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时间:2022-10-01 04:32:19

浅谈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摘要:师生间的情感并不复杂,因为老师已是成人,而学生涉世不深,正在逐渐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师生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区别于亲情、友情而又真挚深刻的情感关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尊师爱生,学生对教师尊敬依赖,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

关键词:师生 情感 尊师爱生 尊敬依赖

一般来讲,学生都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有接近教师的欲望,期待教师的关怀。教师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不尊敬教师的学生并不多见,但一些调查发现,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而下降,这往往是师生交往上障碍所造成的,学生非常讨厌偏向、易怒、爱发牢骚的教师。师生交往大门的钥匙握于教师之手,师生交往的封闭往往是教师所造成的。

一、了解、理解、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什么?尊重学生人格,把他们当人看。首先,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要相信学生“向学生学习”。

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一视同仁,切忌有亲有疏,切忌歧视、辱骂和体罚学生。谈到体罚,也许很多教师都知道,马卡连柯曾忍无可忍地给了一个犯错误的学生一记耳光,而这个学生感受到的却是马可连柯对他的切肤之爱。这里仍然是情感因素在做怪。你平常让学生感受到的不是关心,不是爱护,你碰一下他当然要委屈,要不接受。

尊重学生,教师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但在学生面前,要注意保持饱满的精神和温和的态度,特别是当自己遇到一些不愉快事情的时候。有人讲,教师的情绪比较易调节,因为有宣泄的对象,有“出气筒”,这恰恰是教师应该注意的地方。有时,教师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这时应更注意自我控制。我们不要忘记,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教师如果退一步,则海阔天空。当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这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也是活生生的人,但还要能够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感情共鸣,而不是消极影响。

增进师生情感,首先要做到了解学生。记得我校有一名学生,以前经常翻墙逃学,经过教育,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逃学了。有一次上课,他又缺课了,班主任老师课后才知道,他因迟到翻墙进校,被校长留在了办公室。这位班主任没有马上去批评他,而是问他为什么翻墙,他说“我迟到了,学校的大门已经关上,可是想到这几天各班正在进行纪律比赛,我怕影响班级成绩,又怕耽误上课,就翻墙了”。班主任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当着全班同学,讲明了他翻墙的经过,称赞他的进步:他过去是朝外翻,逃避学习,今天是朝里翻,为了学习和班级的荣誉。这位学生被老师的理解,流下了眼泪。

学生正处于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他们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认可、同情、支持和赞赏。教师不能以成年的目光和心态去认识他们,而是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也不能以自己当年的体验看待他们,而是要注意时代变迁给现代学生带来的影响。教师要能够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这被称之为移情性理解。教师在了解学生时应该做这种假设:“如果我现在是学生,我也可能这样做”,从而以同情的态度体验学生的所感所想,师生之间就会达到“忧乐与共”。

二、师生之间情感联系的重要性

谁都明白,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不过,师生关系不是孤立的个人之间的联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他们的行为要符合社会对这个角色的要求。例如,我们学校有一位刚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他还没有从学生的角色转变过来,在课余时间总是和学生一起玩闹。最初,一些学生还觉得这位老师平易近人,但后来很多学生则认为他没个老师样,不尊重他,而他的同事也觉得他的举止不符合角色的身份,这使他很苦恼。如果一名教师不能按社会的要求行事,在人际交往中就会出现问题,也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绝大多数老师能够认真的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也清楚自己的任务是教书育人。 但是,师生关系这种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的社会关系有其特殊性。师生之间关系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稳定性和长期性。正因为如此,师生之间比较充分的交往机会,在这种交往过程中能够形成情感上的联系,而这种情感上的联系无论是对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是形成个性品质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师生间的情感联系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也是至关重要的。

很多研究发现,当学生喜欢某位教师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所喜欢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令人情绪安定的人格特性。教师应该知识广博,严格要求学生,但必须是教师充满人情味,令学生感到亲切之时,教育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学生对教师情感的要求甚至超过了教师知识的要求。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交往,相互之间就会产生影响,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可称之为师生相互作用过程。例如,青春期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而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启迪”与“感化”便只是教育者的一种情愿。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了真诚的信任与尊重,学生就会感到一种人格的尊重,他们的自卑、自私、孤独、胆怯、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信赖,他们就会主动地向教师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就有利用教师谁时了解学生的心灵及时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烦恼。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心育要从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入手。首先,要端正对学生的看法,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年龄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有着自己独特的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师生关系是平等、尊重、信任的朋友关系。其次,要注意平时的感情投入与积累。要善于与学生一起活动,同时,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最后,教师还应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一些独特的、奇妙的甚至错误的想法,这并不是说教育者放弃自己的责任而一味迁就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老师面前有一种人身安全和思想自由感,不然,学生不愿对老师说话,“教育”“引导”又从何做起呢?

三、教学相长

我们有一种观念,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是一个知识的权威,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做到诲人不倦。诲人不倦的源泉是教师的学而不厌。“教然后知困”,“困”就困在不了解学生,不善于引导学生,对学生的长进无能为力。向学生“学”是教师“教”的必要条件。教学相长,就是不能居高临下,总是好为人师,摆出一副老师就是对的姿态。只有共同探讨,相互促进,平等施教才会带来融洽的师生关系。可见,师生间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兴趣,精力的投入和努力,制约着学习效果与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培养爱心,增进对学生的情感,并选用学生能够接受、理解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良苦用心,要确信学生身上是蕴藏着向上的意识及学习的潜能的。而要想了解学生就要主动接近,与个类学生交朋友,真诚的关心、爱护、了解、尊重他们。去体验他们的欢乐与忧愁,了解其心灵的秘密。力争做一个挚爱型的老师。只有成为挚爱型的老师才能获的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才能建立起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感情也得到了加强。

综上所述,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对于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需要克服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向学生倾注我们的真实情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上一篇:如何提高蒙古族学生的作文能力 下一篇:性别歧视与女大学生就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