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时间:2022-10-01 09:51:39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当前的初中学生作文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是语言苍白,情感荒芜,思想贫弱,语句粗疏,描写平淡。究其根本,是作为学生智力因素之一的观察力过于缺乏。观察力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主体有目的有计划的能动感知能力,是大脑主动获取、加工原料的保证,是智慧和思维赖以生发的基础。初中生对于语文的学习要以观察力为基础,这是他们走向成熟走向深刻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和文章作者的观察力相契合,才能获得较深刻的心理体验,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才能让文章发挥出它的教化之功。那么通过哪些途径去开发初中生的观察力呢?

一、明确目标

初中生的心智特点还保留着很大程度上的动物性,被动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头脑中事物的镜像比较多,而意象比较少,这种情况下,应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品质,做到目标明确。首先,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要求学生有目标地观察生活场景,留意当地节日风俗,沈从文家乡的端午节和我们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刘绍棠的家乡的春节又和我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在某个节日临近时,让学生去细细观察,还可以再把目标细化,比如观察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行有什么样的特点,观察生活环境的变化,空气和土壤,山川和河流,花草和树木等。也可以观察人们的心情特点,比如在清明,在中秋,在春节。还可以结合“建筑艺术”这一主题单元,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熟悉的建筑,或是当地的一幢特色楼宇,或是一座风格别具的家乡小桥。观察它们的设计与布局、与周围的环境是否协调、对人们生活的融入程度以及人们对它们的感情,思索它们的人文价值。其次,要引导学生做自己眼睛与心灵的主人,让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去确定观察目标,逐步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养成独立观察主动观察的好习惯。

二、确立观察坐标和顺序

客观事物永远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彼此间存在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心智不成熟,观察条理性欠缺的初中生来说难免会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对该对象确立合理的观察顺序。依据一定的观察路线方能有条不紊。比如老舍《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先山后水,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初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转向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从全文安排的脉络可以看出作者观察有序。从“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可以明确看出作者的观察坐标。

三、观察要多感官并用

观察要用眼,但观察的过程是复杂的心理过程,必然有眼睛之外的其他感觉器官的有机参与,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多感官并用的机会。比如对某个事件的发展过程的观察,必然要有多种感官的参与,观人之行,闻鸟兽之声,嗅花草之味。还可以设计能让学生多感官并用的实验,如给学生看知觉理解性实验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在图中感受到了什么,是否看到了一只奶牛,或是一个车轮,是否闻到了果皮的味道,或是一桌美食的香气?对这幅图是否喜欢,还是感到有一点恐怖?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这幅图。

四、把观察引向深入。初中生的心智水平决定了其对事物的观察

初中生的观察能力往往停留在感性阶段,他们满足于事物的大致轮廓,仅仅停留于浮光掠影的表象。为了能让初中生从深度去审视事物,教师要教给学生把观察引向深入的方法,以促其观察事物的能力得到提高。

1.指导训练学生全面观察事物。比如《端午日》这篇文章虽然很短,但它传达的信息量却是丰富的。从时间维度讲,不仅贯穿了赛前、赛中和赛后,而且有“平时”(平时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有“数天前”(数天前就做了准备,在潭中练习进退)。从空间角度看,由河流而两岸,由城内而城外,而且其空间点的位移让人目不暇接:由茶峒城里税关前码头城中,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是全面而详实的。

2.对于事物发展的特定阶段所表露出来的局部的或侧面的特点要用心把握,不放过细节性的东西。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就生动恰切地写出早春这个特定时间节点上刚刚冒出地面的小草的特点,历来为人激赏。再如《端午日》中“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这一细节描写就很充分地显露了作者观察的功夫。我们可以想见,当那奖牌要往某一人头上挂时,不禁要问,功劳最大的是这个人吗?作者经过观察,原来是“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3.观察和体验、思考、联想相结合。沈从文从“长潭赛船”联想到“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韩愈从遥看似无的早春小草联想到盛夏皇都的满目烟柳,而且加入了主观体验,得出前者“绝胜”后者的结论。

4.学会比较观察,在比较中突出事物特征。如老舍《济南的冬天》,把济南与北京相比较,突出济南的冬天无风;把济南与伦敦相比较,突出济南的冬天响晴。鲁迅的《社戏》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的故事的比较,成年的“我”看京戏与童年的我看社戏的不同遭遇与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农村少年天真无邪、聪明能干、活泼勇敢,自尊自信的性格,赞美了他们纯朴诚挚,热情、无私的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作者所说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五、观察要长期坚持

例如:对于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的观察,要长期恒久地坚持下去才能获得观察成果。对人的观察就更需要长年累月,所谓“日久见人心”。观察人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他人为指向。着眼于人性的光芒与阴暗面以及两种极端人性的相互渗透与纠缠。在此方向上的观察过程包括被人所串起的种种事情的来龙去脉,种种事情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左右其发展的各个因素。第二种是以自己为指向。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对自身的观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自我认识。初中生尚处心灵稚嫩、懵懂好奇于外部世界的阶段,缺乏自我认识的自觉性,要引导他们勤于内视自身,力促其反思自省能力的形成。

六、观察要与表达相结合

说与写是表达的两种基本形式。无论对人对事对物的观察,都要以表达为平台,观察是学是思,表达是用是本,这是语文这门学科的属性决定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高塍中学(214214)

上一篇:逝去的村庄 下一篇:关于课内外语文学习配合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