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建设的生态文明论文

时间:2022-10-02 01:34:19

一体化建设的生态文明论文

一、河北省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省一级的建设专项规划科学规划是实现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的前提。规划可以统揽全局,统筹规划,从“全省一盘棋”“城乡一盘棋”的全局思维、战略思维出发,将农村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速城乡生态文明同步发展。2009年,为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制度,河北省委、省政府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冀发200919号文件)。但河北省缺乏《河北省生态文明一体化规划实施方案》,所以就对推动城乡生态文明功能布局、阵地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公民素质提升等一体化发展缺乏纲领性文件。

(二)缺乏县以下的领导、协调机构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规范作用,还需要指导和综合调控。目前,河北省政府包括下属各区、县政府都缺乏一个独立的“生态城市建设协调委员会”或类似机构,最终导致各个职能部门只会“各自为政”,致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无法有效落实。而且绝大多数市(县)环境管理机构基本上只设到县级,很少有设立在乡镇、村组的,即使设置了乡镇环保站,其人员、环保监测设备和经费也相当不足。

(三)建设资金投入上城乡不均衡因为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河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城市一直是生态环境保护投资的重点,有限的环保投资及资源主要被配置在城市及工业地带,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省会石家庄、首都门户保定和廊坊、经济龙头唐山、旅游胜地秦皇岛,生态城建设成绩明显。但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环保设施建设明显落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生活污水、垃圾造成严重的“脏、乱、差”;小化工、小水泥、小冶炼的污水、废气、粉尘随意排放;大量及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农膜;七大水系的水体污染严重等。

(四)农民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热情不够高。河北省农业人口达54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5%以上,他们中大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没有生态文明概念。此外,河北省还有40个国定贫困县(区),12个省定贫困县,452万贫困人口,他们收入较低,对于为保护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些限制性开发措施,如禁牧、大规模关停高污染企业会持抵制态度,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政策的执行态度消极,热情不够。

二、促进河北省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河北省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出现的问题,既有规划不到位的问题,也有领导机构不健全的缺陷,以及制度保障的欠缺,资金投入不均衡等原因。当前,对于如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做好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方案政府作为建设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是最能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规划提供者。目前河北省政府要从城乡共生发展的大局思维出发,制定全省统一宏观的规划,构建起适合河北省的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体系。在此基础上,各个城市和乡镇再编制完成各市县和乡镇总体规划。

(二)建立乡镇、村、组三级农村环境管理机构河北省环境保护机构只限于县一级,广大农村环境保护机构是空白。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的工业由城市向农村扩散、延伸,环境保护行政机构和职能也应当向下延伸、匹配。探索建立乡镇、村、组三级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并明确乡镇环境管理机构与县以上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能分工,前者的工作重点应当是对原有的小工业园区、未进入集中发展区的中小企业,农村生产性加工企业、畜禽养殖业,以及自备饮用水源的环境管理。

(三)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河北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属于薄弱环节,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政府部门除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增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专项资金外,还应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外商投资投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目前,河北省急需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已经进行的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同时针对河北省是“雾霾重灾区”和七大水系的严重污染现状,对唐山、石家庄、保定、邯郸、廊坊、邢台、衡水等城市所辖的农村乡镇,设立大气质量监测站,水环境监测断面,生态环境网格监测点,集中式饮用水监测点,地下水网格监测点。

(四)构建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和监管机制河北省在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着重城市轻乡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和监管机制,让城乡都能平等享有环境资源、免受资源缺乏和环境污染侵害的权利。构建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包括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推进;构建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和监管机制,坚持以城带乡、以城促乡的联动机制,以城市为核心向乡镇延伸,向农村拓展,建立起区、镇、村三级环境管理网络,特别是要提高乡镇、村级的生态管理水平。

作者:左守秋张红丽刘立元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上一篇:SWOT分析的生态文明论文 下一篇:师德建设的生态文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