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年教师在“求生存期”中的焦虑现象

时间:2022-10-01 02:29:42

浅谈青年教师在“求生存期”中的焦虑现象

【摘要】本文就青年教师在“求生存期”易产生的焦虑现象展开讨论,提出青年教师需要改变主体认识以适应环境,即“知觉重组”,从而消除焦虑,完成对教师角色的确认及适应.

【关键词】求生存期;焦虑;知觉;重组

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排列,当较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必然会萌发出对较高级的需要的追求,而自我实现则是人的最高级的需要.青年教师刚刚走出大学校门,他们热情洋溢,积极上进,尽一切努力想应用他们在大学所学的知识来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自我的完整实现,然而理想化与现实感的冲突却常常使他们焦虑不安.青年教师焦虑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努力寻求其调节及转化的方法,以使青年教师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态势,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顺利地度过“求生存期”.

一、“求生存期”中教师的特点

“求生存期”中的青年教师,刚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加上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活动及环境仅有非常有限的认识,面对的各种事物也都处在适应之中.这时,他们还不知道怎样去当一名合格的教师,对工作中的困难也缺少应有的思想准备,普遍具有畏难心理.

教学上,“求生存期”中的青年教师经常会局限于教科书.由于害怕失去对学生的控制,他们会尽量避免开展活动,在寻求教学方法时,主要依赖教授和示范,并有可能会忽视个别学生的学习需要.在人际关系上,“求生存期”中的青年教师普遍认为,自己与大多数同事的关系是对上级的关系或者认为其性质是:“我们他们”的关系.新来的教师这时所关心的是自己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能否生存下来,这种情景可能会持续一两年.

二、青年教师焦虑的产生

(一)焦虑的特点

由于青年教师的年龄、文化水平、工作性质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青年教师的焦虑与常人的焦虑相比表现出更突出的特征,概况起来为:

1.进取心强

青年教师由于所受教育普遍较高,其抱负水准高决定了其自我期望高,他们往往会对显示的自我表现感到不满,从而产生焦虑,这种焦虑带有很强的进取性,因此焦虑极有可能转化为激励自身积极进取的力量.

2.自尊心强

焦虑是由于人的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而产生的,因而焦虑与自尊是共生共存的.青年教师由于年纪轻,好胜心强,荣誉感强,他们的自尊心较之老教师往往会更强.

3.压抑感强

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间的交往并不频繁,然而教师职业的横向攀比性却很明显,这种职业特征很容易使人因封闭及压力大而产生焦虑.教师的社交范围通常比较狭窄,青年教师尤其如此,其中又有不少人是离开了已有的大家庭而又未成立自己的小家庭,生活圈子也比较封闭,可供倾诉的对象很少,加之普遍具有的较高的知识修养,不会轻易把自己的焦虑向他人吐露,这样,青年教师的焦虑往往深藏心底难于倾诉,这使得青年教师的焦虑具有强烈的孤寂感、压抑性.

4.负迁移作用强教师作为学生成才的主要引导者,作为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其品德、性格乃至一举一动都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年教师由于和学生年龄差距小,共同点多,接触交往多,他们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更强.这时,青年教师如焦虑重重又难以调控,势必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二)青年教师焦虑产生的原因

1.成就需要与成功可能性的冲突

教师所要面对的不只是繁重的教书育人工作,更是来自社会大众、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期望与干涉,以及诸如升学压力、校园暴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层出不穷的问题所带来的负面震荡;加之菲薄之待遇,劣质的生源,教师便很难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

2.责任感与其自觉无奈感的冲突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而且,教师同时面对几十名学生授课,教师水平的高低也必然会受到学生的评议.虽然大部分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都较高,但在其他一些方面却可能会有所欠缺,如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行事魄力及个人魅力等,这也同样会影响其教学效果,也同样会使一些青年教师失去自信,陷入焦虑.

3.多种角色和角色期待的冲突

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与学生、同事、学校管理者及学生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作为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很可能遇到矛盾冲突,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工作效果,由此产生焦虑.

4.教师的心理冲突

青年教师焦虑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心理冲突引起的,导致心理冲突的原因有许多,概括为如下三种:

(1)因不公平现象产生的焦虑.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地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以致青年教师付出的劳动与得到的回报不对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青年教师,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劳动没有被人认可,自己的价值没有被人尊重,自尊心受到了挑战,从而因不满产生焦虑.

(2)因自身心理不健康产生的焦虑.有些青年教师的焦虑是由于妒忌心理使然.有些青年教师心胸比较狭隘,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当其他教师,特别是其他青年教师因教学、教研出成绩时,他们会产生不正常的攀比心理,认为别人的好就意味着自己不行,肯定他人就意味着否定自己,他人的成功使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从而因心理不平衡产生焦虑.

(3)因耐挫力较差产生的焦虑.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不同的人心理承受能力也有所不同.

三、改变主体认知,完成角色适应

青年教师焦虑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知觉重组”,即通过青年教师的自我调节,针对产生焦虑的种种原因,重新审视自身及周围事物,改变以往认知,从而排除焦虑,顺利度过“求生存期”,尽早完成对教师角色的确认及适应.

(1)改变对职业价值的认知,寻找教师工作的乐趣.

人的需要复杂而有层次性,不仅包括工作之外的工资、福利等物质需要,也包括工作本身带来的乐趣感、成就感等精神需要.许多教师在条件差、待遇低的情况下,仍兢兢业业地工作,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与学生在一起,感到了活力与朝气;看到学生健康成长,感到无比欣慰;体验着教育工作的乐趣和教师职业的重要价值,心理上得到了莫大的满足.青年教师应珍视这份在工作中产生的乐趣感,并使之转化为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应注意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做到在普通、平凡而又光荣的教育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将自己的价值、追求融化在学生成才的喜悦中.

(2)改变对教学工作的认知,提高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焦虑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自身的学识或教学艺术、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青年教师此时不应看低自己,自暴自弃,而应振作起来,冷静地寻找自身水平欠佳、自我努力不够的地方,调整前进的目标,虚心向其他人请教,潜心钻研学问,将昨日因自身不足而产生的焦虑,变成明日因自我提高而获得的喜悦,使焦虑成为奋进的契机.

(3)改变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工作离不开人际关系,一个教师若在学校中能与同事、学生、领导友好交往,建立并保持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会心情舒畅,也会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效率的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若想搞好人际关系,除了多为他人着想,努力去了解他人的需求外,不妨坦诚表达自己的感情,也不要吝啬对别人的欣赏,要学会把感激的心情及时传达给对方.改变对自我的认识,保持良好的心境.

处在“求生存期”的青年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人格锻炼,真正理解“正视现实”和“适者生存”的含义.期待更多的青年教师能够通过“知觉重组”以更快地适应环境,适应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1]孙慧.教师职业压力的负面影响及其自我调适[D].湖南师范大学,2003.

[2]陈芬萍.安徽省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4).

[3]魏顺枝.浅析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沧桑,2010(6).

上一篇:数学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构建定理模型及其方法模型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