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赴阿根廷“走出去”投资环境与策略分析

时间:2022-10-01 12:48:50

我国企业赴阿根廷“走出去”投资环境与策略分析

一、中国赴阿根廷投资现状分析

自1980年中阿签署经济合作协定以来,中阿双方就在多个领域广泛接触与合作,中国企业在阿根廷的投资亦大幅增长,2004-2010年,中国对阿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达9%,2011年中国对阿根廷直接投资额为1.34亿美元;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阿根廷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为3.53亿美元,跃居阿根廷第三大投资来源国,在阿累计签订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约32.1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13亿美元,共向阿派出各类劳务人员超过1.5万人。

中阿合作范围呈现多样化趋势,已涉及油气开发、交通、基础设施、石化、金融、能源矿产、矿业、农业和家电生产业、渔业资源开发、进出口贸易等领域。其中,石油等能源的投资份额最大,如2010年5月,中海油以31亿美元收购布里达斯公司在阿根廷50%股份,同年11月又携手阿根廷布里达斯公司从英国石油公司手中以7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泛美能源公司60%的股份,2011年3月又耗资7亿美元收购埃克森美孚公司在阿根廷的子公司。2011年2月,中国石化以25亿美元收购西方石油公司在阿根廷的资产;其次是交通行业。在阿根廷较为看重的信贷、银行、保险等服务业亦开始探索,如2011年8月5日,中国工商银行就阿根廷标准银行及其两家关联公司80%股权买卖交易,与南非标准银行集团达成协议,从而成为第一家进入当地市场的中资金融机构。此外,一些具有环境保护社会效应的建设项目也吸引了更多中国企业的目光,如中国公司正积极参与阿根廷政府高度重视的河流治理项目。

就投资方式而言,中国企业在阿根廷一般选择独立投资,部分中国企业在阿根廷注册公司,成为完全的阿根廷公司,或者设立合作公司。如2011年4月,重庆粮食集团决定投资57.5亿元,与巴西合作共建300万亩优质大豆基地;2011年7月,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公司向阿根廷黑河省政府提交农业合作意向,承诺将在未来20年内投资15亿美元,与当地开展农业合作,该项目将装配先进的灌溉设施,开发30万公顷耕地,以生产大豆、玉米和其他农产品并返销中国。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阿根廷的投资合作项目已为当地创造5800个就业机会,随着有关投资合作项目的进一步落实,预计在未来三年里,中国企业将为阿方再创造四千到五千个就业岗位,这些充分说明中阿经贸互补的优势正在逐步地发挥,中国企业赴阿“走出去”具有美好前景。

二、阿根廷投资环境的有利因素分析

阿根廷经济持续复苏、自然资源丰富、基本设施先进、人力资本丰富、投资条件较宽松、对外贸易活跃等已成为吸引FDI流入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持续复苏创造国内需求

阿根廷经济在2003-2007年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7-8%;2008-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大幅放缓,2009年仅增长0.9%;2010年开始复苏,增速达9.2%,2011年为8.9%。此外,阿根廷人均GDP亦稳定增长,2000-2010年年均增速达4.63%,2011年达7.85%。阿根廷失业率亦由2000年15%降至2010年7.9%,2011年第四季度降至6.7%,创近20年来新低;而阿根廷经济学家罗夫曼预测,阿根廷2012年底失业率将会降至5%,接近“全面就业”的水平。

持续复苏的经济和就业,带来旺盛的国内市场需求,对FDI具有巨大吸引力。

(二)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丰裕

阿根廷物产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不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本身也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1)矿产资源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银、铀、铅、锡、石膏、硫磺等,其中75%的矿业资源尚未开发,此已成为阿根廷矿业最具特色的投资优势;(2)渔业资源丰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区域划分,阿根廷的领海位于南大西洋第41区,拥有4000公里长的海岸线,捕鱼作业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捕捞范围延伸至300到1000公里不等,大部分海洋鱼类资源在该区域比较密集;(3)林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土地辽阔,四季分明,适合多种树木的种植,极少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目前拥有3320万公顷的天然林和110万公顷的人工种植林,森林面积覆盖率达22%;(4)全国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于农牧业发展——全国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用地272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9.8%;长期牧场面积1421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1.2%;灌溉面积169万公顷,占可耕地面积的6.8%;凭借该优势,阿已成为世界主要粮食、大豆和牛肉等农牧产品生产和出口国。

阿根廷高等教育系统中拥有107所国有与私立大学,有着整个拉丁美洲地区最高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68%,为不同领域培养许多高水平、专业化的人才。

(三)基础设施相对便利

阿根廷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运输在拉美诸国中最为发达——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均以首都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扇形交通网络;全国共有58个机场,23个属于国际机场,另有20多个港口,年吞吐量8500万吨;国内交通运输以陆运为主,外贸货物的90%通过海运运输;通信业比较发达,国内国际数字化通信网络四通八达,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用户居于全拉美地区第一位,因特网覆盖率逐年快速增长,并远高于拉美地区平均水平,居世界第16位;拥有拉美第三大电力市场,大多依靠水力和天然气火力发电,电力成本较低。

目前,阿根廷政府推出大规模公共投资计划,项目投资总额达1110亿比索,不仅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还为中企在该领域的投资合作提供诸多机遇。

(四)优惠措施鼓励FDI流入

近年来,阿根廷政府采用不同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包括项目费用削减、税收减免、融资便利等。提供的鼓励政策分为三个层次,地区性的优惠政策、产业性的优惠政策、以及平行的、对任何行业或地区都有效力的优惠机制。在享受这些优惠政策上,阿基本不对外资设置任何限制,对外国资本无任何歧视性待遇,外国企业同本国企业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

阿根廷对外国投资者不设任何投资障碍,外国投资者在阿根廷可以转移在国外投资所获得的净利润,并且在任何时刻对投资进行重新分配;平等加入一切阿根廷法律支持的合法团体与组织;拥有国外资本融资的阿根廷企业在申请国内贷款方面与其他国内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在税收方面,阿根廷还与世界诸多国家签署了避免二次交税的协议,其主要目的是避免在收入、资本盈利等方面重复征税。

此外,阿根廷经济与生产部的工业、贸易、矿产业国务秘书局下设“投资发展署”,以提供贸易机会并促进外国直接投资,并作为专业咨询中心,为投资者提供经济、金融、税务、教育、科技和法律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帮助解决困难。

(五)中阿双边经贸关系良好,投资促进平台稳健

近年来,中阿两国经贸互补性强,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目的地,也是阿根廷的战略合作伙伴,如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17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占阿外贸总额的10.82%,创双边贸易额的历史新高,表明中企赴阿具有良好投资前景。

此外,为推动中企赴阿投资,中阿双方积极打造良好平台,如2011年7月20日,在阿根廷驻华使馆举办首届阿根廷贸易和投资机会研讨会,阿根廷各相关部门纷纷向我国参会企业推介港口、风能、林业、生物柴油及农业贸易等多个方面的新的投资项目;为促进中阿两国矿产品贸易,推动中国企业赴阿矿业投资,阿根廷代表团参加了在华举行的2011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和第四届中阿矿业合作论坛,欢迎中国企业加强在阿矿产领域的勘探、开发和投资。

三、中国企业赴阿投资风险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虽然具有赴阿投资的良好机遇,但也存在风险,必须谨慎审时度势,加强风险预测与防范。

(一)政治风险特别是国有化风险突出

阿根廷众议院2012年5月3日通过《阿根廷石油》议案,将对该国第一大石油企业YPF公司实施国有化——阿政府将强行收购YPF公司第一大股东、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持有的51%股份,实现控股。该国有化议案在阿根廷国内拥有广泛的民意支持,向在阿的跨国公司敲响了国有化风险的警钟。

对此,可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降低风险。

政府层面:(1)借鉴美国《对外援助法》、日本《输出保险法》等法规,建立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保证制度,主要包括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和通过国内立法进行保证;(2)与阿根廷签订保护投资的双边条约,重点对国有化方式、国有化条件及国有化赔偿等作出明确规定;(3)参加多边条约(如世界银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和多边投资保险机构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冲抵国有化风险的保证。

企业层面:(1)在对外直接投资前期阶段,对赴阿投资项目进行科学而周密的可行性投资研究和投资风险预判,以科学地评估国有化风险;(2)投资主体当地化——选择与阿根廷当地政府或企业共同投资,建立合资企业或合作企业,通过投资主体的分散降低国有化风险,如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斥资15亿美元,租赁阿根廷里约内格罗省30万公顷的土地并开发农场,此举是为避免阿根廷国内对外国拥有该国农田所有权一事的强烈反应,因为北大荒农垦集团并未直接收购土地;(3)投资经营本土化——在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与销售等环节与阿根廷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主要以东道国为主,以此增大东道国政府国有化的机会成本;(4)投资工具信贷化——与阿根廷银行形成“共同体”,增大抗抑与对冲政府国有化的筹码,如当国有化风险增大时,可选择将股权出售或转为银行信贷、母公司的买方信贷等债权形式;(5)投资对象分散化、弹性化——尽可能选择阿根廷的多个目标企业和市场进行投资,而一旦当地出现某产业的国有化风险,可将部分投资迅速转移到非国有化行业和企业;(6)如国有化不可避免,则应通过合理谈判、政治压力和法律途径寻求最大补偿。

(二)汇率风险高企、贸易和外汇管制日益严格

21世纪以来,阿货币持续贬值,1阿根廷比索兑美元由2001年的1.001大幅贬值为2002年的0.326,继而贬值到2012年4月的0.2262,创历史新低;兑人民币由2001年8.281大幅贬值为2002年的2.702,继而持续贬值到2011年的1.4343,创历史新低。据最新消息,由于通货膨胀和资金外流的现象初步得到控制,阿根廷政府计划在2012年加快货币贬值速度,进一步加大汇率风险。

此外,阿根廷政府为保证外贸顺差规模以应对偿债压力,对进口产品实行严格限制,并设立严格的外汇管理措施,如全球贸易预警机构(Global Trade Alert)最新报告显示,阿根廷目前正在实施的进口设限措施多达191项,居全球首位,近半数以上的限制措施涉及中国产品;2012年2月1日开始,阿根廷大规模实施进口预先申报制度,自2012年5月1日起开始对本国不生产的资本货物征收2%的进口关税,而对本国能生产的资本货物恢复征收14%的进口关税;据2012年4月3日阿根廷《纪事报》报道,阿根廷政府向包括YPF、Telecom、Siderar和Minetti等公司在内的阿根廷大型企业负责人施压,要求其取消2011年度企业所得利润分红和美元汇款行为,以缓解国内日益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

对此,在阿中企可考虑通过如下措施进行防范和缓解:(1)可采用非现金方式。如以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作价投资,如2011年11月3日,中国海信集团和阿根廷BGH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阿建立合资工厂,海信集团提供在电器产品创新和设计方面的经验,BGH公司则将在第一年投资220万美元资金用于购买技术设备,扩大企业生产能力。或可采用在当地市场融资的方式,如发行债券或申请银行贷款,对所投入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可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以降低汇率风险敞口。(2)大力推进与阿根廷进行双边经贸往来的人民币结算、或开展加工贸易、或借助套期保值及货币互换协议等,避免汇兑损失。(3)充分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出口信贷等工具提前收汇,降低汇率风险。如2010年中信银行联合中国建设银行,为阿根廷经济部提供总额8500万美元、期限10年的出口买方信贷;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出口买方信贷保险,以支持中国企业开拓阿根廷铁路项目市场。(4)如果投资所生产的产品是国内需要的,如矿产资源、农产品等,可规定以一定比例的产品充当投资收益,可规避产品销售所产生的汇兑风险和利润汇出的外汇管制风险。如据阿根廷媒体2012年4月13日报道,中国计划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干旱农业产区投资灌溉系统,以便获得这些农田生产的农产品的优先购买权。(5)考虑到阿根廷外汇管制风险,建议适当采用内部贸易方式和全球财务与先进管理策略,进行在阿根廷经营利润的综合平衡调节。(6)面对进口和外汇管制,企业可采取本土化生产和属地化管理,以避开阿方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如中国电脑生产商联想集团为应对阿进口替代战略,调整企业规划,在火地岛投资1400万美元合作建厂,组装笔记本电脑,实行当地化战略,逐步提高“阿根廷制造”比重,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三)通胀与劳工成本高企风险

为追求经济增速,阿根廷政府拒绝控制货币投放规模,导致通货膨胀失控。2005年以来,阿根廷已连续6年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率每年都在7-11%之间,但阿根廷私人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政府故意低估通货膨胀率,并指出实际年通货膨胀率在15-25%之间,如2010年在22%左右,2011年在25%左右。即使在2012年经济迅速降温时,阿根廷通货膨胀率仍在高位徘徊。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普遍预测阿根廷2012年实际通胀率将在20-25%之间,而阿根廷民众则预期2012年通胀率将超过30%,物价将大幅上涨。IMF保守预测阿根廷2012年和2013年的通货膨胀率都将保持在9.9%的水平。

受高通胀影响,阿根廷生活成本和劳工成本不断上涨,削弱赴阿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如世界银行2006年研究数据显示,以购买力衡量的总消费支出,阿根廷在南美国家中最高,比南美国家平均总支出高61%。受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阿根廷劳工成本仍不断上升——阿根廷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从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间,工资水平累计上涨23.8%,高于同期消费者价格指数两倍多。2011年阿根廷平均获得28.3%的调薪幅度,以美元计算的CLU劳工成本单位,在2007-2011年间提高了48%,并于2011年第二季达到历史高峰。

面对高企的通胀和劳工成本,我国赴阿投资企业采取如下措施:(1)采用人民币结算应对阿根廷高通胀及其引发的货币大幅贬值;(2)在投资行业上,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或在生产环节以机器替代劳动力(如农业的机械化耕作),以降低劳工成本压力;(3)在会计处理上,可采用后进先出法、提高固定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加速折旧等方法应对高通胀风险;(4)在进行项目评估时,慎重考虑通胀风险,提高项目评估的贴现率,并尽可能选择投资回收期短的项目,或选取产品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行业,以尽可能将通胀风险向下游传递,如农产品、矿产资源、林业等;(5)赴阿投资,特别是赴阿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承包项目的中国企业,应尽可能利用双边劳务合作,即最大限度地利用劳工成本相对较低的中国劳动力,以降低当地高劳工成本的冲击。

参考文献:

[1]冯俊扬、宋洁云,阿根廷经济2011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EB/OL],新华网, 2012-1-25.

[2]狄寿刚,去年第四季度阿根廷失业率创近20年来新低[EB/OL],中国经济网,2012-1-30.

[3]刘桐,“首届阿根廷贸易和投资机会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国特产报,2011-7-27,A3

[4]毕夫,阿根廷为何强行控股最大油企,中国青年报,2012-5-2

[5]周静,阿根廷强化外汇和贸易管制措施 企业应注意[N],东南商报,2012-2-28

上一篇:让更多的年轻人上船 下一篇:预告登记防范“一房多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