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文化的角度看学校内涵的提升与发展

时间:2022-10-01 12:42:42

从学校文化的角度看学校内涵的提升与发展

如何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是摆在每一位校长面前的重要课题。做大做强学校靠的是什么,不是靠考试排名的前后,而是靠提升学校内涵,而提升学校内涵就要靠走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之路。办学就是办文化,只有把学校文化建设弱势提升、优势做强,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与核心竞争力。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文化具有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使人形成理想信念、奋斗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功能。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创办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学校紧紧围绕文化主题,将学校文化系统设计并物化,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制度文化体系,增强课程的文化渗透力,开展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建设,使“清清柳泉”的学校文化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师生的行为中,不断增强教师德高博学的素质,完善学生清新阳光的形象,逐步形成“清清柳泉”学校特色,以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内涵的提升与发展。

学校以“至真、至纯、至美”为核心理念,以打造“清清柳泉”为发展目标,以“汇柳泉灵气、承经典文化、育合格人才”为发展思路,确立学校文化核心体系,形成了以“清清柳泉”形象特征的核心价值观。柳泉――作为清泉,正是其纯洁、清澈引发了文坛巨匠刺贪刺虐的灵感,成就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声誉,成就了追求真善美的柳泉文化。作为学校,是对柳泉文化深厚底蕴的传承,寓意将学校办成甘似清泉、清纯无暇、清净明澈、喷涌日新、和谐完美、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学校秉承“使每一位师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乐学善思、纯真阳光的清新少年”为培养目标,努力实现“滋润师生和谐发展,打造柳泉文化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提升办学的品位,实现由规范向优质学校的跨越。

一、优化物质文化建设,以优美的环境影响师生的日常行为

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它包括学校整体环境、建筑特征、教学设备、教师服饰、仪表形象等。而这一切的决定因素源自于学校管理理念和校长的视野。为优化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学校文化体系的论证和定稿;识别系统逐步完成;建设能体现学校文化特征的标志性建筑――柳树、满井、聊斋亭;以“柳泉文化”为主线,每一楼层确定一个主题,将文化理念在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等各个方面中得以充分体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建立“清清柳泉”校园电视台、校园报社、校园网站;校园绿色文化由平面向立体发展,高品位搞好树木更新换代,创建环境更加优美的花园式学校;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学校影响力与竞争力。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以规范的言行引导师生的自主发展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承载者。它是与学校办学理念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等。在构建制度文化的过程中,学校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对内激活,对外凝聚。根据学校文化的管理理念,学校补充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一个体现校本意识、具有学校特色的科学、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体系。但是,有人讲,没有健全的制度的管理必定不是好的管理。但有了健全的制度的管理就一定是好的管理吗? 显然未必,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一方面要追求文本规章的完善,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执行制度时的公平与公正。正如魏书生先生所说:“商量、商量、再商量”,在执行过程中要严而有格,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和谐包容,形成全员管理、自主管理、人本与制度管理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提高执行力,以促进学校文化深层次内化,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

三、推进课程文化建设,以丰富的资源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型的课程文化既是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我校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文化功能,在课程中体现并渗透学校文化。开设校本课程《柳风泉韵》,让师生接受柳泉文化、系统的经典文化教育,积淀人文素养,提升文化底蕴。

整体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全面优化课程结构,适应学校特色发展。以健身教育、生命教育、行为养成、至美教育、经典文化、情感体验为重点,形成分层递进、有机衔接为序列的校本课程体系。

制定完善《学校课程方案》。在学校以往课程规划与建设的基础上,借鉴成功经验,以学校“至真、至纯、至美”办学核心理念为引领,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充分讨论论证,架构起由“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大课程板块为主构成的柳泉“乐学求真、明理博学”的课程体系。一是重点把好三大类课程内容的系统梳理与完善,二是重点研究三类课程的实施与评价。逐步构建起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体系,确立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推进了课程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四、升华精神文化建设,以高雅的精神引领师生的和谐

精神文化是校本文化的核心。包括办学理念、管理理念和群体精神等,是学校群体的集体认同和共同追求,体现了一所学校长远的战略眼光。

学校注重加强学校班子自身建设的功能,以干部、党员的形象凝聚教师,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充分展现“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清新科学、先锋模范”的柳泉班子形象。

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德教育;关注教师身心健康,进行团队精神培训,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让教师幸福快乐成长,增强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开展“师德标兵”“阳光教师”“学校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坚持全体师生国旗下宣誓:教师誓词、学生誓词,并自觉遵循;学生坚持每天放学咏唱校歌《柳泉滋润我成长》,促进精神文化的内化。

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充分调动和整合全体教职员工的意愿,将学校“至真、至纯、至美”的核心价值观具体化、课程化、行为化,具体渗透和转化到师生心灵;使全体师生形成与“清清柳泉”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行为、生活方式;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显于物,体现于行,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魂之所在;凸显“清清柳泉”之“乐学、善思、纯真、阳光”的学生形象和“德高、博学、儒雅、文明”的教师形象。

五、提升德行文化的渗透力,提高师生的德育水平

德行文化是师生基于共同的理想信念在行为上的具体表现。有人说:“播种习惯,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学校围绕“清清柳泉”――“读经典书,立君子品;求真善美,做有德人”之德育理念,立足课堂,注重养成,分层培养,常抓不懈,形成良好的德行文化。课堂常规管理规范,从起立、师生问好,到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到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善于质疑的品质;课间活动有序,走廊、大厅内轻声慢步,上下楼梯靠右行,集会快、静、齐等,表现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以“做一个文明有礼的柳泉人”系列活动为线索,坚持不懈地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做到“立规矩,打基础,留痕迹”。 从细微之处入手,时时事事规范到位,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以常规工作入手,强化养成教育,逐步形成自主管理。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文明礼貌教育为核心,以爱心教育为特色,以自主管理为目标。抓好“五个一”训练,即整顿“一个阵营”抓好升旗仪式、课间操队列规范,塑造学生的精神面貌;建立“一种秩序”即课堂、课间、集会文明秩序;养成“一种习惯”做到语言文明,待人接物大方礼貌,并形成习惯;坚持“一种制度”安全、卫生责任区的包干保洁制度,确保学校环境整洁优美;树立“一种观念”即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合作的观念。

加强德育科研工作,改进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以班队活动、队会课为阵地,改变目标过高、主题过大、内容空洞的大场面、大活动的模式,向着贴近生活、小处着眼、细节切入的方面入手,增强道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继续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各项特色活动整合形成常规化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体验并接受教育,形成良好品德。

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的竞争也会日益激烈,教育同样如此。办学就是办有高品位的文化,只有真正建设起一种优秀的学校文化,学校内涵的提高才会有根基、有保障。只要我们朝着既定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全新的、优质、和谐、有品位的清清柳泉必将屹立于齐鲁大地。

上一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 下一篇:本科教学评估中高校行为的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