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听力课程教学方法之初探

时间:2022-10-01 09:50:58

日语听力课程教学方法之初探

摘 要 文章针对日语专业学生听力最难得到提高这一现象,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分析造成听力障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对听力教学的改善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日语;听力课;听力障碍;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产生了对日语人才的巨大需求,尤其是口头日语人才的需求更显得尤其迫切。但目前从各个高校的日语专业的听力课程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来看,主要还是按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表现为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即教师解释单词――教师播放磁带――学生听力练习――教师与学生核对答案,这一做法脱离了具体语境,脱离了实际运用,只能说是听力测试,而非听力教学,因而造成了学生的“哑巴日语”。所以迫切需要对日语听力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

二、听力课程的重要性

任何一门外语的学习都离不开听说读写译,而听是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第一步,是吸收和理解口头信息的主要渠道,听力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和语言技能在日常生活和语言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听力理解能力已越来越成为衡量学习者语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日语课程教学要求》在“教学性质和目标”中明确提出:“日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显然,加强听说教学已成为日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核心内容。

三、学生听力障碍的原因分析

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当中,归纳总结得出造成学生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因素.

(1)主观因素――学生因素:①基础知识贫乏②背景知识缺乏③自主学习能力弱④焦虑的心理普遍存在⑤受英语干扰大。

(2)客观因素――教材因素和老师因素:①教材因素②教学氛围紧张

③提问方式不妥④评价方式不妥。

四、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中国日语教学多年来没有摆脱应试教学的局面,忽视了语言的应用功能。尤其是听力教学,学生从初学开始就音,形,义分家,教学围绕学语法,练翻译进行,重视笔头,轻视听说,知其形,不知其音的情况极为普遍,那么如何消除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呢?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角色定位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益的语言活动,给学生必要的示范,提供有效建议。具体来说,就是提供给学生一些比较好的日语学习网站,提倡学生无论课上课下,尽可能地多运用日语来交流,练习心译,分享和讨论在各种资源上获取的日语咨询,培养自己的日语思维。

2.扩大背景知识,拓展听的思路

日语听力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拓展文化背景的知识的过程。反过来,对日本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水平,这是相辅相成的。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要不断渗透日本文化和知识,让学生尽可能的多了解日本的经济状况,,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价值观念和生活禁忌等。只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识别文化差异的能力,清除日语听力中文化背景障碍,有效地提高日语听力。

3.设置学习环境,优化心里素质

在听力课上将听说结合起来,设计听读,跟读,听后由学生复述等不同的教学形式,通过模仿来熟悉语音语调,培养语感,促使学生话语流利,说出正确的语句。同时告诫学生,听力水平的挺高是需要一个艰巨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正确对待所碰到的困难和挫折,提高自控能力,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

4.选择合适的教材,缓解听的压力

选取不同内容,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教材,以丰富课堂教学,增加背景知识的渗入,比较中日文化的差异,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教材的选定一定要难易适中,否则学生很难从中得到学习的满足感,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而教材的好坏可以从该教材在目前的使用情况以及每课前前是否提供背景知识和关键词等这几个方面去考虑。

5.保持和蔼的态度,营造听的氛围

教师在课堂中应有自然得体、温柔和谐的面部表情,但教师不是演员,那种横眉怒目、咬牙切齿、滴泪交加的表情不宜在课堂上表现,因为这样过于不理智,容易使课堂陷入不必要的亢奋,不利于传递信息。反过来,那种面无表情,冷若冰霜的神态也易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让学生感到压抑,失去学习的兴趣。通常情况下,教师课堂表演的面部表情应该是平静而有活力,严肃而又和蔼,开朗而不放纵,充满信心而无骄气。这样的面部表情会使学生感到亲切真诚,充满热爱和信赖。

6.改变提问和评价的方式,激发听的兴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提问的技巧,要循序渐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信心,消除焦虑状态。在评价时,充分利用积极评价手段,以发展的目光,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日语听力能力。

五、结语

在教学改革当中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并收益于听力课程,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听力教学课程,并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安静,王秋华.日语专业学生听力困难因素分析[J].外语教育,2010.

[2]刘燕,华维芬.外语专业改革与发展战略[J].外语研究,2011.

上一篇:浅谈歌唱中的发声训练 下一篇:对应用型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