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时间:2022-10-01 11:53:23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 要】 新课改理念下把数学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练习中产生兴趣,轻松中进行学习。

【关键词】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小学数学课教学,学生接触的大部分是规范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但传统的小学教学课堂往往让人感到沉闷,机械化的数学课堂就犹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好动天真活泼,面对教师呆板、单调、落入俗套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心智与情感的浪花就难以激起,甚至表现出对数学的厌学情绪。

而新课改理念下的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和活力,有是还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经常采取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趣和客观事实出发,从图画情景的展示出发,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生活中,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事,让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有了进步。几年来,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现在,就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谈自己几个观点。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师都知道,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得意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用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学习品质。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会交流、会思考、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样慢慢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二、把抽象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是我们数学教师比用的手法,不过一些固定的呆板形象并不能唤起学生的心理效应。尽管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暂,但他们对感兴趣的电视动画片,却能长时间一动不动坐着看到底,对喜欢听的童话故事,也能坚持坐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听下去。因而,我们可以选在学生喜欢的神话传说或小动物编成故事进行教学。我在教(7的认识)这一节课时,考虑到(葫芦兄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它与7的分解与组成又能联系起来。于是我准备了7个不同颜色的葫芦兄弟,并以葫芦兄弟瓜熟落地动态形式出现,把学生带到一个“引人入胜”的境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掌握了书中知识,学得积极主动,又有兴趣,教学效果又明显。

三、教学知识生活化,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的机会。

教学离不开生活。如果我们善于从生活中控据素材运用到教学中,往往会收到可喜的效果。如以同学们踊跃给灾区小朋友捐钱,捐文具。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为例,编出应用题,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事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祖国是个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教育。如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我腾出一定时间复印出不同纸币和硬币,让学生在课堂亲临数钱,认识钱。并拿出自己准备的水果、文具、生活用品等,让学生“买卖东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拿钱找钱,会用钱,并让学生要爱惜人民币,初步学会识别人民币、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赋予教学时代气息、学生感兴趣,容易产生共鸣,又有新鲜感。

如果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学以致用”。那么,就达到了“教”与“学”的完美统一。为此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的机会。

(一)家庭作业生活化。在新课改理念下,家庭作业的布置必须打破传统,不能只是那些生字数学算式或课文内容的重复书写。要让学生放学回家,摆脱课堂的束缚,让他们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因此家庭作业的布置一定要以时间活动为主。例如:在教学完《一位数的除法》后,我让学生去观察,分析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这种除法。第二天,学生纷纷向我汇报:“妈妈买菜时用到了这种除法。一斤芹菜2元钱,妈妈买了3元钱,买了几斤?算式3÷2”,“我们分值日组时用到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要求每组多少人?算式16÷4=4有四个组,每组4人”,“我家花500元买了2吨煤,要求一吨煤多少钱时用到了除法……。”听着孩子们一句句准确无误的汇报,我知道他们学会了到生活中去摄取知识,学会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知识中去,我布置的作业为他们提供了兴趣化的舞台。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在学完了《米和厘米的认识》后,我组织学生上了一节“动手量一量”的实践课。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分小组动手亲自量一量,动脑算一算的实践活动。汇报总结时,学生发言活跃,向我汇报了操场的长和宽,旗坛的长和宽,树干的周长,乒乓球场地的长和宽。在学完《一位数的乘法》后,正赶上学校要搬迁新校,安装暖气,建锅炉房。我因地制宜,又上了一节“我为学校算一算”的实践课。学生通过采访调查,了解了各种材料的价格,列出了一份份账单。

这些实践活动,不但巩固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而且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四、在情境中教学,调节情绪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践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和注重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学习亢奋达到高潮,为学生创设一些休息时机,我将音乐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唱数学歌谣,当课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往往比较低落,注意力开始分散。这时,我们可以创造欢乐,轻松的氛围。如做反思维训练,或像“喳喳……”鸟儿们欢快的叫声,“哗哗哗……”流水声。也可以让学生跟随节奏感强的音乐拍拍肩,摇摇头,或边唱歌边模拟动作。以此换起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以高涨的情绪积极探索新知识,寓数学知识教学游戏和音乐,把学生带到在识中学,在学中玩,打破僵硬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悦,觉得轻松,学得起劲,学得深刻,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新的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讨学生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从而使数学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教学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火种,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腌味机美味腌肉快速做 下一篇:在法学教育中以问题为导向实行两大法系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