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园所管理 促进师生成长

时间:2022-10-02 03:14:50

规范园所管理 促进师生成长

为了进一步明确“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关键”的课改目标,正确把握实施武汉市幼儿园主体探究课程“主体性、活动性、生活化、个性化、整合化”的综合特征,我园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执行,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深入化。

《纲要》还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创造性、主动性,强调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加之当今幼教形势的迅猛发展和幼教知识的普及推广与应用,对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角色与人物都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专家型园长” 、“研究型教师”的提法已不再是行业内的新名词和趋势,而是给幼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教育工作者们指明了行动方向,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校长,那么首先你得努力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教学理论专家和好的教育者……”,这些精辟的论段,揭示了领导者的职责就是必须充当先进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带领教师深入研究、发展和更新观念,启发指导广大教师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合一,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而在实践中展开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为改善自身的行为而不断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曾说:“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园长,我的信念就是教育,而教育就是我的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有着奉献的精神为基础才能创建好的幼儿园。本着教育的热忱,承担着推进幼儿园和谐发展的重要职责,我认为在幼儿园的管理上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客观分析现状,通过培训创建创新型师资队伍

园长要实现提高办园服务质量的目标,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具备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和较高的专业指导水平,在《近、远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中》、《教师培养计划》中科学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并且重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还要建立一支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研究型”、“反思型”等积极负责有着创新意识的教师。因此,完善的培训制度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培训开发,使我们的幼儿教师有着对教育炽热的爱,本着顽强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勤于思考,笔耕不辍,有着创新的思想。

那么首先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水平,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动态和信息,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他们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然后要推动广大幼儿教师学习先进经验和业务知识,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的教学能力。接着要使广大的幼儿教师破除对科研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促使他们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最后要发现培养科研和教学骨干,为学科带头人和教育专家学者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教育也是一项创新工作。每天都有新内容,新细节,新成就。教师生活因研究而不断丰富起来,而有意义。我赞赏这样一句话:“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因此,我总是引导我园的教师们不断地规划自己,对不同年龄的教师都要提出明确的人生目标。对新的幼儿教师,我要求他们“一年生,二年熟,三年成为业务精通的好教师”;对中年的幼儿教师,我要求他们“教好学,要写出好文章,要搞出科研成果,要成为骨干教师”;对老教师,我要求他们“传帮带,带出好徒弟。”我还要求我园的幼儿教师每学年制定好三个人生发展目标,其中既包括工作的目标,也包括生活的目标。

二、教研管理规范化,学研质量促提高

1、 进一步完善教研制度

教研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的保障,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的规划》,明确规定了《学习培训制度》、《会议制度》、《教学观摩制度》、《反思制度》、《交流制度》、《汇报制度》、《教育笔记检查制度》、《教学论坛制度》等等。

我们根据以上制度,每学期安排教师外出学习;结合个人发展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派遣个别教师进行外出培训学习;组织全园教师定期学习教育理论、政策,结合课题邀请专家讲座;教学园长和教研组长分别主持教研活动,做到让教师在研讨活动中人人发言谈观点、说想法、提建议、讲改变;坚持每月一次教研主题会议和教研活动观摩家长开放日,每周二安排教研专题会议及培训会议,解决日常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课例分析、学习体会交流、汇报等研训活动。

2、 建立健全教研网络

教研组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基本组织单位,教研组的建立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以“学科群”概念建立教研组,以能者为师、能者多劳,以骨干带动群体的方式,互帮互助的方法,弥补教师的学科缺失,让全体教师分享学科知识与积累教学智慧。幼儿园在教学园长的统一领导下,遵循人人参与的原则,进行合理组合建立了教研组。例如,我园的“十一五”省级课题《体验式绘画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成员,绝大部分就是由中青年教师构成,她们虽然都处于尝试的过程中,但也充满活力,干劲十足,勇于探索,研讨会上各抒己见,使课题搞得有声有色,教师和家长也感觉到了孩子们的明显进步和提高。

三、培养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园长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1、转变管理观念,与教师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幼儿园的管理者,长期以来始终扮演命令、指挥、督促、评判的角色,其直接的后果则是教师大多缺少发自内心的主动工作状态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幼儿园的教研工作也就谈不上优质高效。园长要率先更新教育管理的观念,园长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导向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发展兴衰。作为管理者,在教研工作中如何引领?我的管理理念是“领导即引导,管理即规范,质量即服务”,“以人为本,引领教师,同学共长” 。

工作中,我改变了管理者居高临下的权威姿态,善待每一位教师,注重创设与教师相互信任、尊重和宽容的良好氛围,做教师的朋友,服务好每一位教师。把完成每一项教育工作任务的过程,当成与教职员工共同做好一件事的过程,尽量以最大化标准考虑教师的需求,即做好引领者,又为教师当好后勤兵。当自己不小心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时,一定会在会上当众做自我批评并改错。平时,我会在查班或闲谈时聆听他们的心声,听取她们对园所发展的建议,有时会在电话里、短信间或愿意主动交谈时为她们指出工作中的不足,以真心去帮助她们在教研中学会分析自己的计划决策和教育行为,及时反思效果,调节工作方法,使她们在一些具体情景中感受到理解、支持与互助,并将自己在这个充满关爱集体中所获得的积极真实的亲身体验迁移到教育幼儿的活动中,与孩子建立起充分信任、尊重、宽容、平等的师幼关系,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园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研究活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全体教师业务素质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加大教科研及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是我们的办园之本,发展之路。教研活动体现了以教师为本的发展原则,帮助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树立和落实了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推动教学改革的前行。作为管理者,我在要求教师成长的同时,时刻不忘自身的提高,平时主动学习幼教书籍、管理理论,并认真做好笔记,使自己在理论上能引领教师;在工作中,主动参与教研培训活动,每学期参与教学研讨课的观摩和评课,做到在与教师的共同研讨中,分享教学的喜悦与乐趣,相互合作、共同成长。我说:园长要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伴侣和铺路人。

所以说,园长不只是做到心中装有《园所发展规划图》;头脑里还应该刻有关于管理规范、园所文化、园风建设、师德培养、师资队伍、人员素质、教研课题、教学水平、技能专长、幼儿成长、家长需求、服务质量、特色品牌等变化发展要素的坐标轴;眼睛盯着愿景目标的航标灯,跟随着目标定位仪而转动;行动时刻以《规程》、《纲要》、《准则》、《制度》为行动指南;附耳聆听教师们的心声;手里要有工作反思记事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精踱稳行为我园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幼儿园的发展不仅要靠幼儿教师们共同努力,还要基于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办园理念。理念是园长办园的灵魂。缺乏教育理念的办园实践是“盲”动,缺乏实践的教育理念是“空”洞,教育理念指导幼儿园的办园行为,而办园行为是教育理念的表现形式。

作为园长,我必须在不断学习、思考、发现、补充、完善中形成我们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也就是“为了幼儿的发展而教育”。具体表现为创乐园、打基础、求发展。创乐园就是要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建设一支优秀的育人队伍,运用先进的育人方法把幼儿园办成儿童喜爱的乐园和学园;打基础就是为了幼儿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打下文化科学知识基础;促发展就是为学生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自我发展打基础,开发出幼儿的潜能。

我们认为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要想教师们为孩子们创造成长的乐园,管理者就必须考虑位教师创造教师教育生命发展的乐园,让教师感受到校园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当教师在工作中获得到幸福、获得到快乐,他才能输出幸福、输出快乐;当教师体验到园长在管理过程中以教师发展为本,他会把这种体验传给学生。对于园长来说,教育生态的过程是:幼儿园人性化民主管理――教师人文关怀体验――教师热爱学生及良好职业操守――与学生愉快民主地交流――学生喜欢幼儿园生活。

我们要真正理解教师生命的价值。他们不仅是春蚕,是红烛,他们应该是一盏不断得到充电的长明灯。他们也应该在幼儿不断成长发展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地的成长、发展。要与幼儿共度生命的过程,体现生命的美好价值。

上一篇:塑造师德高尚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下一篇:对幼儿园注重人性化管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