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情绪管理培训初探

时间:2022-10-02 07:35:48

教师情绪管理培训初探

〔关键词〕教师;情绪管理;心理训练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情绪是否稳定是检验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而易见。作为以学生为主要工作对象的教师,自身的情绪成熟程度必将直接作用于师生关系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影响教师个人职业上的成功。从长远来看,教师能否保持自身情绪的健康状态是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因此如何帮助教师提高情绪管理能力,进而优化教师心理素质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一、教师情绪管理培训的必要性分析

1.教师情绪状态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

心理学家班杜拉在他著名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中发现,教师情绪的积极和稳定程度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显著。美国心理学家斯梅尔的研究发现,情绪是会传染的,这种传染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教师几乎每天要接触学生,这种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教师的情绪状态将在工作情境中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和学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达成及学生的情绪状态,甚至从长远看,将影响到学生对社会的基本态度及人格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出现情绪失控现象是很不利的。它不仅无助于促进教学效果而且还可能被学生利用来破坏课堂纪律。因为一旦学生发现教师在情绪处理上的弱点,发现教师在某些情境下情绪容易失控的规律,他们可能会故意利用它,等待机会继续刺激教师出现类似反应从而影响教师威信。

虽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教学机会试图让学生理解教师也有平常人的局限,把教师当成普通成年人看待,但是期待学生能充分理解教师情绪上的不稳定、与教师充分共情还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毕竟在心智的发展上还不够成熟,无法与教师相比。因此,尽管情绪状态是相互影响的,在这种力量不够均衡的影响过程中,还是决定了教师必然将成为情绪传染中主动的一方。因此,教师具备基本的情绪自我管理能力、关注自我情绪调节并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必然需要。

2.职业特点对教师情绪的影响

从本质上看,教学是一个具有应激性的职业。Fontana和Abouserie(1993)对英国小学和中学教师的一个样本调查发现,有72%以上的人都体验到中度的应激,另有23%的人有严重的应激感。对教师来说,要同时面对来自学生、同事、学生家长以及上级管理者的需求,这些需求之间有一些是矛盾的,有一些很难被满足。教师还需要不断维护课堂秩序,常常要付出额外的时间来完成工作任务,还必须不断适应新的教学大纲的更新和所教课程的发展要求。总而言之,教师承担的工作任务不仅繁重还可能因为任务之间发生矛盾而造成内心的冲突和心理疲劳,表现为焦虑、紧张、烦闷、易怒等情绪问题。

教师还是一个孤独的职业。面对上述的应激源,教师只有独自应付,通常很少或根本得不到外界的支持。由于整天与学生在一起,与其他成年人相对隔离,缺少与同事一起讨论困难和寻求帮助的机会。每个教师都是在从一节课到另一节课的过程中独自面对自己的问题。这些工作特点也导致教师容易产生内心的无助、孤独、无力感及抑郁倾向。

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明,神经质和高应激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焦虑倾向使得个体特别脆弱。此外,完美主义倾向、认知风格、敌意等都会使个体遭受更多的应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教学环境中经常出现的挫折和冲突特别能激活人的敌意。具有高度敌意的人在教学环境中经常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愤怒,但这种压抑可能比将它发泄出来更有害。

既然学校作为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场所之一的作用已经得到公认,那么教师的情绪成熟程度当然应该是教师业绩考核不可忽略的内容之一。在我国,教师的业绩考核多数还来自数量化的外在评价,也就是说教师成就感与学生的学业表现密切相关。如果学生表现不理想将威胁到教师个人的价值感、成就感与自尊。

3.教师不良情绪状态对身心的影响

人的情绪状态总是伴随着生理唤醒,面对各种刺激采取不良的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已有很多研究成果。比如有关身心互动的研究发现:对负面事件作内部的稳定的归因与抑郁症有联系;低自我效能感与免疫系统机能下降有关系;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异与免疫系统机能下降有联系;目标冲突与较频繁的心理与生理疾病有联系等。工作压力可能带来的身体症状一般为:眼睛疲劳、头痛、头昏、耳鸣、心悸、呼吸不顺、肠胃不好、肌肉酸痛、失眠多梦等。

综上所述,职业特点造成了教师成为情绪问题高发的人群,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否良好,从根本上影响了教学和学生,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因此,情绪自我管理是教师培训中一项不可回避的任务。

二、 教师情绪管理培训的两个基本取向

在情绪自我管理的培训中,首先要明确培训目标,也就是要达到一种情绪的相对理想状态。什么是情绪的相对理想状态呢?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出过情绪的成熟状态的概念。从操作的层面看,情绪的成熟状态就是个体能及时觉察自身情绪状态并能掌握和运用有效的稳定情绪的方法的状态。根据这样的定义并结合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教师的情绪自我管理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以下建议:

1.教师情绪管理的自我取向

(1)着力于建立个体情绪上的安全感。比如帮助个体实现与自我力量的相连。自我力量是高度自尊与自信的结合,包含镇静的内容,保证教师能平静和客观地处理教学及职业中许多其他方面的挑战。自尊与自信来源于对自我的高度接纳。内观冥想与放松技术的运用可以较好地提升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建立内在安全感。只有真正具备内在安全感的人才能做到放弃理想自我的假象,学会幽默与自嘲,学会真正的游戏。能自嘲的人不会产生现实自我状态与理想自我状态之间发生巨大差异造成的内部冲突。具体的训练形式可以采用音乐、舞蹈与绘画等艺术疗法,或者沙盘技术、冥想内观与放松的方法技术。只有做到完全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既包括正向情绪又包括负向情绪)的人才是真正踏上了接受自我的根本之道。

(2)当具体的职业压力来临时,及时进行情绪处理。第一步,学习辨识与描述自己的不良情绪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反复多次训练的过程。许多产生心理和情绪障碍的人都缺乏必要的情绪辨识能力,长期压抑和否定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连自己的情绪和感受都无法辨识清楚的人更谈不上对他人情绪的体察和敏感,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情绪和感受的辨识能力是基础工作。第二步,客观地反省自身的不良情绪状态的真正和主要的来源,是否来自对学生、对自己的期望不够现实的观点态度,如果是,学着去调整。第三步,检视学生对教师的不理想反应是否一定来自故意,是否还有其他的与教师无关的原因。第四步,面对应激状态,考虑采取问题焦点策略还是情绪焦点策略。问题焦点策略就是直接关注和处理问题的策略,而情绪焦点策略就是关注于改变对压力情景的看法或直接缓解情绪。在训练中将帮助个体学习在具体情景中如何选择更合理的策略步骤。

2.教师情绪管理的关系取向

(1)理顺个人与职业的关系,从内心接受职业现状与现实。帮助教师学会接受自己的工作环境无法根据个人愿望发生改变的现实,理解人只有在可以控制与改变的方面作努力,避免因抱怨和指责对情绪造成的腐蚀。此外运用意象对话或NLP技术也能有效地帮助教师从内心深层接受职业现状与现实。

(2)调整职业角色的定位及学生观,对职业成功与个人价值感进行适当分离。如果职业荣誉感或价值感能轻易将个体引入消极情绪状态,就应对它们的价值提出质疑。国内近年引进的心理剧技术就是一项能教会个人进行情绪疏导的有效形式,通过让教师在心理剧中进行角色扮演来帮助教师深入体会学生的心态与反应,逐步学会把个人角色与教师的职业角色区分开来,把学生的不良行为与学生个人的整体评价区分开来,把学生的表现与教师个人价值感区分开来,从职业中发现价值和乐趣。

(3)处理个体与时间任务之间的关系,科学安排工作时间和任务的统筹方法。掌握合理地安排时间和工作任务的方法也是有效地缓解个体焦虑和压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培训中帮助教师找出自己时间管理上的误区,运用80/20定律等科学方法。

(4)掌握高效的人际沟通模式,积极有效地处理冲突。有效的人际沟通模式可以参考萨提亚家庭系统治疗中的一致性沟通模式以及交互作用模式。

(5)提高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的能力,从外界获取必要的心理支持。虽然教师的职业特点与孤独相关,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工作之外寻找到必要的心理支持。注意,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应该从性别、职业、年龄及个性上都呈现多样化才能给当事人以更大的支持。

当教师在以上几个方面发生转变并在技能方面进行足够的练习,他们一定会发现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教学效果都将会有新的改善。(稿件编号:100103002)

(作者单位:上海市医药学校,200135,电邮:)

上一篇:话说赏识教育与欣赏式探询 下一篇:健康情绪维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