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品种铁研58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

时间:2022-10-02 08:04:21

玉米品种铁研58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

摘 要:以玉米品种铁研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水条件下铁研58密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水肥条件下,铁研58适宜密度为4800株/667m2,中等水肥条件下适宜密度为4400株/ 667m2,不同密度主要通过影响百粒重来影响产量,其次是影响穗行数。

关键词:铁研58;肥水;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17

种植耐密型品种是增加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国家引领的育种方向和种植方法。实践证明, 玉米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 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随着密度的增加, 产量反而下降, 合理密植可以使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 因此确定玉米最适密度历来是玉米栽培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铁研58玉米品种由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与辽宁铁研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选育,2010年和2015年分别通过了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其特点是高产、耐密、多抗,也是抗倒伏最强的品种。本研究旨在研究其在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水肥条件对产量等相关性状的影响,为铁研58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辽宁铁研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铁研58玉米种。

1.2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5年5月在辽宁省铁岭市农科学院(高肥水)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农科院(中肥水)进行。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其中第4重复为取样区,用于生理指标测试,试验密度每667m2分别为:3600株、4000株、4400株、4800株、5200株、5600株。共6个处理,小区面积18m2,等行距种植。

1.4 施肥田间管理

施肥和田间管理基本接近当地农户大田生产,并按照同一试验、同一重复均保持一致的原则。

1.5 设定项目

试验收获前调查株高、穗位等植株性状,穗长、穗粗、百粒重等产量性状和抗病性状。收获中间2行计产,每小区取代表株10株供室内考种。

1.6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2007分析、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在中等肥力下,4800株/667m2,高肥水地块,5200株/667m2时株高和穗位到达最大值。低于以上密度,铁研58株高随密度增加而增高;当超过此密度时,玉米株高、穗位随密度增加而降低。3600株/667m2到4400株/667m2株高增加较快,超过4400株/667m2株高基本稳定;穗位随着密度增加有增高趋势,从105.5m到112.5m,增幅不大。空棵率和倒折率从3600株/667m2到4800株/667m2为0,之后随密度增大而略有增大。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由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构成,而穗数基本由种植密度决定。从表中分析得出不同密度不同肥力条件下,种植密度对铁研58的百粒重影响比较明显,其次是影响穗行数,而对穗长、穗粗、行粒数影响不明显。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中分析,在中等肥力地块,不同密度下铁研58的产量为831~872.5kg/667m2,随着密度增加,百粒重由34g减少到30.1g,相差4g。铁研58在44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为872.5kg/667m2,5600株/ 667m2时产量最低为831kg/667m2。因此铁研58在中等肥力地块适宜种植密度为4400株/667m2。在高肥水地块,不同密度下铁研58的产量为866~911kg/667m2,随着密度增加,百粒重由34.5g减少到31g,相差3g。铁研58在48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为911kg/667m2,3600株/667m2时产量最低为866kg/667m2。因此铁研58在高肥水地块适宜种植密度为4800株/667m2。

3 结果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铁研58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穗粒数、百粒重下降,但不同肥力下降幅度不同,在中等肥力水平下不同密度主要通过影响百粒重来影响产量,在高肥水条件下,不同密度主要通过影响穗行数影响产量,随着密度增加,穗行、出籽率也逐渐下降。

品种推广的核心是因地制宜、良种配良法,发挥品种最大增产潜力。本研究中,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很大,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增加;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在中等肥水条件下,铁研58的适宜密度为4400株/667m2,超过这一密度时产量将下降;在高肥水条件下,铁研58的适宜密度为4800株/ 667m2,超过这一密度时产量将下降。

参考文献

[1]佟屏亚,程延年.玉米密度与产量因素关系的研究[J]. 北京农业科学, 1995(1 ) : 28-31.

[2] 杨世民, 廖尔华.玉米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 4) : 322-324.

[3] 不同种植密度下两种穗型小麦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J].麦类作物学报,2008, 28( 4) : 618- 625.

作者简介:白胜双(1972-),男,大学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玉米新品种推广工作。

上一篇:基于人机工程对国内手推婴儿车的改进设计研究 下一篇:稻田秋萝卜根外追施磷钾硼的增产效应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