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与未来预期

时间:2022-10-01 07:23:52

宏观调控与未来预期

宏观调控已经成为实现我国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广大中小企业不应再将其视为政府为应付经济波动的短期政策行为。

2007年底,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双防”――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在这一宏观调控方针指导下,2008年已经过半,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2008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省区市和中央主要负责人会议。关于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千方百计抑制价格过快上涨。实现这一目标中央将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必将影响到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今后一个时期以致长期的运营发展。

深刻认识我国宏观调控

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中小企业经营者决策的重要决策基础,对此缺乏深刻理解往往造成企业经营的重大损失,或者会丧失重大机遇。以此次调控为例,《劳动法》适时出台,起到了取代历次调控中某些财政和行政措施的作用,其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效果将是极为深刻和长远的。

广大中小企业对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深刻认识应建立在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基础上。我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地方政府必须服从中央,这其间即便出现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也是局部的小范围的,而且是在中央能够容忍的范围内的。这种情况决不会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成为主流,企业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不应抱有侥幸心理。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分析,各级政府掌握着调控经济运行的各种政策和资源供给。具体包括:劳动力成本水平的确定、税收政策、货币金融资源、产业政策、公共基础设施供给、能源供给、基础原材料的供给、低价粮食的供给、土地资源的供给、主要交通运输手段的管理与供给等。

政府掌握和控制上述资源和政策,并通过对上述资源及政策的调控实现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管理是我国不同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重要特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调控,只是对其中部分因素的调整。为了达到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我国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都是对上述资源政策的总和管理和调控。

此次调控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的必然

从国内来看,经过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或者老问题老矛盾变得更加突出了,到了若再不加以认真解决将影响我国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地步。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地区间不平衡加剧,城乡发展水平差距加大,贫富差距加大,国民收入分配失衡,环境对经济增长的承载能力下降,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发展模式不能再持续,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

我国政府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有计划地控制和降低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直接运营成本。可以说我国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包括外向型出口企业,是得益于低成本的以各种途径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不同资源,从而建立了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同类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得到发展的。从低劳动力成本、出口退税及其他税费减免、低土地成本,到低能源价格、低粮食副食品价格等等,很大程度上在国家和政府的有计划的控制下,使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总的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靠的是低成本优势,拼资源,拼环境,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能够再维持下去了,已经不足以支撑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此次宏观调控的短期目标是“双防”,而长期的目标则在于转变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从此次宏观调控开始,我国企业将告别低成本时代,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价格将在长期上进入上升通道。中小企业尤其要未雨绸缪,早作规划和准备,否则面临的必将是经营的困境直至死亡。

从国际来看,我国的经济增长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我国几十年的持续高速经济增长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改变了资源和收入在世界范围内分配的格局。西方发达国家和资本已经深刻感受到我国经济发展对其生活与发展的影响。西方国家和资本出于本能对我国的发展采取不同对策,或阻挠或希望从中获得利益。近几年来,国际市场工业用贵金属价格大涨,各种金属矿石价格大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价格大涨,粮食价格大涨……凡是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价格都发生暴涨。自从若干年前我国有了“世界工厂”的称号开始,我国已经显现出将要打垮世界所有国家的有形产业的趋势,使西方国家和资本深以为忧,于是针对我国的反倾销加剧,以WTO规则为理由要求我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尤其是服务业市场;要求我国大幅度提高人民币汇率,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西方国家和资本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推高我国国内资产价格和各类资源原材料价格,削弱我国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发挥其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的竞争优势。

面对如此国内外形势,国家和政府不得不采取主动应对措施。这个主动措施归结起来就是科学发展观,目的在于转变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切入点就在于此次经济宏观调控。中小企业立足于这样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此次宏观调控自会采取新的经营管理措施。

改变未来预期,中小企业多方面入手采取应对措施

可以预期经过此次调控之后,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较之从前将发生巨大的改变,运营成本的提高将成为常态。企业经营者应作长远打算,而不能够再期望着调控过后经营环境和运营成本还会恢复到从前。因为内外环境都不允许中国经济再重复以前的增长和发展模式。我国中小企业开始进入运营成本的上升通道的基本趋势将难以发生逆转。现在看来,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相当大的程度上在为各行业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争取时间,例如对人民币有管理的渐进升值过程的控制,对能源的价格补贴政策等等,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抓紧时间采取主动措施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短期要采取措施是适应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提高各种生产要素效率,力争消化部分减利因素。我国企业除去需要从国际市场上采购的能源原材料以外的各类资源价格,相对于西方国家还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一优势。

2.有条件的部分出口企业转向国内市场开发,未来国内市场的竞争将会加剧。我国国内市场对国外企业已经基本完全开放,国内市场上同样面临着外国企业的竞争,企业的综合素质将成为未来决胜的关键。

3.在我国经济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寻找新的机遇。新农村建设、环保节能产业、中小城市房地产业、新能源产业、农业开发等等方面都存在着新的商业机遇,需要大量中小企业发挥作用。

4.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加强内部建设,特别是财务管理和长期规划。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严格财务收支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让现有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研究和掌握资金运作的规律和本领,促使资金加速周转,以实现最大的盈利减少资金占用。

5.明确自身的产业定位,合理调整企业发展目标,控制企业过度扩张,尽量压缩资金需求,投资项目努力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从紧货币政策下,企业的利润很难像以前那样保持高速增长,合理调整发展目标,有利于企业抵御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6.最大限度地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明确企业产权关系,加强公司科学管理,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运作,把信用管理纳入日 常经营规范,降低银行和融资者的风险和成本。适当通过民间借贷或私募股权解决急需资金,但必须注意风险,控制融资成本。

7.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走品牌发展之路。出口企业应努力在此基础上提高出口产品档次,提高产品议价能力,预留产品利润空间;加强研发,拉长产业链,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避开低端市场竞争。

8.不同行业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调整产业集群构造,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探索合并的可能性,走向纵向一体化;寻求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战略联盟的可能性,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共同开拓市场。

9.在对市场有较充分的把握之前,不要轻易进行市场扩张;不要过度分散企业资源,在人员、资金、设备、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力度,合理地处置企业内部闲置的资产。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大力进行员工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长期发展做好准备。

10.适当筹划向内地或越南等低制造成本地区和国家转移生产能力。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向内地转移生产能力更为现实,各级内陆地区政府也都很欢迎这种转移。但是应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建议地方和中央政府努力改善内地投资的软件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直通港口的货运铁路专线,使企业在内地也一样可以获得如同在沿海一样的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向国外转移生产能力要注意相应的各种风险,提前准备需要的各类人才。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应对货币紧缩政策 下一篇:2008,企业的生死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