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时间:2022-10-02 05:02:55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如何恰当地提问确实是一种教学艺术,做得好,自然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反之,也很有可能吃力不讨好,并使学生谈之色变。数学课与其它课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

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应当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因此,教师应当做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并达到会学的境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给学生以自由。否则,非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达不到应有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挫。例如,在学了等差数列之后,再学习等比数列,许多同学认为很简单。此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等比数列中公比是否可以为0?是否可以为1?(2)若等比数列的公比大于1,是否该数列一定递增?公比小于1,是否一定递减?(3)结合定义,判断由等比数列各项的相反数、倒数、平方数分别组成的数列,是否仍为等比数列?(4)等比数列所对应的各点是否均匀分布在指数函数的图像上?这几个问题,看上去并不难回答,每个同学都有想尝试的愿望。通过强化联系,比较不同之处,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既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又做到了及时地反馈和矫正。从学生的回答上,可以透视出学生对等比数列定义的诸多疑问之处,从而促进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掌握。

二、提高提问教学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要体现出四个基本作用:促进学习、评价学生、检查效果、调控教学。简言之,课堂提问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通过提问,是要达到复习新旧知识的联系的目的,还是让学生发现知识的发生的过程,又或是让学生发现知识的迁移与发展过程。而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追求一种表面的繁荣,也可以说,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应从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大前提出发,落实到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例如,复数部分引入棣莫佛定理时,我提出问题:“100(1- i)等于多少?”从理论上讲,学生利用复数的代数形式可以直接计算,但实际操作过程却很麻烦。此时,我再适时指出本题有很简单的计算方法,得出100(1- i)=-250。很自然,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急欲知道如何进行计算,提问的目的便实现了。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提问的启发性是提问艺术的精华。从信息论角度看,启发性提问能创造信息差,易于调动学生接受信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课堂提问的启发性又来自于提问形式的创造性,问题应力求富有创意,即使对同一问题,也有多种提问方式。许多教师“于不疑处生疑”,“问人之未问”便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教学立体几何中涉及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等一类题目时,对球心位置如何确定、点面距离如何计算、画出截面圆等问题,完全可以提出平面几何中三角形内切圆的相关性质问题,这样便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问题。事实上,类比推理的思想对所有学科都有重要意义。

四、教师的提问要通俗易懂

应当指出,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尤其是文学基础的限制,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含义的理解往往达不到期望值。此时,学生对“问题是什么意思”都弄不清,更别说如何回答问题了。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通俗易懂,数学课之所以让部分学生发怵,很重要的原因是数学语言的枯燥与抽象,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必须“翻译”,先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描述定理、公理、推论,达到一定阶段,再将其提炼成标准的数学语言,提问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便于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例如,对于“是否存在实数k,使关于x的不等式x2-kx-1>0恒成立?”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有些学生却不知如何下手。此时,教师可对其作出说明:“存在”是指“有一个”,“恒成立”是指“永远成立”,再结合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图像等描述,学生就较容易解决上述问题。

五、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

虽然课堂提问总是由一个或几个学生来直接回答,但提问的目的却是希望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这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使问题处于大多数同学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使问题的答案成为跳起来可以摘到的苹果,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提问固然不能过浅、过易,如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但也不能过深、过难,使回答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甚至只能由教师自问自答,成为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应让大多数同学都可以入手,都可以尝到成功的喜悦。

六、对学生回答问题作积极性评价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从积极一面对学生作出评价,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其《行为管理学》一书中说,同样一个人经充分激励后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未经激励前的3到4倍。可见,“肯定”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在提问后应对回答的学生及时评价,对于回答中的闪光点,应大力鼓励和表扬,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首先肯定其积极思考,再帮助其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评价中不应涉及学生的个性品质,不应将其与学生“是否聪明”、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联系在一起。

总之,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能再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让他们学得一堆死的书本知识,而是应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通过进行有效的问题教学策略,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终身受用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上一篇:在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下一篇:从研究性学习与课程改革中浅析高中数学规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