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02 09:50:41

高考文言文应对策略

一、信息筛选题

审题时一定要弄清楚所指对象,命题者多在这里设陷阱,张冠李戴。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头脑清醒,手眼勤快,认真比照原文,明确每句话对应的主人公。这样,不仅可以快速排除干扰项,缩短做题时间,还能大大提高正确率。例如,2012年高考湖北卷要求找出“全都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家人”一词成为了一个关键点。其中,第六句“卿家痴叔死未”是晋武帝的看法,可以据此排除两项。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题干要求找出“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题目明确指出了所劝诫的对象是皇上。其中第二句体现的是马文升的正直敢言,第三句表现的是马文升对太子的严格要求,经过筛选,答案一目了然。第三个要素:WHAT,即什么方面。审题时要彻底理解人物的考查方面,如廉政、公正、节俭、守职、爱民、勇猛、机智等,同时还要明确考查的是原因还是结果,尤其要读出题干的隐含意。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挑选“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恪尽职守”是这道题的关键考查点,它的意思为“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强调的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态度。如果只是泛泛地理解成工作认真负责则容易判断失误。第六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请求赈济严州超出了在婺州为官的萧燧的职责范围,可以排除。又如,2013年石家庄质检二要求挑选“全部表明长孙嵩受到君王重用的一组”,备选句中第六句“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说的是长孙嵩死后的事,看似受到皇帝的重视,却已无法任用,更谈不上重用。从这一句出发,可以直接排除两个选项,缩小选择范围。以上提到的三个方面都是解题的关键所在。相信只要学生真正吃透了题干的考查要求,保持冷静、细心的状态,一定可以轻松取胜。

二、概括分析题

概括分析题主要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考查学生对原文的把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务必要将每一个选项仔细与原文比照,正确理解原文意思,不能仅凭印象判断。例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D项“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原文明确提到“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去与不去非常明确。综合以往试题,我们发现干扰项往往有以下特点,比照时要格外注意。其一,事件混乱。选项中罗列一个或多个人物的诸多事件,于不经意处调换原始顺序,造成事件先后顺序的混乱。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B选项“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原文朱文逊战死在前,城池被攻破在后。如果不注意事件顺序就会导致误选。其二,张冠李戴。选项有意将人物和事件错乱排列。如2012年江苏卷C项“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原文的意思是苏涣认为张宗父子不合书手的要求,杖责的对象是府尹的信使。2012年辽宁卷B项“文中周顗在不同场合中两次以尧舜比况皇帝”,而文中第一次自比尧舜的是元帝,并非周顗,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事件和执政帝王的对应关系。其三,无中生有。2012年安徽卷B选项“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但原文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信息。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A项“与其亲党密告萧”,原文表述为“其亲党密告燧”,凭空添加的一个“与”字于细微处布下陷阱。其四,实词上做文章。命题者在设题时漏译、错译的情况经常出现,而我们在做题时,由于受题干的影响,容易将注意力放在宏观事件上,忽视了对细节处实词的关注,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2012年天津卷D项“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原文的表述为“高年不禄”,意为高寿而亡。考查的就是对“高年”和“不禄”的理解。可见,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既从宏观大面入手,又要注意细微末节之处。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要想在文言文的内容理解题中拿高分甚至满分并不是一件难事。除以上几点之外,学生还可以多了解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多积累一些诸如官职调动、断案、民俗等方面的常见词语,会对文言文阅读有很大帮助。相信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讲究方法技巧,就一定能在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上冲破迷雾,找到真相。

作者:武虹芊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

上一篇:建筑物轨道设计论文 下一篇:高中文言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