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的重难点确立及教学优化

时间:2022-10-01 05:10:05

初中体育的重难点确立及教学优化

摘要:学校体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式程,它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它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此,本文就如何优化初中体育教学,确定重难点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做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初中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2(C)-0080-01

现代课程新理念认为,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并理解学生的喜好,切实有效的完成提高学生体育素养这一任务,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为切入点,探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途径。

一、采用多样化方法确定重点,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传授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较好地把体育知识学习与运动锻炼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有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认真分析研究,掌握其特点和功能,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既要完成一节课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也要在内容之间巧妙转换,体现体育教学的连贯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初中生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耐力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安排学生耐力的练习,以改善和提高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机能。但是,由于耐力跑不像游戏等活动那样有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一些有趣味性的教法,引导学生对耐力跑产生兴趣,如变换路线法、障碍法、游戏法等。变换路线法就是在图形上跑,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如蛇形跑、螺旋形跑、花瓣形跑、多角跑、对角线跑等;障碍法指利用人为设置和固定的障碍,进行有跨越、翻越、跳跃、钻越等动作的耐力跑,如栏架、垫子、山羊等器材和攀爬架、花坛、树木、沙坑等自然障碍;游戏法指把游戏融于耐力跑教学。尽可能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练习中,可以按事先的布置,做不同形式的追逐、接力、传递、运球、换物游戏等。

(三)根据课程特点组织教学。初中生的课外锻炼不论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教师都应该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锻炼理念,使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序、有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激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

二、创设机会,确定难点,增强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没有创新。通过仔细深入的观察,才能展开想象。想象是思维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括整个宇宙。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因为想象往往是知识飞跃的一种联结。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对学生亲切、真诚、平等,并能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学生交朋友,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学生创造体育自我锻炼的时间和空间。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同甘共苦,共同分享胜利的欢乐。教师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况,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质疑。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和质疑,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开拓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亲自实践,使他们通过操作形成表象,直接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是通过设疑、提问等手段,发展创新思维。应多采用启发性问题进行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再分析矛盾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实际起作用的活动状态。二是集思广益,让学生的头脑转起来。初中学生由于年龄以及成长经历的不同等原因,对于出现的新事物往往比较范然,不知所措。集思广益后,学生对新内容理解加深了,也自然对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记忆更深,以后运用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了。

结语: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可发展利用的空间还很多。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地研究,更好的为体育课堂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市大源中学

作者简介:徐杏英,女,本科,就职于浙江省富阳市大源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健.新课程理念下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与重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3).

[2]潘白云.构建和谐体育课堂[J].教育艺术,2007(5).

上一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个性 下一篇:议论文本的教学与人才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