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生产的环境问题分析

时间:2022-10-02 02:37:40

原料药生产的环境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R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12-02

【摘要】:针对我国原料药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原料药产业对环境污染的事实,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如何才能有效防治这一状况成为当务之急,不仅要保证原料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也要兼顾环境保护。

【关键词】:原料药;环境污染;健康发展

原料药产业是我国制药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我国近些年对原料药产业的政策倾斜和科技投入,原料药产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上,我国制药产业的优势恰在于原料药这一环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不仅品种齐全,产量也巨大,2010年产量达到80万吨,约占全球原料药贸易份额的25%。原料药产业紧密联系着化工产业和制药产业,对于我国的经济总量的稳步增长和国家医药卫生状况的改善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但是原料药的发展已经对环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那么就必须从根本上重视这个问题,发达国家可以放弃这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原料药加工企业,转而寻求科技含量更高的企业谋求发展,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完全放弃这些过渡性产业,那么目标就是要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尽可能地减少原料药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1 原料药发展的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

1.1 外部性分析

进行外部性分析,首先要明白外部性的概念,外部性就是一个个体除了价格之外影响其周围其它个体的活动,当然外部性有正负之分,负的外部性表示个体行为已经对周围个体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和作用,相反,正的外部性表示对周围个体产生了好的影响和作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不断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当然属于负的外部性;而如果从企业盈利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就属于典型的正的外部性。由以上定义可以知道,企业的正负外部性直接反映了企业有限的资源分配状况如何,对于多数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来说必然会更关注生产成本,但是企业也不能完全置环境因素于不顾,必须采购必要的排污控制设备,以及操作人员工资等等,否则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得不偿失。就目前原料药的发展情况来看,即使连年出口走俏,生产总量也不断增加,可是竞争又使价格不断走低,原料成本却不断增加,如此一来,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有的中小规模企业出现了亏损的现象,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调整产业结构,原料药产业的发展和环境的矛盾就会越来越突出,这会大大影响原料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治理污染不积极的动机分析

污染治理效果远低于预期目标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总的来说,不外乎以下两点:第一,监管不力,我国某些地区对排污单位的监控可谓有名无实,本来企业就存在侥幸心理,加之当地环境部门懈怠处之,那么环境污染不断升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第二,处罚措施不够严格,仅仅对于超标排污征收费用,而实际情况是征收费用远远低于治理环境花费费用,长此以往,企业宁可愿意被罚款也不愿意进行生产工艺的改进。

2 原料药生产中的环境问题的对策

我国在经历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必须开始积极寻求集约型增长模式,不仅要对资源合理利用,也要对环境友好,我国政府已经对这一宏观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比如GDP的质量要高,创造以往同期的GDP要把能耗降低20%,污染物排放降低10%,这意味着我国开始对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进入到法制化阶段,转变了以前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思路。原料药产业要发展,环境问题也要兼顾,不可偏废。

2.1 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

当前我国对GDP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追求数量,而更重视其质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环境污染的重视也提到了法律层面上,国家环保局已经出台了一些规范生产企业加强环保的条例,不仅加大了整治的广度,也加大了整治的力度,从这些法规条例生效开始,对于违反规定的个人和企业严格进行行政责任追究,绝不姑息,同时要加强生产企业的资质审批,如果发现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不达标,就不能允许其投产,对于那些已经投产的生产企业,也要定期检查其环境污染是否超标,如果已经没有改良空间,就必须强行淘汰,包括其技术以及产品,尤其对于和环境敏感的生产企业更是如此。

2.2 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

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发展绿色经济,创造优质GDP,这是总的目标,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需要分解成若干小目标,逐步落实,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要依靠各行各业齐心协力来完成,而且随着出台的规定环境保护力度越来越大,那么治理难度就越来越大,超标惩罚也就会越来越严厉,许多粗放型生产企业必然会经历一个困难的转变过程,但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就原料药行业来说,许多企业仍寄希望于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创造更多的价值,这就客观决定了这些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旦开放国内市场,将会使它们优势尽失。同时,这种生产模式还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供大于求,市场饱和,使企业一直深陷低端产业链的泥沼中。

2.3 增强区域优势,采取集中生产、集中治理的方式

我国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的生产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和生产批件的正规制药企业,另一类是普通中小型精细化工厂,后者主要生产原料药中问体和原料药粗品。近几年开发的一些新药,由于利润较高,众多精细化工厂家一哄而上,其特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经济手段难以很好的发挥作用,如果建立统一的环保体系,使得企业三废得到集中治理,环保成本降低,监管难度降低,环境保护懈怠动机会相对减少,环境经济手段也会更有效的发挥作用。

3 结语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发展经济中的基本战略,树立环境资源价值观念,对环境资源实行有偿使用,有利于资源的优化利用,能够大大增加使用者的成本观念,还有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再生增值。原料药产业不仅是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也为保障人类健康,延长寿命作出了卓越贡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巨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但它的资源、能源消耗量,废水排放量都很大。因此,要高度重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走节约化、清洁化的生产模式,不断提高原料药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在发挥该行业有益作用时,使其对社会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

参考文献

[1] 李彤.关于纯化水水质对制药企业生产环境清洁周期影响的分析[J].制药工 艺与管理,20l1,1

[2] 杨超,鲍炯炯,夏文健.工程环境监理在环境保护管理中的作用及前景展望[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5):104—105

上一篇:快速血糖测定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糖尿病的社区健康指导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