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眼科患者护理中的意义分析

时间:2022-10-02 07:24:01

心理干预在眼科患者护理中的意义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眼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136例眼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理特点进行进行分析,并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后,132例患者能够克服恐惧、绝望、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心理干预有效率为97.1。心理干预后,127例患者疾病得以治愈,治愈率为93.4,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眼科护理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取得满意的效果,心理干预应贯穿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心理干预;眼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31-0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趋明显。眼科临床环境特殊,技术操作复杂,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等多种不良心理负担,对治疗效果及预后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在眼科患者护理工作实际中,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眼科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机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1临床资料

本组136例病例为2009~2011年间我院眼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门诊患者84例,住院患者52例,男性69例,女性67例,年龄14~82岁,平均年龄54.4岁,60岁以上老年患者49例,占39.0。视网膜脱落5例、角膜溃疡7例,眼外伤患者28例,青光眼33例,老年性白内障63例。

2眼科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2.1眼科患者心理特点分析:

门诊或住院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易产生孤独、紧张的不良心理,对治疗尤其是手术治疗充满了恐惧,对手术能否成功,医生技术水平如何,手术过程中是否疼痛,术后有无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充满担忧。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病程较长,多年受疾病折磨,对治疗和生活失去了的信心,悲观、失望心理加剧。由于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及经济状况存在着差异,所以对疾病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对治疗的方法不了解,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另外经济收入较低的患者会担心因治疗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由此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无法积极配合治疗。

2.2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2.2.1当患者入院时应对患者做必要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耐心的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法,关心并解决他们生活、心理上的需求,帮助其适应新环境及与其他病友间的沟通,消除陌生感和孤独感,同时鼓励、指导家属参与疏导工作[1]。用温柔的语言鼓励患者,疏导其不良的心理反应,使其正确的面对疾病,消除悲观、失望的心理反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2.2.2针对患者焦虑、忧郁的负面心理,护理人员应注意说话的语气,应以温柔和蔼的语气安慰患者、关心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尊重感。鼓励患者多与家人及医护人员交流,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缓解焦虑状况,理解现在的心理状况,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和治疗。对于疼痛恐惧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缓解疼痛,同时利用感觉条件性的特性,用语言和动作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2]。对疼痛特别敏感的患者进行球结膜下注射时,可对其说是冲洗眼睛,使其精神放松,减轻对疼痛的恐惧,以便很好的配合治疗。

再次,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开关门轻、操作轻,避免患者遭到恶性刺激。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介绍有关手术及麻醉知识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构建良好的护患,使患者树立信心,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对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患者需加强对其的巡视和谈话,增进交流,积极的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摆脱思想包袱,勇敢的面对接下来的治疗。

3结果

本组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后,132例患者能够克服恐惧、绝望、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心理干预有效率为97.1。心理干预后,127例患者疾病得以治愈,治愈率为93.4,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4讨论

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是眼科护理工作的关键、眼科患者心理活动很丰富,对于疾病和治疗常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由于患者病情、年龄、性格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心理特点也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本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39.0,老年患者多因子女常年不在身边陪伴,加之健康水平下降,心理状态特殊,容易产生孤僻、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实施适当的心理疏导可以使老年病人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得到满意的效果[3]。因此要重视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以便积极配合治疗。青年人担心视力损害或面容改变,影响恋爱、婚姻、工作和前途,多表现为焦虑或抑郁悲观心理[4]。因此应对年轻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使之对疾病和治疗有正确的认识,消除心理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心理护理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不断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5],消除其不良的负面心理,稳定情绪,调整心态,使之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争取身体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孙宇丁,石静.浅析眼科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措施[J].黑龙江医学,2008,32(7):538.

[2]梅咏,宫凤元.心理护理在眼科门诊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7):202.

[3]陈洪玲.浅谈眼科老年住院病人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0,(1):157.

[4]张朝霞,申俊,历清爽.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2008,19(2):128.

[5]林文莹.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210-211.

上一篇: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护理探讨 下一篇:乡镇医院护理理念的转变决定护理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