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分析

时间:2022-10-11 01:58: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87-01

【摘要】: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方法;通过对头颅MRI、CT、血糖、血压、血脂、半胱氨酸含量测定、颈部血管斑块,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结果;发生脑梗死的TIA 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半胱氨酸显著增高及颈部血管软斑块存在率高,治疗及时率低 (均P< 0.05) 。 结论 患者TIA发作次数多、持续久、未及时治疗, 尤其伴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部血管软斑块存在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关键词】:脑缺血;脑梗死,半胱氨酸,软斑,硬斑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简称TIA )是指由于某种因素造成的脑动脉一过性或短暂性供血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是临床非常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非常容易转变为脑梗死。TIA后7天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可达7%~11%, 其中有一半发生在2天内1。现对我院2007年1月到2011年1月收治98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以分析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07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TIA患者, 均具有以下特征:(1) 患者突发的神经功能体征与缺失症状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2)头颅MRI或CT检查排除占位、出血、梗塞以及可能出现这些症状的其他病症;(3)在入院前的1周内发作过,并且至少有1次。笔者所选的98例患者中,其中男61例, 女37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64岁,临床表现为: 失语或构音困难34例, 发作性单瘫或偏瘫60例, 眩晕9例,纯偏身感觉障碍10例,复视3例,四肢无力7例,一过性黑矇6例,视野缺损或视物模糊4例,耳鸣3例,平衡障碍1例,意识障碍1例。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14例, 颈内动脉系统TIA70例。累及两个系统14例。糖尿病21例,高血压45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 既往脑卒中史10例,房颤4例。

1. 2 方法

1.2.1 观察方法 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在入院前1周内以及在住院期间TIA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并进行神经系统查体, 检测空腹血糖、血压、心电图、血脂及头颅MRI或CT、同型半胱氨酸、颈部血管彩超。

1.2.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先控制好危险因素再进行阿司匹林治疗,发作频繁的给予降纤酶或低分子肝素治疗。患者在接受治疗后TIA停止发作7天即可出院,发生脑梗死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病情在稳定后出院。出院后进行随访。

1.2.3 统计学方法:所有结果数据都用SPSS13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

2 结果

98例TIA患者中发生脑梗死有34例患者,没有发生脑梗死的有64例,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1年发生脑梗死的有1例。

TIA患者中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的其它因素比较,见表1。发生脑梗死组中TIA首次发作到治疗的时间长, 以及血糖、血压(收缩压)、血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半胱氨酸、斑块(软斑)发生率都高于无脑梗死组(均P

3 讨论

TIA 是缺血性卒中最为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发作频繁的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 据相关报道,TIA后7天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可达7%~11%, 其中有一半发生在2天内2。本组98例,TIA后30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27.6%、7d内为22.4%, 明显高于国外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其原因可能与我院的患者大部分为农村病人,医学知识缺乏,病情相对较重等因素引起。轻症状的患者可能未到医院就诊或者只在门诊和急诊进行治疗而未住院。说明TIA患者存在复发和近期卒中风险, 所以早期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3。

相关资料显示脑梗死的发生与TIA持续时间有关。在24小时内有大于3次发作或者数小时内发作多次的患者, 一次发作超过1h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也会大大增加。TIA患者发生脑梗死跟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有关。TIA大于24小时才到医院就诊并接受抗血栓治疗的患者脑卒中的危险会增加。本组资料中发作大于5次住院的TIA患者基本都发生了脑梗死,而只发作过1次的或者首次发作后在24小时内接受抗血栓治疗者,发生脑梗死的比率有明显降低。

本研究显示TIA患者在发生脑梗死组的血糖、收缩压、血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半胱氨酸、颈部血管软斑块都明显要高于无脑梗死组, 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无脑梗死组,而两组的年龄、吸烟、饮酒、舒张压、甘油三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TIA是一组多病因与多种危险因素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没有单一的因素能够预示患者能否发生脑梗死,所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分析具有临床意义4。将指导我们对治疗时机的把握,对血压、血糖、血脂、半胱氨酸、颈部血管软斑的重视,从而发现高危人群,并及时进行有效诊治,从而尽可能的避免TIA患者向脑梗塞的转变,为患者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文斌,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 年第8 卷第2 期;

[2] 郭建军,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1 年9 月第19 卷第9 期;

[3] 王志红, 刘宏顺, 芮汉臣, 夏 红,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8月 第27卷 第8期;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5):282-288.

上一篇:提倡体育运动,重视亚健康人群,方为健国之策 下一篇: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