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数字胃肠机下上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时间:2022-10-01 03:33:09

评价数字胃肠机下上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下行上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临床的诊治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对我科室开展下肢深静脉造影术以来的临床诊治资料完整的21例患者21条深静脉造影肢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表现正常2条(9.5%),单纯浅静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条(38.2%),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条(42.8%),深静脉血栓形成2条(9.5%)。结论:数字胃肠机下行上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能实时跟踪观察造影过程、能完整地记录静脉显示过程,并能清晰地显示下肢静脉病变位置和范围及功能改变,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字胃肠机 上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 Valsalva试验

大多数下肢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有较为特殊的症状和征象,诊断并无太大的困难。下肢深静脉造影则可以为临床提供许多确切的资料,对明确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和侧支循环情况,以及对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都有特殊的价值。近两年来根据临床血管外科诊治需求,我科室开展数字胃肠机下行上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术、,共行21条下肢的深静脉造影检查,现回顾性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21例患者(均单侧肢体),男15例、女6例,年龄39~71岁,病程2~24年,主要因下肢浅静脉曲张或下肢肿胀、疼痛或局部色素沉着等临床表现而做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

造影方法 使用日本岛津800mA数字胃肠机,造影剂用碘海醇(50ml:17.5g),造影前教会患者做Valsalva试验,即深吸气后紧闭声门用力做呼气动作,坚持约10秒左右。病人仰卧于检查台上,头高足低倾斜30~50度、取半直立位,延缓造影剂回流速度。双脚踏于脚踏板上而未检查侧下肢足底下垫30.0cm高的垫板负重、患肢悬空松弛且不负重、并患肢内旋20度[1]。在患肢踝关节及膝关节上方、大腿根部分别环扎止血带,以阻断浅静脉回流。常规消毒后用9号头皮针穿刺足背静脉,使用弹簧压力注射器在2~4分钟内把50ml造影剂持续均匀注入。自注入造影剂开始,透视下实时跟踪观察,充盈满意后快速分段摄片、摄片前解除摄片部位的止血带。常规摄取小腿正侧位、膝关节正侧位、Valsalva试验前后的大腿正位片及骨盆正位片。

2、 结果

21例患者21条肢体中造影表现正常2条(9.5%),单纯浅静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条(38.2%),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条(42.8%),深静脉血栓形成2条(9.5%)。

2条肢体正常造影表现为深静脉主干显示通畅,管壁光滑,纺锤状局限性膨大的瓣膜影清晰,Valsalva试验显示瓣窦影向两侧对称突出、深静脉呈竹节状,瓣膜下示弧形透亮带,未见造影剂逆流。

8条单纯浅静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造影表现为深静脉正常,交通静脉瓣膜功能正常时交通静脉无逆向充盈现象;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交通经脉被逆向充盈、多量造影剂通过交通经脉进入扩大曲张的浅静脉系统。

9条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造影表现为深静脉全程通畅,直筒状扩张,部分病变段管壁不规则,呈扭曲变形,失去竹节状膨出的外形,瓣膜影模糊,Valsalva试验时可见造影剂逆流,并可见多数交通静脉和浅静脉被逆向充盈。

2条深静脉血栓形成造影均表现为腘静脉段偏心性充盈缺损、血流改建、侧枝循环形成,

3、 讨论

目前常用的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术,包括上行造影、逆行造影、经皮腘静脉插管造影(瓣膜功能定位检测)[2.3]和浅静脉造影等。诸多文献报道上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认为是检测下肢静脉系统病变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下肢深静脉造影可为各种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从而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复发率。虽有一定的创伤,但无明显的不良后果,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4]。对可疑有静脉病变的下肢,一般都首先采用上行造影检查,了解病变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等情况,然后根据需要再作其它的造影检查,以及有关的各种检测。下肢深静脉造影的目的在于观察深静脉及浅深静脉间的交通支有无阻塞及阻塞部位,并了解静脉瓣膜有无功能不全等异常现象[5]。通过我科室所做的21条肢体造影结果分析,在数字胃肠机下上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经足背浅静脉穿刺、注入造影剂后动态观察静脉系统内造影剂充盈情况、结合Valsalva试验,可摄取整个患肢静脉系统的清晰图像,包括深静脉主干的通畅情况、畸形、显影中断和闭塞、管径大小、瓣膜分布和形态、狭窄或受压、管壁光滑度、侧支形成等。并且可观察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造影剂逆流过程。数字胃肠机下上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在大多数情况下可基本显示患肢静脉系统病变的全貌,有助于临床医师选用进一步检查的方法。不仅对下肢静脉疾病明确诊断、还能为血管外科医生诊治和选择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可以进一步帮助他们根据不同的X线造影表现制定不一样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复发率。

综合上述,数字胃肠机下上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病变有可靠的诊断价值,其过程简便安全、创伤少,能全面了解下肢静脉系统的病变性质、程度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可显示下肢深静脉全程,可作为评价下肢静脉疾病的可靠方法,对临床手术及续后治疗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喜成,何延政,曾宏,等.顺行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诊断中的应用.中国综合临床杂志,2004,20(6):552

2、孙建民,张培华.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定位检测[J].中华外科杂志,1989,27:623-625

3、蒋米尔,孙建民,张培华.经皮腘静脉插管造影术[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89,6:97-98

4、 孙建民,下肢深静脉造影及其临床意义[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87,1:1.

5、荣独山,X线诊断学 第一册 胸部,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32-436

上一篇: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中标准化护理语言... 下一篇:推拿炙法配合足底反射疗法治疗运动性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