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01 12:51:13

谈谈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性

摘 要: 开展探究性实验研究是必要的,它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为社会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途径。可以创设探究情境,设计创造性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下自主实验,提高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中学物理 探究性实验 有效性

物理课程探究性实验是配合理课程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全书选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振动与波、光学等共五十个物理探究性实验,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内容。每个实验都附有精心设计的思考题,以及物理原理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和启发读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科学实验现象做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全书贯彻科学探究的理念,体系合理,通俗易懂,有利于读者扩大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总之,关于提高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和同行进行过研究,也总结出不少成果,我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思考。

一、创设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情境

在实践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在趣味中了解一些未知的东西,激发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欲望,从而归纳要解决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情境,对要解决的问题形成一些猜想和假设结果。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强调培养学生主动、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探究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新的思维产品积蓄力量;合作学习强调培养协作与分享的精神,为学生在社会性群体中的适应和发展做准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反映了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三种学习方法的优势。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果个体研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那么再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究学习,直至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二、创造性地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

当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疑问后,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对问题的成因及结论进行猜想。如使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是杠杆的形状,还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的大小,还是作用力的大小。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不是对问题胡猜乱想,而是在对这个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研讨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或直觉提出看法,也就是说虽不一定正确也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猜想活动要贯穿于整个探究过程,在实验中当原来的猜想被否定或发现新的情况时必须进行新的猜想。例如,有位老师在上《杠杆平衡条件》这节公开课时,为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杠杆的平衡原理,首先做了一个既简单又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实验。即“挂衣架平衡”问题的实验:首先,用一标准的具有夹子的挂衣架,在两边夹子上各自夹一只儿童穿的新鞋子,让学生看,问这个杠杆是不是平衡?所有学生答:“平衡!”因为这个衣架是一水平方面上不动了。老师拿出一只儿童手套,把它夹在其中一端上,学生发现衣架开始上下倾斜了。过了一会儿又按倾斜形式不动了。老师问:“此时的衣架平衡吗?”学生一起说:“不平衡。”虽然学生第二次回答不对,教师却很高兴,因为问题出现了。处于最佳的讲解平衡与静止的问题的时候,从而引入杠杆平衡的概念。

三、采取开放式的探究性实验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物理探究实验形式多样,学生更感兴趣,能做好教材中的实验。一些实验可能要求实验器具较多或较高,就要一步一步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实验的现象看到本质。例如:学完压强的知识,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这就需要组织学生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探究,可以安排一个月的时间,要求各个小组写出实验报告,然后进行交流与探讨、总结。又如:学完测量导体的电阻,教师提出测量电阻的方法很多,要求学生自己探索,或者小组探究。这样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调动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树立主人翁精神,变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

四、学生自主实验应注意内容的选择

在实践教学中,一些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题材广泛,材料非常丰富,是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对每章或每节课后的小制作、小实验,教师可适当给予指导,提出建议,使得学生动脑动手,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把小实验、小制作活动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虽然课外实验活动在许多方面略显粗糙或不规范,但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尤其在设计和准备过程中那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及操作过程,是通过其他途径中无法体会到的。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自觉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如实验用的电表、天平之类的器具,要让学生通过数次实验后,应用自如。这样才能运用于实验中。教学“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内容时,首先看学生预习的效果,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器具让他们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分工与合作同时进行,以取得更好效果。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实验报告,形成最终结论,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达到探究实验的目的。

总之,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例如,学生开始接触物理时,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探究环节可以由其中的某几个,甚至是某一个环节构成,随着学生物理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发展,再逐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较完整的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应注意学科的渗透和融合,探究问题可能涉及化学、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物理教师应鼓励和提倡学生应用在其他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猜想和假设、分析和论证、讨论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马伟远.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中小学电教(下),2012,1.

[2]邹海云.探究性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数理化学习,2012,3.

上一篇: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下一篇:启蒙时代的古典主义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