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词教学的三种有效方式

时间:2022-10-02 02:00:32

浅析古诗词教学的三种有效方式

古诗词是历史悠久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古诗词有助于帮助他们锻造优良品格、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审美水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古诗词的教学往往存在一些难点和误区。很多时候,教师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往往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深入理解,以致学生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能深入领悟古诗词的优美意境、精神内涵。这种现象亟需得到改观。

下面笔者介绍几种本人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式,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从诵读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诗词讲究音律之美,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笔者在讲授古诗词时,往往先引导学生从诵读开始,领略古诗词之美。比如在讲授《七律・长征》时,笔者先给学生示范朗读一遍,让学生感受这首诗雄劲有力的韵律,然后引导学生酝酿这种情绪,饱含感情地朗读数遍,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最后,笔者再播放名家配乐诗朗诵,在热烈感人的气氛中,让学生把握这首诗的节奏、感情。在教学结束之后,笔者还会组织小型的朗诵比赛,请学生轮流上台表演。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他们深入感受古诗词之美。

二、引导学生合理联想,提高互动性

古典诗词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场景、感受,虽然与我们相隔了一定的时空,但蕴涵其中的思想情感却是相通的。因此,笔者在讲授古诗词时,会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比如在讲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宋词时,随着逐句的讲解,笔者会引导学生同步思考:词人为什么要“夜行”?他在哪里“夜行”?明月离开树枝,鹊鸟为什么会被“惊”?你们听过蝉鸣吗?“稻花香里说丰年”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你们闻过稻花香吗?如果是你处在这种情境中,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如此联想想象,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充分融入了诗词的意境中,深入理解了诗词的妙处。

三、引导学生制作诗词“小报”,把画面描摹出来

在学习诗词时,笔者常常指导学生制作小报,把自己对于这首诗词的理解通过画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诗词的意象、情节、感情、内涵,图文并茂,印象深刻。比如在学习《乡村四月》这首宋朝绝句时,笔者要求学生制作小报。学生们通过制作小报,对于诗中“子规”的形象、“雨如烟”的季候特征、“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农夫生活等,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又如在学习《望洞庭》这首唐诗时,洞庭湖、岳阳楼、君山的位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通过制作小报,学生们自主地去通过书籍、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对于洞庭湖、君山的位置、形貌,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入地了解到诗词描写的妙处。

总之,古诗词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最根本的,就是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他们喜欢阅读、喜欢联想、喜欢描摹,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古诗词之美。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课下学习更加自主,这样才能让诗词之美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上一篇:抓住教学中的生成资源,优化教学效果 下一篇:分组教学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中的应用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