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时间:2022-10-02 07:00:38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创造力需要培养,一切活动都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严谨的计划和精心的组织,这样才能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一、?教师要更新幼儿美术教育思想

心理学研究认为,幼儿的创造是自由发挥的成果,是良好教育的结果。如果教师压抑其自由创造,必然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但由于长期受“重视临摹教学”的指导思想影响,出现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误导:一是把美术教学的范画与步骤图当作和其他学科的挂图一样的“直观教具”使用。范图代替了实物,也代替了幼儿的观察,而观察与体验是艺术创造力的源泉。二是把临摹和写生与观察记忆机械地分割开来,片面地认为模仿是创造性的基础。三是将模仿规范模式强加给幼儿,不顾及模仿与创造性的作业对幼儿心理活动的影响。四是认为创造性的美术教育活动就是幼儿不管想做什么,想画什么,教师都给予肯定,认为这样便是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便是鼓励了幼儿的创造的积极性。其实不然,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孩子有想法,但画不出来,其原因就是他们所具备的技能技巧不能够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欲望,想表达的表达不出来。

在美术这样一种特别能激发幼儿创造性想象与思维的艺术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呵护幼儿的创造性萌芽,让幼儿能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从而激起更大的创造欲望,进而有利于其创造力的培养。美术教育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幼儿表现观察到的事物,把自己感知到的和记忆与想象的形象内容,通过造型作业,进行塑造与表现训练的过程。

教师要抛弃过去那种过于注重求同思维的教育思想模式,不断丰富自己有关创新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从而促使幼儿无拘无束地发展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幼儿美术教学与成人美术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提出作画要求,比如我们一般作画要求是先勾线条,再填色彩,而幼儿在填色时会经常将颜色画出事先勾好的线条,导致画面显得不干净。后来我发现如果让他们先画出色块,最后用较粗、较深的颜色勾出线条,出来的画面效果会好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充实自己。

教师要理解并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肯定幼儿的创造精神。幼儿的绘画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对于每个幼儿来讲,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创作模式。教师应该根据这个进程因势利导鼓励幼儿进行自我创作。幼儿画也是幼儿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是他的思想的表现,包含着他情感的变化,反映着他的经验和感受,体现着他与周围的联系,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内涵丰富的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孩子,最重要的是绘画过程及其发展历程。绘画存在水平上的差异,但差异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的绘画热情、绘画兴趣和努力程度,特别是他们的创造精神。教师和家长们需要的是珍惜孩子自身的发展变化,随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给孩子以力量,推进他们的创造性活动。

幼儿眼中的世界,多半是幼儿心中的世界。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结合。如果以成人惯用的透视、比例、配色等审美去要求幼儿,这些是幼儿所不能及的,必然会打击孩子的画兴。作为辅导教师,要蹲下来和孩子在同一视平线,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物的形象,看孩子画的是不是有道理,而不是武断地改这改那,有时成人看来“不完善”、“不合理”的,却恰好是幼儿的天趣所在。只有教师有了尊重孩子、爱护童心的素养,所培养的幼儿的美术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幼儿思维的特征,也是幼儿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对幼儿来说,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他们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创造力,创作中难免有些不合情理的地方,这时教师不应该横加斥责,而应看到其中的积极因素,即孩子宝贵的想象力和固有的创造精神。而要发掘这种天真奇妙的创造力,首先就是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神奇的幻想,从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问题,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心中有无限宝藏,从而让他们画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有些时候,教师会发现有的孩子在作画时“走神”,而这时他们可能正在积极地发挥着丰富想象力。作为老师,要充分理解幼儿,允许孩子出现“魂不守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发现幼儿的思路,并对其作适当的引导。我国一些著名的老画家们也建议,不宜束缚幼儿的思想,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要放手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二、?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在艺术创作中,失去了个性就失去了创造力。美术活动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教育课程,它要求作品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教师应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崇尚个性和独立思考、反对僵化和盲目崇拜的良好教学氛围,允许学生尝试失败,鼓励和引导学生表现自我和张扬个性。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各自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则必须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孩子爱上绘画。必须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运用多种形式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有成果的能力。美术教育活动中提倡幼儿的自由创作,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要求教师因人施教,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幼儿创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示范,示范必将束缚幼儿的创造思维,而应引导他们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因为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本能。由于幼儿发展的差异性,个别幼儿在教师引导之后仍不能将自己的意愿表现完整,教师应给予关键性的帮助,不是全揽全包,而是要不同程度地开发每个幼儿潜在的创造力。兴趣是求知的内动力,也是创造的重要前提之一。幼儿只有发自内心的感兴趣,才能积极地进行创作。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激情,才会有灵感,它是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幼儿去积极的思考、创造。因此,教师必须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他们乐于用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培养幼儿创造力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幼儿的眼睛、解放幼儿的头脑、解放幼儿的双手、解放幼儿的嘴、解放幼儿的空间、解放幼儿的时间。只有幼儿有了足够的自由度和选择性,他们的思维才会异常的活跃,他们的创作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施展。小林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由于很好动,比较粗心,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表现并不突出。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我让他画出他最想画的东西,他想了想之后说想画恐龙,我就答应了,在接下来的美术创作过程中,小林的发挥令我吃惊,他画了一头红棕色的巨大的恐龙,恐龙身体上的纹理甚至牙齿都画得非常细致。在绘画过程中,幼儿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时采用别出心裁的、怪异的甚至荒诞的、不合逻辑的手法,这时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这正是他们构思上的独特想象和创造。国外心理学研究指出:如果成人用习惯的、固定的模式要求幼儿,那么五岁以后幼儿的幻想就有可能逐渐下降。只有在幼儿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潜能,使他们无拘无束想象,创造思维得到空前的发展。所以,当今幼儿美术教育值得提倡的态度和方法是:增大幼儿的自主空间,在引导幼儿认识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自然地去创作。给幼儿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提供选择与自主活动的机会,让幼儿通过认真观察,用手、用笔、用颜色去表达内心的独特感知和情感体验。这样,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并且获得创造的勇气与热情。

幼儿认识形象,不会超出他们自身的理解能力,当他们遇到不能理解的东西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强迫他们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幼儿的厌烦,减退绘画的兴趣。在孩子们的创造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做到的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创造有个性的图形。幼儿创造出的各种美丽造型是独特的,超越现实的,也是成人无法模拟的,这正是幼儿画的魅力所在。让幼儿学会自己造型,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形象。教师要引导幼儿去观察所画对象的特征,细节、物体与物体的空间距离,色彩感受与变化等。

三、?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背景环境

一是心理的环境。在创造性教学时,如何让幼儿的心情放轻松,这是第一要件。要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鼓励幼儿自由进行创造。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下,才能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去感悟,去体验。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僵化的、单一的、成人化的教学方法,以启发、提示、引导、鼓励为主,要让幼儿觉得绘画凝结于玩耍当中。在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氛围中,幼儿的思维活跃,求新求异的意识强烈,独特新颖的想法、画法受到鼓励,幼儿之间还可以相互启发,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使创造性绘画成为一种习惯;在一种充满温馨宽容的气氛中,孩子们在思维上是紧张的,但在情绪上是放松的,在解决问题的探讨中,好的想法会受到鼓励,不成熟的想法也不会受到嘲笑和指责,只有扫除了幼儿的心理障碍,他们才会勇敢的、大胆的、毫无顾虑地按自己的想法去创作。

二是日常生活环境。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基于直接的视觉形象。在调查中发现,参观过艺术作品展之后的幼儿,往往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创作兴趣和热情。这是因为他们接受了来自特定环境的信息和刺激,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展示幼儿或教师的艺术作品,陈设易被幼儿理解的名画,布置艺术画廊等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如果近日的生活体验中有幼儿感兴趣、愿意表达的内容,他们则会对美术活动兴致很高,想用不同的表现手段来表现。此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让他们无约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尽情地创造。家庭教育也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重要阵地,家园共育会产生1+1>2的效果。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家长不明白幼儿美术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意义所在,不了解评价幼儿画的标准,不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脱离实际,那就很可能会窒息或无形中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因此,如果幼儿园和家庭这两个不同的教养环境能够做到互补,则更有利于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句容市实验幼儿园)

上一篇:浅谈“游戏化美术”园本课程的建设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荣辱观教育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