊的审案方式,仍然一般地表现为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权,总体上是被动处理纠纷。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传统的巡回审判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司法的需求。探寻巡回审判工作的出路在于引入能动司法理念。现代意义的巡回审判不仅是一种审判方式,而且是社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D法院之所以建立专业化巡回审判法庭,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交通事故赔偿纠纷迅速增加,该类纠纷通常占整个普通民事纠纷约三分之一,群众诉求与审判资源稀缺矛盾很大,成为法院及时有效处理,实现案结事了的一大障碍。通过在纠纷处理集中地巡回办案,便于群众及时,便于与主管行政机关综合协调,便于与人民调解对接,便于保险机构及时理赔。 得到当事人的认可和群众的支持。事实证明,人民法院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作用,开创巡回审判新的工作机制和方法。 适应了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要求,表现出社会激励、社会控制、社会预警和社会保障综合效益,体现了人民法院主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现代司法观承认司法机关是社会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人民法院通过巡回审判对涉案行为进行法律评价,规范社会行为、引导人们依法行事,通过沟通、协调、控制、指导等手段,使审判工作与社会管理系统协调有序、良性运行。因此巡回审判是一种契合现代司法理念,并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改变形态的,能够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现代司法制度。

三、民事巡回审判的制度构建

传统的巡回审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催生现代转型,现代巡回审判不仅实现了上下通达、多种声音、真实快捷的信息传递,而且体现了社会治理与国家法律秩序的互动和扩张,多元社会治理秩序的整合离不开国家法律秩序的平衡,解决巡回审判在实践中产生的诸多新问题,应从立法上明确巡回审判的法律地位、组织机构、运行范围、权利和职责、管理体制、物质技术。只有建立健全巡回审判法律制度体系,才能使巡回审判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一)巡回审判的基本法律制度

1.巡回审判的法律依据。我国巡回审判的法律依据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1条的规定 ,显得过于原则,应根据巡回审判的目标体系,设计较为详细的巡回审判制度,对巡回审判的条件、范围、方式、程序、运行等方面加以规定。 巡回审判法律规范应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情出发,避免制度设计的僵化性,使巡回审判能够适时、主动、充分地回应社会的发展,并力求制度的改革成为内生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变化的渐进式改革,保证传统中合理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延续,促进巡回审判制度功能的最大发挥。

2.巡回审判的组织制度。目前巡回审判的组织形式多样,有的以巡回法庭替代人民法庭的职能;有的成立专业化巡回法庭,将部分诉讼种类的案件集中由专业化巡回法庭审理;还有的保持传统做法,在辖区范围内设立若干个巡回审判点,法官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巡回审判点开展审判活动。笔者认为,人民法庭的功能只能扩大,不能缩小,以巡回法庭替代人民法庭的做法不可取。应从制度上肯定典型的巡回审判组织形式,各人民法院根据辖区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组织形式。

3.巡回审判的管理制度。巡回审判组织形态的多样化给法院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巡回审判的规模、样式涉及到审判资源的合理分配,涉及到内设机构的调整,在保持审判部门应有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基础上,应从内设机构设置上确认巡回审判组织的地位。在封闭的审判体系里,审判组织是单一化管理,在开放式的审判体系中,应体现开放式管理理念。应完善巡回审判专门的管理制度,如巡回审判的公开调解制度、公开裁判制度、群众监督制度等。对法官巡回审判工作方式和道德约束也应提出专门要求。

(二)参与式巡回审判制度

1.诉前联动调解制度。巡回审判的工作重心是诉前联动调解,建议民诉法增设"诉前纠纷调解"条款。 规范巡回联动调解的组织、人员、形式。 诉前联动调解以对话与沟通为主要内容,对处理纠纷主体之间的权限作合理的分配,建立以维护当事人诉权为主导的,并对各处理纠纷主体有拘束力的构造关系,注重法院和法官对诉讼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通过司法解释规范巡回审判纠纷处理主体间的交叉对话、沟通具体制度,如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室可以向当事人告之诉讼权利、代收诉讼材料、发送诉讼风险提示书等诉讼立案说明材料。

2.非诉民事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建议规范非诉民事调解协议确认申请书、告知承诺书、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书等格式化文本,并告之当事人人民调解可以通过出具人民法院调解书确认法律效力。建立健全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书的审查备案、讲评考核等制度。对法院已经确认调解协议存在损害第三人利益或者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可通过再审撤销原裁判或调解书,还应允许受到损害的当事人通过损害赔偿等途径主张救济。

3.民事纠纷主管制度。巡回审判强调民事纠纷通过对话沟通解决纠纷并不是将司法的、行政的、民间的等等解决纠纷的方式简单融合为一体,仍然应当保持民事救济的层次性,应在法律规范上进一步确保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禁止强迫调解。明确民间调解、人民调解、政府调解、行业协会调解和诉讼调解的职权范围,划分相应边界,规范人民调解组织、行业协会、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处置纠纷的职责、责权,相互移送案件的程序,明确案件卷宗交接、反馈、回访、终结、归档各环节工作流程。

4.巡回审判裁判制度。巡回审判注重多元化解纠纷,但决不能弱化人民法院的审判权,在立案环节,要切实防止司法不作为,如果该立的不立,能推则推,久而久之,人民群众对司法权的信任基础就会坍塌,司法权威就会受到影响。在纠纷解决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对当事人的道德教育与评判,也不能一味的作无原则"和稀泥",避免审判权的行政化倾向。该下判的,通过速裁裁决或开庭裁判及时下判。建议民诉法就人民法院速裁制度作出专门规定,以便于巡回审判工作的实际操作。

(三)巡回审判的程序制度

1.立案程序。规范当事人选择巡回审判的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巡回审判立案时向当事人告之程序选择权。本着即收即立、即立即调、即审即结的原则,防止久调不审。巡回审判的立案包括当即立案、驻点立案、巡回立案和网上立案等方式。

2.审判程序。规范一整套简捷、高效、公正的巡回审判流程。根据巡回审判的特点规定当事人陈述辩论、法庭调查、法庭调解的特殊程序要求。

3.民意沟通程序。 规范巡回审判民意沟通表达机制,巡回审判必须邀请当地群众参与审判过程,巡回法庭庭审主动征求民意,就地听取人民群众对审判方式、审理程序和处理结果上的意见,并将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吸收到审判工作中。

(四)巡回审判保障制度

1.巡回审判组织机构。巡回审判法庭目前还是概念法庭,设置缺乏法律依据,命名缺乏法律依据,设立无需履行审批程序,没有机构编制。应在法律上规定巡回审判法庭是人民法院的组成部分;规定巡回审判法庭为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规定巡回审判法庭的设置、变更和撤销由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方案,逐级上报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巡回审判法庭的名称,以其所在地地名命名,并冠以所属基层人民法院的名称。

2.巡回审判人员编制。《人民法院组织法》中规定了巡回审判人员编制,但从巡回审判的实践现状来看,除了巡回审判法官外,书记员、法警、司机、仲裁调解员等其他辅助人员是实现巡判审判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需要与相关部门对此作出专门规定。

3.巡回审判考核奖励。由于巡回办案需要占用法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法官业绩考评的时候,应将巡回审判方式处理的案件与采用常规审判方式处理的案件等有所区别,针对巡回审判的特殊要求,在物质奖励和政治待遇方面有所体现,以鼓励开展巡回办案的积极性。

4.巡回审判物质保障制度。建立巡回审判专项经费科目。提高巡回法庭办公和办案手段的科技化水平,运用网络系统进行巡回审判管理,实行远程立案和网上立案,网上签章和法律文书模板化,以提高巡回审判的工作效率。

结 语

巡回审判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审判制度,其公正、便民、快捷、有效的审理模式不仅适合经济欠发达的广大农村,在经济发达的城乡也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巡回审判有利于我国政治优势和本土资源优势的发挥,契合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要求,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只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制度创新,以更有效的发挥其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恢复型、回应型司法功能,传统巡回审判制度一定能绽放出新的光芒。(编辑:琛哥)

上一篇:论犯罪(一) 下一篇:我国先行处理赔偿程序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