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促真情 下笔如有神

时间:2022-10-02 02:28:41

作文是是语文教学中棘手的问题,一提写作文,不少学生就退避三舍,不知从何下手。如何使学生把写作包袱卸下来,让写作变得轻松愉悦呢?我以为,只有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才能指导他们“怎么写”。这符合小学生的作文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只有通过感知丰富的表象,体验情感,从而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因而指导“写什么”在作文指导课中位居首位。

写什么呢?语文源自于生活,我们倡导体验式教育理念,引导深入到生活。以体验活动为载体,是我这几年来作文教学指导的主要方式。

一、在课堂活动中,创设情境予以体验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而感知是一切心理活动开端,是认识的最初阶段,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离开了感知,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资源、实物教具等,通过小游戏、小实验、小制作、课本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参与并投入到有趣的活动中,在玩耍的同时完成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讨论从而达到认知过程,完成一定的心理投射。经过过这样一个过程的体验,学生完成口头表达或者书面表达的作文。

作为语文老师应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释放学生个性,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之中,激活学生情感兴奋点,引感倾吐与交流的欲望。

在一节作文指导课上,上课时我拿着一个礼盒,故意包装得十分精美,教室里发出了小小的“啧啧”赞美声,同学们注意力都转向我手中的礼盒。我指着手上的礼盒微笑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猜对了礼物归他。学生开始小声猜测,一会儿教室就沸腾了。面对各种答案,我并不急于揭开谜底,只是对他们提示说礼物是液体的,可以喝的!他们更来劲了:“可乐!”“牛奶!”“矿泉水!”……我再次吊学生的胃口:“同学们,到底谁猜的是正确的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揭晓答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同学们都猜了哪些东西,谁能记得最多,并能清楚地表达出来,我就让谁来揭晓答案。”一位学生边指同学边回答:他猜的是故事书,她猜的是玩具,他猜的是可乐,他猜的是水果……我对他说:“你说了那么多‘他’,我们平时可不能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意思。有哪位同学能用一些连接性的词语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吗?”一位女生是这样回答的:“大家的猜测五花八门,有的同学猜是故事书,有的同学猜是糖果,有的同学猜是玩具,还有的同学猜是水果。当老师提示这是一样可以喝的液体时,同学们更踊跃了,有的猜是牛奶,有的猜是矿泉水,还有的猜是可乐……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

最后揭开谜底,我请这位学生打开礼物盒,真的是一瓶可乐。又在全班的掌声中把可乐送给猜对的同学。游戏猜测活动结束了,可学生的好奇心却被引向了极致,此时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点燃了学习的欲望,写作潜能被充分激发,一篇习作手到擒来,不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二、在自然环境中,得到美感体验

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有限,而且不少学生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喜欢认真观察生活,周围的人、事、景、物往往熟视无睹,每次的作文,很多学生都是四五行字,应付了事。问他们为什么写成这样,他们总是说不会写,没什么可写。面对这一状况,我想到了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的大自然多姿多采,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丰盛的资源来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让他们体验美,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去呢?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有计划地组织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郊游、参观、访问等方式去体验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和民风民俗,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中,与花草树木充分接触,通过观察,在大自然中体验美、收获美,从中汲取写作的营养,积累写作的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春天,我组织学生来到公园找春天,让他们观察草儿怎样生长,柳絮怎样飞,蜜蜂如何采蜜,蝴蝶如何飞舞;艳阳高照的盛夏,我让学生走到郊区农村这广阔的天地感受生活的气息,看一片片黄澄澄的稻子笑弯了腰,听丰收年里农民爽朗的笑声;秋天来临之际,我又和学生们一起去爬山,让孩子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

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得到了充实的体验,既让学生感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让学生品尝到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是和课堂上无法比的,是在挂图、多媒体教学中无法体验的。我从学生的作文中,读到了他们的兴奋、新奇和快乐。

三、调动生活积累,强化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是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作文言之有物的重要来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学会细心地调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将生活中的种种情感体验形成文字,这样的文章才更有活力和感染力。

“感恩”是一个人能够融入生活的一个体现,一个人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待人接物、以什么样的态度去感受他人施与自己的温暖,这些都是一个人情感层次的表现。如果学不会对别人给予的温暖回报以微笑,那么这个人的心一定是冰冷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为人之本。

我在指导学生的话题作文课《我的父亲母亲》时,这样设计:直接切入主题,问:“看到这个话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的答案有:“爸爸、妈妈每天接送我上下学”;“爸妈把我的双休日排得满满的,我好累”;“我想告诉爸爸别喝酒了,喝酒开车多危险,别让妈妈担心”等。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父母关心自己的情景:“每天为我辅导作业”;“生病时医生误诊,爸爸那懊悔的脸”;“困难、沮丧时父母的安慰与鼓励”……学生发言后,我顺势引导,父母为你们做了这么多,你们为父母做了什么?学生沉入思考中,此时我引生入境: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我们带来物质的保障、带来安全感、带来归属感,他们是我们永远的后盾。父母的付出比海深、比山高。我们必须从内心深处去感恩……,接着我展示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画面的课件,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同身受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最后我总结:“我们应该感谢当下我们享有的一切,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生活。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是美,人与人的关系是那么温暖、友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么有意义。请你用手中的笔抒发出对父母的爱。”这样一堂触动心灵的课,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教育效果。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丰富的生活,多彩的体验,有效地拓宽了作文素材,使小学作文教学有了广度、有了深度、有了灵活度;在体验式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想学、想抒感,心灵得到了启迪,学生写作也不再感到索然无味,大大提高了写作兴趣。

上一篇:内化积累“四步曲” 下一篇:喷锚(土钉)支护技术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