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积累“四步曲”

时间:2022-06-11 07:01:10

摘 要: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积累”尤为重要。我引导学生以“采撷集”为名字,记录积累内容,从课内到课外,从内容到形式,从摘抄到练笔来拓展、深化、沉淀、升华积累,来丰富学生语言,从而奏响内化积累的“四步曲”:①立足教材,拓展积累;②涉足课外,深化积累;③搞足活动,沉淀积累;④练足文段,升华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内化;积累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积累是“量变”,它是实现“质变”的前提,正是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才能形成其他几个方面的能力。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积累”尤为重要。因此在学期初,我引导学生以“采撷集”为名字,记录积累内容,来丰富学生语言,从而奏响内化积累的“四步曲”:

一、立足教材,拓展积累

教材中所选课文,无一不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其中还有不少堪称精美的名家名篇,文中美词佳句比比皆是,不论是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的情感,还是对学生积累语言兴趣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要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重视课本积累,对于一篇阅读课文,我引导学生主要积累的内容有: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典型写法等。

语文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工具,也是学生拓展知识的范例。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以教材为轴心,重在从以下几方面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来拓展积累的广度。

(1)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积累。教学时,我不仅让学生积累美词佳句,还让学生以此为例子,积累相似的内容。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文时,孩子们通过初读课文就已发现这篇童话故事中有许多优美的四字词语: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鲜果飘香、白雪一片……在孩子们发现的基础上,我又引导他们把这些优美词语积累下来,并积累“白雪一片、北风呼啸、隆冬来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等描写冬天的词语,然后,再积累描写春天、夏天、秋天的词语,从而丰富词汇量。

(2) 结合单元主题进行拓展积累。目前的小语教材,往往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那就是按“主题”组织教学内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制教学单元,构成一个在人文主题方面具有共同特色的相对统一的教学单元。这也为学生的积累提供了内容。我引导学生结合单元主题,拓展积累内容。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为“祖国在我心中”,我就引导学生积累与“爱国”相关的句段,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只为了积累,更是为了运用,学生写本单元的作文时,也会派上用场,后文还将提到。

(3)结合课外书屋进行拓展积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上册开始在“回顾・拓展”中编排了“课外书屋”的栏目,而且五年级上、下册和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均有两次。我们向学生推荐这些书目,阅读并积累,要求“采撷集”有记录并能背诵。

(4)结合古诗词进行拓展积累。教材中的古诗词是非常有限的。但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诵读积累古诗的好处。小说家金庸说,让孩子背诵古诗文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和民族性格的熏陶,要继承温柔敦厚、乐而不疲、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养成至大至刚的性格。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积累古诗文能够相得益彰。

二、涉足课外,深化积累

吕叔湘先生说过:“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我回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看来,积累语言材料光靠课内加强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等到自己写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平时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新课标规定书目的要求,采取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地购买、阅读,以扩大学生阅读的视野,提高阅读质量。从而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深化积累。

三、搞足活动,沉淀积累

开展各项活动,在互动中沉淀积累语言。在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知道了不少的奇闻逸事,学到很多课外知识,他们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

(1)每日活动。 进行“每日一句”和“每日一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长效性。“每日一句”是每天由一名同学负责为大家积累一句优美语句或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内容不许重复而且必须健康,要求在黑板上书写,努力做到工整;“每日一讲”是每天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为大家讲述自己的见闻或小故事或心得体会等思想健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要求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叙述完整、表达流畅,最好再加上自己的评论;同学们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2)定期活动。我利用每周四的语言实践活动课,通过交流来促进主动积累,定期检阅学生发展情况,整体调控。具体做法:①展:指展评,就是展评“采撷集”。②讲:指讲述,采用故事会,积累心得交流会等形式。通过定期反馈,反复比较,进一步使学生产生积累什么,为什么积累,怎样积累等自我积累意识和自我体验,从而指导今后的学习。③写: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我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其中设有“采撷集精选” 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④赛:举办班级小报、小博士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等读报比赛活动。④赏:进行阅读欣赏活动,使学生的阅读活动得到肯定的展示。通过这些活动,孩子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激发了自主积累的兴趣,从而把课外阅读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四、练足文段,升华积累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练笔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

(1)单元小练笔、作文训练和积累结合起来。前文提过,结合单元主题,学生拓展了积累内容。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学生在完成单元小练笔和作文前,先翻阅“采撷集”中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积累内容,力求恰当运用,丰富作文语言、作文内容。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为“祖国在我心中”,在引导学生积累了与“爱国”相关的句段后,学生在完成本单元作文“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时,即可先翻阅“采撷集”,为练笔提供材料。

(2)恰当地把握练笔的时机。一些精彩的语段,不仅让学生记录、背诵,更要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运用,提高学生练笔能力。如教学《匆匆》,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排比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的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进行句式仿写的练习。结合教材特点,还可让学生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拓展、深化、沉淀、升华、积累,才能不断内化积累语言,不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大同街小学)

上一篇:渗透转化思想 发展化归思维 下一篇:体验促真情 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