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选题策划

时间:2022-10-02 11:56:12

网络时代的选题策划

如今是信息高速传递的网络时代,“微博”的流行让各类话题像走马灯般一一掠过人们的眼前,而随着新的热点的涌现,先前炒得翻天覆地的话题瞬间就被人遗忘。喜新厌旧,在网络海洋中是一种难以逆转的潮流。大量信息流的出现,又迫使人们要在有用与无用信息之间做出筛选。

相对于高速更替的网络媒介,平面媒体呈现的是一种长久性、提炼性的内容传递。也只有把最精华、最有价值的东西整合起来,才能发挥平面媒体的优越性。选题,正是收集信息之后的第一步,是把有用信息和可用材料组合成构思的基础所在。在编辑工作当中,选题工作尤为重要,如果不能恰到好处地捕捉流行热点,那么就很容易流入平庸。

何谓“选题”,通俗来讲,选题可以是一个创意,一个点子。创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最后成文的质量。也可以这样说,创意就是文章的魂,是一种决策,是将想法推向实施的行动力。在当今环境下,做一个好的选题,需要结合诸多方面考虑――选题本身的价值、选题与市场的结合、选题与时机的匹配性等。

首先,选题本身是否具有创意,是否具有独特性,而不是泛泛的整合,这一点将直接决定选题的命运。创意有大有小,可以是从全局上统筹的资源类比,也可以是以小见大从新的角度来看寻常问题。好比说做一个近十年的中国流行音乐节的追踪报道,这体现的是纵向的宏观视角;假如只以邀请外国嘉宾的情况来看不同音乐节的火热程度,那么这便是站在观众受众的角度上审视音乐节,脱离了官方死板的资料性简介,尝试更亲民的叙述方式,使得整篇专题更为轻松易读。除了创意之外,选题自身的价值也是值得考量的。例如,“90后”与火星文世界――这样的选题是否恰当得体,有没有可做的必要性,如果做,将如何做到最客观、最公正、最善解人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选题价值也可近似于一种“卖点”,是将创意放大后直接与市场接轨的契合点,读者需要从中找到他们所需要的内容,而编辑方面则需要把卖点做大做精,从而将全篇乃至整本报刊、书籍推出去。

从创意设计到卖点设计,这是选题工作中最首要的环节,它要求编辑人员要有广泛的阅读与知识储备,以及一定的流行敏感力。当然,把想法付诸实践,通常也离不开作者的撰写功劳,而编辑处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位置,往往需要有适当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切实地说,一个好的选题,不只是编辑设想出来就完事,它需要进一步传达给实际撰写的作者。这其中的沟通协调环节会出现一些问题:选什么样的作者?本专题领域中的名家,还是涉猎广泛的多面手?找一个人单干,还是多个人合写?这些都需要编辑针对选题特性来选择适合的作者,了解作者的写作习惯和特点以及身份的含金量,其中最主要的是看作者是否与专题匹配。正如伯乐识千里马,找到对的人能少走很多弯路。

再次,选题与市场的结合性,将会最终影响到经济利益。虽然说媒体是精神文明的载体,但不可否认也会受到经济效益的影响,尤其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异常残酷。通常来讲,选题的由来不外乎以下几种:1.从大势上着眼;2.从阅读中发现;3.从市场上寻找;4.从交流中捕捉;5.从来稿中发掘。这只是笼统地划分,但在实际中,这些来源彼此交互,一个选题的最终成型绝不仅仅是由单一的途径决定的。值得注意的是,不论选题的来源是什么,最终都要放到市场上去考验。如果市场上此类选题已经趋向饱和或者泛滥,那么再好的选题也只能放弃。与市场的结合,不光是查漏补缺,还要讲究去粗取精,将平庸化为神奇。以一个时下较为流行的话题为例,“轻小说”对于我国来说算是一个新生事物,而随着早期读者群体的拓展与培养,加上更年轻的读者也成长起来,现在的“轻小说”在国内有相当广泛的市场前景。于是近两年,人民文学、上海译文、湖南文艺、接力出版社等各大出版社涌现了“轻小说”出版热。可并不是随便拿一本轻小说来出版就能取得良好的销量,轻小说门类庞杂,需要结合市场需求与读者选择来确定选题。从市场角度来看,好卖的才是王道。畅销的“轻小说”“类型小说”能抓住市场脉络,而常销的“经典小说”又能稳住市场浮动,选题的策划须从市场销售特点切入,把市场获利带来的成绩放在天平的另一端来衡量选题的价值。

最后,选题与时机的匹配性,两者的微妙很容易在市场反馈中体现出来。尤其对于报刊这类时效性比较强的媒体。如果时机把握得比较好,会对销量与品牌效应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时机抓得比较滞后,则有点啃老梗的乏味之感,毫无新意。编辑是捕获多方信息的收集者,应该要懂得读者想看什么,甚至也要先读者想之所想。如果一个编辑不能做到把信息及时地传递出去,那么他起码在行动力上不合格。时机的恰当,比起市场的需求来说更难以捕捉,有的时候,甚至是靠等――良机可待不可求。去年年底逝世的史铁生先生引起了国内一阵不小的轰动,很多发帖感慨悼念的人是知道史铁生在中国文坛占有何等的地位,然而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谁,有什么故事。在这个时候,报刊和出版方有着不同方向的选题良机:报刊可以秉着时效快的特点,借此机会做史铁生生平著作的专题,同时可以增加大量访谈与回忆性文章,以达到普及并纪念的社会效应;出版社方面,则可以从全新的角度、以更完整的手法来重新制作出版史铁生选集或文集,乃至全集。抓住时机,运作选题,将会带来良好的市场反响。一直以来,选题、市场、时机就像是铁三角一样互相牵制着。选题对了,市场不好,那么糟蹋了创意;市场平稳,时机不好,于是憋屈了想法。只有结合大势所向,看准市场需求,拿出好的创意选题,在最恰当的时机实施,才能带来最大的收益。

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平面媒体的影响日渐式微,但并不是说如今的平面媒体已经到了被取代的境地。平面媒体始终有着网络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它的实体性,胜过网络的虚拟数据化存储。选题的好坏,将会影响到平面媒体的品牌形象,这一点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报纸杂志的专栏、特写,都会是吸引读者的一个要素。有的人会因为专栏作者的更换而放弃购买,选择其他读物。这便是名作者效应对平面媒体的品牌效应的附加作用。对于编辑来说,留心、细心、耐心是留住好作者的态度,也是顺应读者口味的方式。并不是划一个专栏,定一个选题,交给作者就完事,一定要想到,任何版块都是为整体服务。正正得正的品牌效应叠加才是选题的设计初衷。

说到用选题打造品牌,还有一些例子。一、选题与“系列”:好的选题能带动其他出版物,具有品牌的联动效应,比如当年的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布老虎丛书”,已经不能确定是哪一本书炒红了这个系列,可以肯定的是,细部构成整体,从而打响了整个品牌,使得旗下的每一本作品都有着“布老虎丛书”光环效应。二、选题与“衍生”:在如今网民越来越多的年代,还保持着纸质书的销售奇迹,莫过于郭敬明带领团队旗下的《最小说》书系,凭借着众多的书迷,郭敬明团队把《最小说》从一本杂志衍生成《最小说》《最漫画》《文艺风赏》等多本杂志和众多单行本,这与他们靠品牌来养品牌是息息相关的,只要把选题施对了点,金石亦可开;三、选题与品牌的互动:选题是品牌的基础,只有把选题这个基础打好了,才能带来品牌的经久不衰。选题与品牌虽是两个范围的概念,但两者间也能构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不是说品牌推广属于营销范畴,而选题策划就仅仅属于编辑范畴,因为一方面,选题的成功,能带来独家的品牌优势,另一方面,优质品牌的形成,又能吸引更多更精良的选题的加入,这也算是一种双赢局面。

而在品牌推广上,又要注重市场规律,这同时要求编辑在选题策划的同时保持对市场的洞悉。利用市场,整合资源,这是选题的关键。网络时代的选题策划,更要着眼于市场竞争与品牌打造,保持传统平面媒体优势,用真正有价值的创意来传达永不落伍的文化之魂。

上一篇:浅析中国书法线条的独立审美 下一篇:黑龙江省煤雕工艺品开发前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