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02 03:41:55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训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外贸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使国际贸易实务实训的教学更加符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文章对“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教学中的现存问题进行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水平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291

“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是我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应用学科。随着世界各国间经济联系的日益增强,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形式的开展,对外贸易已发展为我国当前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之一,社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层次也逐年提高。就外贸行业而言,为满足市场需求,高职教育需培养出应用型的外贸高素质的人才,其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模拟教学尤为重要。通过“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变为实践技能,为走上工作岗位提前练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本门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却是很多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难题。

1“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

11教学内容选取不当,教学方法单一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是在前置课程“国际贸易实务”之后开设,学生已有一定的国际贸易实务的理论基础知识,通过实训课程学习主要是想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能力。但从课程进行现状来看,课程教学内容未能很好地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多数教师仅是对外贸中涉及的相关单据进行理论讲解。教学方法上单一,多是教师一言堂做法,主要就是教师理论讲解单据填制方法之后,学生完成单据填制任务,然后教师检查单据填制情况,课程进行过程中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将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变相成了单纯的外贸单证制作实训,使得学生每天都是在烦琐的单据制作中度过,而对外贸整个操作流程和技能仍不明所以,学生缺乏理论与具体实践联系方面的充分训练和感受,教学效果欠佳。

12实训教学条件落后

有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教学当中仅使用一套模拟训练软件,不仅其中内容过于简单,且有与现存实际外贸操作流程不符等问题,不能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项目很好地结合起来。甚至有的高职院校缺少足够的实训设备及实训软件,国际贸易实务实训的教学局限于简单的单据填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3师资配备不理想

多数授课教师是从大学毕业就上了讲台,没有外贸实战经验,讲起课来只能纸上谈兵,实训能力更是薄弱。有的教师虽有外贸企业工作经历,但长期在学校任教,已有知识与迅速发展的贸易现状脱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教学效果也明显下降。

2提高“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21教学内容项目化

在分析外贸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以仿真的实训项目和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教学内容的选取尽可能与单证员、报关员和报检员水平测试等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相联系,遵循国际贸易业务的一般程序,以外贸业务员的具体工作为主线,将课程设计为五大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下设若干任务,每个任务结合实际工作岗位模拟真实情境开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外贸业务工作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具体教学内容见下表。

22教学方法多样化

“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除采用前置课程“国际贸易实务”中的案例教学法、双语教学法、实物直观教学、讨论法之外,应更加注重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22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以任务为主线、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以实训项目三:出口合同的履行为例,整个实训项目以出口业务流程为主线,下设四个实训任务,以任务为引领,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教学,教师根据实训目标,实训内容,设计业务背景、安排相关实训任务,教师从旁进行指导,学生以能够完成该实训任务为此项教学活动的结束,最终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来完成对此项任务完成情况的成绩评定。

222角色扮演教学法

利用仿真实训室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软件,设定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出口方、进口方、银行、海关、商检局等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进出口业务中相关环节的操作。通过角色互换,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外贸业务相关环节的操作程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熟练掌握各个环节实际操作程序,还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课本中没有提及的问题。

223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法

向学生推荐资源丰富的网站,如外贸职业经理人、阿里巴巴外贸论坛以及其他优秀外贸网站、博客,把互联网平台作为学生学习和实战基地,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下自主浏览网站,进一步激发学生课上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不仅了解课堂上难以知道的贸易案例,以及一些问题的处理原则和方法,而且也能提前感受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增强所学知识的适应性。

23实训教学条件的改善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应在实训教学条件方面给予一定支持,邀请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外贸从业人员给予指导意见,配备专门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室,购买教学软件,开拓教师视野提升教学能力,也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一般流程,增强其动手操作的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与一些外贸企业和相关企业保持长期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更好地为校内实训课程的进行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为企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外贸人才,达到双赢。

24师资水平的提升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既能讲又能干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让教师走进“企业”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授课教师可利用各种人脉资源,与外贸企业取得联系,利用假期到企业参与社会生产实践锻炼,提升自身教学业务水平;可邀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外贸从业人员指导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可与海关、银行、船公司、保险公司和商检局等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选派教师去参观学习,以加深体验并收集材料,更好地用于教学。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我国对外贸人才需求的增加,“国际贸易实务实训”的课程教学,也要不断地开拓创新。按照企业实际需要和实际进出口业务的操作流程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更加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善实训教学条件,提升师资技能水平,注重对学生操作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外贸人才。

参考文献:

[1]钟鸣长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构建[J].宜宾学院学报,2011(2):106-107

[2]杨芳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1):15-17

[3]施亚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3(5):51-53

[作者简介]张颖,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电子商务。

上一篇:浅析我国民营文化企业电视剧海外战略 下一篇:S公司薪酬体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