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万物的高贵与卑微

时间:2022-10-02 09:24:27

自然万物的高贵与卑微

普雅花:高原上的生命标杆

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上,生长着一种普雅花。普雅花花期只有两个月,花开之时极为绚丽和壮观,巨大的花穗高达十米,像一座座高塔般矗立着。每个花穗之上约有上万朵花,共结出六百多万粒种子。微风吹过,空气中流动着浓郁的香气。花谢时,整个植物也随之枯萎。然而谁也不会想到,普雅花为了两个月的花期,竟然等待了一百年!一百年中,它静静伫立在高原上,用叶子采集太阳给予的温暖,用根儿汲取大地的养料,就这样默默等待着。它攒足了百年的颜色,历经一个世纪的期待之后,以坚挺而庄严的姿势,绽放出了它的惊天一色。

普雅花摇曳着百年一次的美丽,用一生去换取一次的开放。孤独的侵蚀是对它的考验,可老天还要将它放入残酷的环境中磨炼。冰雪摧残它幼嫩的茎,狂风呼啸着要将它连根拔起,面对这一切,普雅花从未放弃!它们寂寞地生长,悄悄地绽放,像极了世间的一些人,他们默默地生存,即使绽放出灿烂的花朵也不为人见,默默地走完自己的一生。一株花,为我们竖起了一根生命的标杆。

【读与悟】学会等待,才会知道走过了寂寞的冬季,充满生机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人生不会总是一马平川,在挫折沮丧面前,我们需要的是像普雅花那样,在风雨中积聚力量,最后才能实现生命的绽放。

【适用话题】生命的美丽、学会等待、直面风雨

胡杨:塔克拉玛干的风景

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便到了胡杨的王国,这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生命符号。在这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不到伊吾,不知胡杨之美;不见胡杨,不知生命之辉煌。”胡杨是最古老的一种杨树,在六千多万年前,就开始在地球上生存,它有着“生命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说法。在大漠人的眼里,胡杨是抗风沙的英雄,它有着高贵的血统、坚强的耐力、不屈的精神、非凡的阅历,更有着大漠英雄的名字。

胡杨是荒漠中唯一天然成林的古老树种,在沙漠中长成大树,形成森林,胡杨需要有其他树木不具备的独到本领。大漠黄沙,万里风尘,遮天蔽日,如刀似鞭,它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入沙下二十米的土壤中,不屈不挠,从不向烈日俯首。塔里木沙漠公路从零公里门楼开始,至塔里木河大桥以北三十公里,约有大胡杨2.7万多株,树龄大多在两百年至四百年左右。林中树冠相接,枝叶相连,它们群立在黄沙上,给人以苍劲、奇特的联想。沉静中所蕴含的力量更是惊人,只要有一点雨水,这看似枯萎的胡杨,就会发出绿芽。

【读与悟】在众多的自然生物里,胡杨的生存环境几乎是最为恶劣的。但它从来没有失去生命的信念,没有停止追求的步伐。这种坚韧,让它成为沙漠里独有的风景。

【适用话题】信念、坚忍不拔、读懂自己

沙漠小虫:

垫起生命的水滴

一只很小的虫子,能在没有水分的茫茫大漠一代代繁衍生息。清晨,沙漠中的小虫们早早起床,一只接一只地从沙丘底部它们的家爬上来,在沙丘顶上列队,一大排地立起身子,把它们光滑的背甲对着同一个方向,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会有一阵清风从这个方向吹来,抚过沙丘的表面,爬上小虫的身体。风缓缓地,悄悄地,软软的,小虫长时间一动不动。

它们的背甲上也悄悄地凝起了水珠,这是晨风带来的仅有的一点湿润,水珠越聚越大,它们相互融合,终于,成了一滴水滴。水滴从小虫的背上流下来,流过它的脖子、脑袋、鼻子,最后流到它的嘴边,成了这只小小的甲壳虫一天赖以维系生命的甘露。

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求水活动,它发生在一种极其渺小,极其卑微的小生命的身上,它们每天都要重复着这样的劳作,靠这一滴小水滴一次次地将自己的生命垫起。人世间可以忽略的东西太多了,可以发现的东西也太多了,因而,突然的发现就会让人兴奋感动和自省,一切都不再多余。小虫仅仅为了一滴水,一滴要活命的水,静静地在沙丘上立起,人呢?

【读与悟】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一只卑微的沙漠小虫,用心发现,就是一次震撼和感动。所以旅人们,放缓你的脚步吧,你会发现路边更美好、更醉人的风景。

【适用话题】发现、感动、毅力

地图鱼:

海上霸王的“沦落”

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生活着一种地图鱼。据传,地图鱼的祖先有一种特异功能,那就是不管游到哪里,它的身上便会自动地将方圆十里的地貌、海域浓缩成一张地图,甚至连哪些地方经常有哪些鱼类出入,也显示得一清二楚。于是拥有一条地图鱼就成了人们的梦想。但地图鱼很难捕捉,因为它们聪明而凶猛。当时有人预言,地图鱼一定会成为海上的霸王,因为它们几乎没有天敌,并且对敌人的行动了如指掌,很容易避开危险。

但预言却没有成真。因为地图鱼虽然聪明,却很贪吃。当它捕食小鱼的时候,明明嘴里叼着一条,眼睛却又瞄上了另一条,就是吃饱了,也要不停地吃。它们还很懒,只要有现成的食物,就不会花费力气去捕食。当地人就是根据地图鱼这一特点,将它们引诱进自家的鱼箱。只要有吃的,地图鱼也不管自己生活在哪里,千百年来,因为地图鱼一直圈养在水箱里,特异功能也就渐渐消失了,它们身上的地图不再显示周边的环境、地貌,而只是变成了一张形似地图的色块,彻底沦落成了一种观赏鱼。

【读与悟】地图鱼拥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它没有珍惜,好吃懒做,以致成为人类的。它用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懒惰是成功者的坟墓,甚至将人活埋。

【适用话题】方向、懒惰与意志、行动力和执行力

鲣鸟:

820毫秒的机遇与命运

鲣鸟是世界上几种美丽海鸟的总称,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乌贼和甲壳动物。它们的喉部疏松呈囊袋状,因而可以吞食较多的鱼,并能长时间地贮存。鲣鸟分布在台风频吹的地带,台风袭来,鲣鸟便无法去觅食,这段时间就主要依靠喉囊中贮存的食物来维持生活。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抓紧时间成功捕食就成了它们生存的关键。在台风过后的晴朗天气里,它们每天都要长时间地在远离陆地的空中飞翔盘旋以寻找食物。而飞翔时它们一律颈部伸直,脚向后绷,头部微微朝下弯,专注地侦察海面鱼群活动情况。一旦发现猎物,鲣鸟就从离海面十几米高处的空中快速地收拢双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笔直地俯冲入水,将猎物在水下捕获,然后再飞回空中。这时的海水会因为群鸟扑水而飞溅如花,构成一幅绚丽的图画。

被鲣鸟所看中的鱼几乎很难逃生,是速度决定了鲣鸟的成功。科学家们计算过,鲣鸟从发现猎物收缩双腿,到俯冲扎入水中把猎物叼住,仅仅只需820毫秒的时间。这时它的时速高达到120公里,瞬间就穿破了10多米的海水,将鱼紧紧地叼在嘴里。

【读与悟】虽是短暂的一瞬间,却决定了鲣鸟和鱼儿不同的命运。鲣鸟的胜利就在于它把握了一个又一个820毫秒。人生亦是如此,把握好每一个瞬间,你的命运也许会因此而不同。

【适用话题】抓住机遇、专注、态度

向导鸟:

原始森林里的智慧精灵

在非洲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种麻雀大小的鸟,声音清脆,当地人称它为向导鸟。向导鸟最爱吃的就是蜜蜂的幼虫,然而要到蜂巢里捕捉幼虫,对向导鸟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因为它只要靠近蜂巢,就会有成群的蜜蜂围上来,把它蜇得遍体鳞伤。但向导鸟总有办法借助当地人的力量吃到蜜蜂幼虫。

当地人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森林里,蜂蜜是他们能吃到的唯一一种含糖食物。向导鸟知道自己附近200平方公里内的每一个蜂巢的位置。正在野外飞翔的向导鸟,看到两个人在路上走着,就知道他们是在寻找蜂巢采蜜的人。向导鸟就在他们头上鸣叫,引导他们前行。向导鸟在前面飞一段停一段,与采蜜人始终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人们走上五六公里,往往就能找到蜂巢。这时向导鸟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它会在旁边的树上等着,看着采蜜人爬上树,点燃树枝,把蜜蜂熏走,把蜂巢摘下来带回家。为了感谢带路的向导鸟,采蜜人都会掰下一块带幼虫的蜂巢,作为酬劳留给它。一小块蜂巢里的幼虫,就能让体格不大的向导鸟饱餐一顿。向导鸟与人的合作,已成定俗,它们从不恶作剧地把人引向狼窝或者狮子窝,十分诚实。

【读与悟】举手之劳,向导鸟却获取了难得的美食。之所以能够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高的回馈,依靠的便是智慧。拥有智慧的人,也许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生活。

【适用话题】生活的智慧、诚信、合作共赢

两河流域:

失落的“伊甸园”

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古代世界最伟大的三个文明:苏美尔、亚述、阿卡德和巴比伦人都曾经在这里繁荣昌盛。他们在这里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令世人叹为观止。然而,这些古文明的发祥地如今却成了盐碱泛滥、流沙纵横的不毛之地。

就这个问题,美国亚述学家雅可布生对西亚出土的楔形文字史料做过一次深入调查。他发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土壤盐碱化由来已久,始于公元前2400年的拉格什城邦,不久就发展到幼发拉底河,1000年后盐碱化进一步扩展到古巴比伦。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雷伍德在伊拉克的耶莫组织过一次大规模跨学科考古发掘,结果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布雷伍德在《伊拉克库尔德史前调查》中这样写道:

人类以及他们从事的农业和牧业,总的来说起一种破坏作用,尽管无人想有意去破坏。过去曾是丛林的整个平原和切姆查玛克河谷的山麓地区,如今连灌木丛都不存在了。栎树灌木丛在还未长到6英寸之前就被砍伐。由于树林和灌木丛的消失以及草地每年春季全被吃光,只剩下草根,土壤大量流失,填入河流……

【读与悟】敬畏生命就是要对自然怀有一颗虔敬之心,永远把生命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其实是在呼唤一种内心的冷静与审慎、良知与责任,以此引领我们由懵懂走向理智,由盲目破坏走向天人合一。

【适用话题】生态保护、敬畏生命、自然和谐

沙漠花园:

多一些贡献

澳大利亚的西南部有一片沙漠。这里雨水稀少,干旱异常。因为没有高大树木的阻挡,狂风终日从这片沙漠上空咆哮而过。听不到野兽的吼叫,没有溪水潺潺,甚至连虫豸的呢喃都稀少。任何人都会以为这是一片死亡之域,但事实却恰好相反。

这片世界上条件最恶劣的沙漠中竟有大约3600多种植物繁荣共生,如果按单位面积计算,物种多样性要远远超过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因此,发现者称之为“沙漠花园”。

这里的植物对自己非常苛刻,对水和养料的需求少得可怜,几乎是别处植物的十分之一。同时所有植物的叶子都不是绿色的,而是带着各种鲜艳的颜色。更奇特的是,这些花朵都能分泌超乎想象的大量花蜜。原来,这里的土壤成分主要是没有养分的石英,只有对水分和营养需求极少的植物,才能生存。昆虫和鸟类在这里非常稀少,几乎没有潜在的授粉者。植物的生存繁衍主要靠花粉传播。在这种条件下,植物必须开出最大最艳丽的花朵,分泌最多的花蜜,才能吸引极少潜在授粉者的注意。

索取得最少,花朵开得最大最美,花蜜产生得最多,这就是环境最恶劣的沙漠能变成花园的秘密。

【读与悟】花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呢?如果我们能少一些索取,多一些贡献,那么即使在最贫瘠的环境中,生命也会如沙漠花园般多姿多彩。

【适用话题】索取与贡献、感恩、回报

结束语

我们的至圣先哲把对一切生命的关怀、保护和尊重称为“至善”“大道”。“鸢飞鱼跃,道无不在”,君子应顺天而生,合道而存。在大千世界如许的生命存在中,我们有幸成为万物之中有智慧的一种,难道不应该更对万物生命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吗?

上一篇:启蒙阅读:在引领中前行 下一篇:感悟生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