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中的“两个主体”

时间:2022-10-02 05:32:36

谈课堂中的“两个主体”

摘 要:通过暑假系统的学习,对于高效课堂这种教育新模式有了一些认识。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主体;心得

在注重创新能力的今天,高效课堂这种教育新模式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必然。通过对教育结构、教育秩序、教育理念的改革,我认为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学生“活”起来,而教师则要会“导”、能“导”,这种新模式的建立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共同建立的。

一、关于课堂中的两个主体”作用发挥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崇尚教育民主,主张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师生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共同来确定课堂规范。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展示主体价值,充分挖掘个性潜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驾驭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功能。

二、学生在课堂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主体性有两个含义:一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教师不要强迫学生做决定;二是在实施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呢?

1.突出学生的“解放”与“自由”

在传统课堂中,我们经常碰到教师一人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学生坐在下面茫然四顾的情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学生的思路和教师没有契合,所以他们不是很清楚教师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讲,内容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因此教师经常感慨,我们在讲台上讲得快累死了,学生却什么都不知道。是啊,这样的课堂效果怎么谈得上效率,学生的“潜力”“创造力”又从何谈起呢。教育应该是一种互动的活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不能仅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更需要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

2.教学过程要注重“以人为本”

也就是说教育必须首先从“人”出发,而不是仅仅将学生看成是装知识的载体。通过吕老师对泽州一中课改的介绍和展示,我们看到了在这里学生是真正的“主人翁”,他们有激情,有创造力,有主动性,有合作,有自制,是真正的自己在动。因此,教育新模式的建立,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必须奠定,而这个地位的奠定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信任学生,不当凡事都要管的“管家婆”,这个无论在教学还是在管理上都应如此;其次要“解放学生”,要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敢做,愿做;最后是“发展学生”,通过对他们的激励、放手,激发出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积极、快乐地成长和发展,成为真正有用的“人”。

三、教师在课堂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师的主体作用就是说教师是施教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有效地指导、引导和组织可使学生节时、省力、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个性地发展。所以,仅强调学生主体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够的。那么,怎样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呢?

1.进一步转变和提升教学理念

课改根本上是改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对于教师来讲,要真正让课堂完成改变,仅靠改“技术”(结构流程,教学方式方法)是无法达到最终目的的。教师要敢于转变传统角色成为“新教师”,职能要从“讲”转向“导”。因为“导”体现了对学生体验、感受的重视。学习意味着做事,做事意味着各种各样的行为活动:观察、阅读、参与、讨论、交流、欣赏、评价等。“导”强调的是对学习者这些活动的指导、引导。因此,教师就需要不断提高规则设计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等,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为学生“服务”的能力。

2.处理好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有人认为,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消除教师的权威;树立教师的权威就丧失了学生主体性。其实二者是并行不悖、辩证统一的。首先,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依赖于教师权威,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它们的发挥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而教师的权威性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其次,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权威的真正确立,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步觉醒,主体能力不断增强,他们就可以对自己和教师过去的、现在的思想、行为进行反思和批判,其中很可能也包括教师权威在自身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及其合法、合理性问题。当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初步的直至深层次的交往、对话时,学生思想的精神中迸发出“火花”,必将促使教师依据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水平对自己的权威作用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确立更高层次的教师权威。所以,和谐教学过程就体现了教师权威和学生主体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构建和谐课堂,既要通过对学生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与积极创造性的培养,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又要通过教师的自主驾驭、积极引导、精心组织更好地服务学生,发挥主导作用,这样才能在轻松、愉悦、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 下一篇:器乐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