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

时间:2022-10-02 07:13:43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

摘要:我国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连年下降,近年来已达35%左右,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居民消费。而居民消费是经济发展及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居民消费的削减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及增长。因此,增加居民消费就成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社会稳定 供需平衡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现在已降到35%左右。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美国是70%左右,日本是60%多,就连印度亦50%多。居民消费比重下降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格格不入,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不仅如此,只有居民消费才叫最终消费,其在GDP的三架马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投资和贸易,都是为了居民消费而没有消费就没有投资和贸易,也就没有了GDP的增长。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换一种说法就是劳动成本的提高,我国贸易出口将出现增长缓慢乃至下降的趋势。而我国GDP的50%靠外贸拉动,外需的不断减少需要内需及时弥补,若非那样,不但经济增长下降,经济危机很可能爆发。所以,增加居民消费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如前所述,居民消费是GDP中的三架马车之一。无疑,居民消费增加了,GDP肯定增长。当然GDP的增长亦与投资、外贸、税收、财政收入等密切相关。可这些指标亦都与消费密切相关,因为,投资、外贸、税收、财政收入等最终都是为了居民消费,因此把居民消费叫最终消费。而只有消费才能促进投资、外贸、税收、财政收入等。所以居民消费是拉动GDP增长的核心。

2.1 居民消费与投资

无疑,投资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那么通过什么手段来赚取利润呢?就是把投资生产出来的产品卖出去,卖给消费者,这样,投资者才能够收回成本,赚取利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消费是投资的源泉,没有消费就不可能有投资。

2.2 居民消费与就业

居民消费增长了,投资才能够增长。投资增长了,就业才能够增加。所以居民消费亦是就业增加的源泉。我国每年有600多万大学生需要就业,有近千万的城镇劳动力需要就业,有近亿的农民需要到城里就业。这是当前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而增加居民消费才能增加就业。居民消费的增长在就业问题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3 居民消费与供需平衡

储蓄多并非是一件好事,过多就是生产过剩,供给大于需求。只有适度的储蓄才能够使供需平衡。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储蓄多,消费少,使供需出现不平衡,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经济危机。只有增加消费,才能减少储蓄,使供需趋于平衡,抑制经济危机的爆发。

2.4 居民消费与财政收入

居民消费也与财政收入密切相关。道理很简单,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税收,没有税收,财政收入从何而来呢?只靠土地是不可能保证财政收入的,因为土地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被卖光的。而居民消费和生产才是永久的。只有消费加,从而促进生产投资增长,才能够增加税收,使财政收入增长,并有了长久的保障。

2.5 居民消费与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是为老百姓服务时,其几乎都是政府行为,亦几乎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但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来源于税收,税收来源于生产投资的增长,而生产投资的增长来源于居民消费。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某些道路中、桥梁还是收费的,这些收费亦是居民消费。

2.6 其他

居民消费的越多,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投资也多,就业也多,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居民逐步快递增长,是社会稳定的表现。如果居民消费不增反降,社会就可能出现动乱。所以居民消费和社会稳定也密切相关。

3 居民消费比重下降成因分析

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低,归纳起来原因有如下几点。

3.1 居民收入增长长期低于GDP增长

居民消费与居民收入成正比。说破大天,居民收入无增长,无论怎么改变居民消费行为,消费的增长也是极其有限的。近十几年来,居民年均收入增长低于GDP年均增长好几个百分点。难怪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下降了,而且前面说的只是人均收入,其他大多数工人,农民等基层民众人均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更多的百分点。

3.2 社会保障不完善

美国人之所以敢花钱,不仅仅是因为民族特性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和完善,所以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或后顾之忧较少,所以美国人才能够勇敢大胆地花钱消费。美国的储蓄率极低,美国人几乎不储蓄,所赚的钱也几乎全部消费掉了。所以他们的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比例极高。

而我国则不同了。近年来物价连年上涨,通胀不断袭扰,可居民储蓄却有增无减,并不断攀高。不存钱储蓄不行啊!买房子、看病、养老、孩子上大学,乃至上幼儿,小学、中学都需要钱!在当代社会中,不仅前四项需要钱,还有许多地方需要钱呢!仅买房子、看病、养老,孩子上学这四项存100万人民币都难以抵挡。低收入人群就更可怜了。所以他们敢大胆地消费而不储蓄吗?

3.3 民族特性

节俭、爱储蓄,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到了现代,这种传统依然保留着。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是一个明证。银行中的居民储蓄加上没有存入银行中的钱,已经远远超过我国一年GDP的总量。过去的土包地主是储蓄的典范,有99元钱再攒1元钱就是100元了,然后就买地。这种土包地主自已与家人吃的比长工还差。但是在资本积累之初,这样做是利大于弊,是大有益处的。忍耐现在一时,为了明天或以后的幸福生活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的人在富了以后,仍然保持着节俭的传统。有一句老话叫“家有万贯,不能吃盐豆”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还有“家有万贯不养脖子长”,这个脖子长就是鸭鹅等禽类。因为鸭、鹅等脖子长的禽类吃粮食比较多。而现在这些观念都是不利于消费的。当然,消费过度也不好。不要把种子和仔猪都吃掉。那么明年或以后就无法生产了。但也不能消费太低,像我国的居民消费已经降到只占GDP30%多。再降下去,经济危机随时有可能爆发。

一般来讲,我国历来是主张“勤俭”,不鼓励消费。但鼓励消费的时候还是有几次的。三年困难时期结束的1963年,经过几年的调整,经济生产上来了,就曾经鼓励过吃爱国肉。但自1963年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包括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国家从来没有鼓励过消费。可自1992年党“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改革的方向之后,开始屡次出现鼓励消费的事情。因为任何事物都是有缺陷和弊端的,市场经济的弊端就是生产过剩。从那时起,生产过剩屡次出现,尤以1997年为甚。国家开始鼓励消费。且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不再反对结婚大操大办等事情,亦开始鼓励消费。

还有2008年末,2009年初,美国次贷危机波及我国,这时国家鼓励消费。2011年的欧债危机,影响我国,国家又开始强烈鼓励消费。并在党的十报告中以较长的篇幅阐述要促进和增长居民消费。这些事,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居民储蓄多、消费少。事实也是如此。更说明了国人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落后于时代。应该及早改变,让民族特性适合于时代的发展。

4 增加居民消费的途径措施

4.1 增加居民收入

收入是消费之本。收入不增加,就是玩出花样来,消费也不会增加,或增加极少。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增加居民的收入。至少应该使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同步,或居民收入增长的百分点不能低于GDP增长的百分点。尽量把这几年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状况扭转过来。尤其要加快底层或基层群众的收入。党的“十”也提出了要切实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笔者儿时多数的同学或朋友,当工人在企业工作已近40年了,但其收入才只有1000多元,仅够吃饭的,不可能有其它更多的钱用于消费。若不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基层民众的收入,说破大天,居民消费也是很难增加的。日本人当年为啥没有在我国建轿车生产厂家,就是因为我国居民收入太低。但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现在的轿车已经或正在进入中国居民家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

4.2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若不健全,无疑,那就得自己保障了。自己保障的主要手段就是储蓄存钱。储蓄多,消费必然就少。我国的对外依存度逐年递增,近年来,我国拉动GDP增长50%左右靠外需。若外需全部消失,我国的GDP就将下降50%,从而就会发生1929年那样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那时美国的GDP当年就下降了50%。当然中国的外需不会骤降100%,但就是骤降10%也是不得了的事情。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已有深刻认识,近年来不断强调拉动内需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要不断增加国内消费。国内消费增加,就降低对外需的依赖程度,同时也降低了经济危机在我国爆发的危险性。因此,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健全和完善的是医疗保险制度、养老金制度、贫困家庭的住房保障及子女上学等。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减少居民储蓄,增加居民消费。

4.3 加强消费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

有了如上的基础,剩下来的就是要改变居民重储蓄、轻消费的特性。即在收入不断增加及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完善的条件下,居民应不断增加消费。要让居民从思想上认识到:消费是为了爱国(像1963年那样,政府号召买爱国肉),有消费才有生产和投资;有生产和投资才有就业的增加和GDP的增长,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如前所述,储蓄多并非是一件好事,是生产过剩的体现,可能会导致经济危机。市场经济的主要缺陷就是生产过剩,减少储蓄,增加消费,就可能抑制生产过剩,使供需趋于平衡,抑制经济危机的频发。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即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升,使出口成本及商品价格不断上升,从而导致将来外需会逐渐减少。因此,内需也就是我国居民消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像这样的引导和宣传,从现在开始就应当深入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崔海燕.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J].技术经济,2011(02).

[2]黄飞娜.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1978-2005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07).

[3]李凤升,赵俊平,魏景柱.论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J].商业时代,2008(18).

作者简介:那声润(1957-),男,满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从事经济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上一篇:知识管理视角下电子政务信息工作流程再造研究 下一篇:我国工程招投标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