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港口物流人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01 02:11:37

高职港口物流人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港口物流专业在教学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借鉴德国先进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形成港口物流专业核心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55—02



一、高职港口物流专业核心职业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交通运输枢纽的港口,在交通运输网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港口物流通过港口的地理优势,开发利用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发挥其对货物的集散、存储、转运、包装及简单加工功能,同时利用港口的信息服务平台,完成物流节点中的服务功能和产品的增值功能。

我国港口物流从原来单一的“港到港”运输模式向“门到门”多式联运发展,现代化的港口利用先进的运输方式、通讯技术和仓储技术,服务功能也从原来单一的运输、仓储等服务,发展成为集商品检验检疫、进出口通关、货物简单加工、外包装、商品仓储管理、货物集散、信息服务等的综合物流服务延伸。

随着我国港口物流的迅猛发展,我国港口物流高职教育的发展也较为迅速,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学习掌握港口物流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形成港口物流专业核心的职业能力:国际货物运输组织能力、外贸进出口货物报关报检能力、安排货物仓储与配送的能力、现代物流组织与规划能力等。

二、高职港口物流人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

港口物流专业在教学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借鉴德国先进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拓宽基础知识、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将英语语言运用于专业知识信息交流活动的、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打破本科院校“三段式”教学模式,课程按工作技术能力来划分,把教学与考证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三个转变: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二是教育目标的转变,三是教学方法的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的根本区别在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即学生才是教学主角,教师要控制自己的“传授”欲望。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不同,教师要不断进行调整,教学方法由告知式逐渐向构建式转变。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二)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内部培养、人才引进、顶岗实践、参与实践课题等方式,形成了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体现职业教学的特点,可以从港口物流企事业单位中聘请专家、高级技术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增强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可以实行“结对制”,每位青年教师由教研室指定老教师作为结对教师,负责指导青年教师学习、听课、辅导、准备与指导学生实验等工作,确定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使青年教师在业务水平上和实践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及时安排青年教师进修学习,特别对刚从普通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针对他们实践能力较弱,实践经验不足的特点,及时安排他们到港口物流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缩短高职教师适应岗位的时间。

(三)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重视“合作学习”,可以借鉴德国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方法:小组扩展法、站位法、卡片复习法、旋转木马谈话法、搭档拼图法、小组拼图法、构建逻辑关系法、魔盒法、展览画廊法等。通过设计这些实用和有趣的构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和实践中,掌握港口物流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在教学资料的单元设计中要体现完整的行动模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在行动模型教学中,首先是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仔细观察整个过程,然后教师评价学生在工作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分析工作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中心位置,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不急于改变所有问题,而是私下与学生进行交流,从学生基本行为习惯的改变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思维行为,不重视一两次的分数。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性是高职教育主要特点之一。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都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加大实践性课程所占的比例,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训练并重。高职院校的港口物流专业可以将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大部分,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实训、第二课堂、社会实践。

通用技能是指的英语、计算机等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又分为专业技能课程训练和专业技能单设实训。专业技能课程训练是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课程的课内实训,即要求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套。而专业技能单设实训是进入第五学期以后,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基本已经讲完,应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让学生了解报关和货运企业运营的各个关键环节,工作流程,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经常邀请企业有一定资历的专家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包括参观交流、专题调研、假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与企业开展合作,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可以请港口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针对实际工作流程来教学,并且不定期的从其它物流企业请相关工作人员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到码头进行参观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港口物流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掌握实际的操作方法。

(五)推行“双证书”制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适应性,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接合港口物流专业的情况,实行“双证制”,即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至少要取得其它一种技能证书,如货代员资格证书、单证员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等。

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对港口物流专业的学生由其重要,因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如:报关员、报检员是必须严格持证上岗的,也就是说只有取得了相关证书才能从事上述工作。而这些资格考试都是国家级的考试,通过的比率相对较低。也正是因为如此,目前报关员、报检员人才非常紧缺,只要考出证书,学生的就业前景会非常好。

三、高职港口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一)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与毕业生规格

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对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比较好,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大多数学生应对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牢固。并利用寒暑假中到相关企业里实践,直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经过做实验和各种实习环节,基本掌握从事技术岗位所应有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水平。

学生毕业时,修完规定的课程,并考核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才能允许毕业。实行双证制,除取得毕业证书外,还要取得信息产业部或劳动部职业资格证书,以适应就业需要。具体到本专业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大学英语三级证书、省高校计算机一级证书、单证员证书。须参加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外销员等一项或几项资格考试。

(二)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范,作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考核的依据。

2、成立专业建设检查小组,定期对各位教师的教学常规和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3、通过教学质量的评价与学院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相结合,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4、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把课程按课程群划分,并推举一位课程群负责人,对本课程群的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评估。要求课程主讲教师和课程建设人对课程建设确立阶段性的目标,课程建设规划以及课程建设三年目标。

5、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体系,经常性地开展专业跟踪调研活动,对历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作为对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并用以指导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上一篇:Love Redemption and survival in Beloved 下一篇:浅析思辨能力对二语习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