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中西文化融合的火炬奔跑的人

时间:2022-10-01 09:16:55

擎中西文化融合的火炬奔跑的人

编者按: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

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杨延文

1939年出生于河北省深县

196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吴冠中、赵域工作室

现为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杨延文是共和国培养出的第一代新中国画家的杰出代表,他不仅是当代中国画的代表,更是我国传统艺术向现代审美转换的成功实践者。美术界耆老华君武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曾说:“杨延文是一位很聪明、很有才气的艺术家”。在百年中国画展上又说:“还是杨延文画的好。”吴冠中先生则认为自己的这个学生接过了从林风眠开始的“中西结合的火炬”。

“中国绘画的前途在于创新”。三十年前,杨延文先生就提出了这一理论。他认为:创新是人类文明的需要,是现实社会的需求,没有发展的继承是没有价值的。创新的基础是生活的积累;创新的基础是观察;创新的基础是总结。在当今这个相互渗透的人类世界,对待西方艺术,我们应以最强的能力去加以吸取;以最好的胃口去加以消化;以最大的力气去加以实践。少讲区别,多讲共同的理念和人类共同的文明,努力把西方绘画理念与东方绘画理念加以融合,以丰富和完善中国绘画艺术,回避别人的长处是短视,任何有益于中国绘画发展的艺术形式,都应该作为营养液来吸收,要勇于担起把中国绘画向前推进的重任。

“选择比用功更重要”。杨延文深知:虽然在大学时期学习的是油画艺术,但是自己对外国文化整体的认知与把握远远不如对中国整体人文及传统理念的认知程度,同时,中国绘画面临的困境和机遇也促使他重新对自己今后的艺术之路进行了冷静思考。选择与众不同的题材;选择与众不同的语汇;选择与众不同的切入点;选择与众不同的发展取向的思想促使其毅然从油彩走回了墨彩,“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性格最终使其成为继李可染、吴冠中之后中国当代水墨画发展的新的典范。

杨延文曾讲:艺术是人类共同的文明,人人有权享受。画家在“开辟自己的境界”的同时,把作品奉献给了人类世界,这个过程对他人来讲是分享喜悦,对自己来讲是享受幸福,只有这样的画家才是“跟上时代的脉搏”画家。

在对待中国当代艺术绘画的看法上,杨延文态度坚定地表示:当代艺术是现代艺术家对过去艺术不满足的一种反动;当代艺术是现代年轻人浮躁心理的一种时尚追求;当代艺术是一种对国外艺术东西的翻版。当代艺术是一位匆匆过客,是一种非艺术现象。当本质属于艺术范畴的观念形态变为一种图式的时候,其生命笃定不会长久。

杨延文的绘画是西方绘画艺术与东方传统艺术精神的中西合一的再造,他的艺术是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极限状态的精神放怀。

杨延文先生主要画展及出版物

1981年作品《丝绸古道》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井冈泉水》参加北京市“建党60周年美展”并获奖,被北京美术家协会收藏

1983年作品《江村疏雨》参加意大利“第五届曼齐亚诺国际美展”被评为第一名,荣获唯一的金牌奖

1985年出版由李可染提名、吴冠中写序的《杨延文中国山水画集》

1986年作品《西江月》参加印度三年一届的“世界美术大展”、“中日联展”

1987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杨延文画展”,10月参加“瑞士巴塞尔国际美展”

1988年作品参加“蒙特卡洛现代艺术国际展”和美国的“现代中国画展”

1990年4月在日本举办“杨延文画展”并出版《杨延文自选画集》,12月在新加坡举办“中国一级画师杨延文画展”

1995年在韩国首尔参加“现代中国画展”

1998年作品《虎峪》参加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画、油画风景展”并任评委

2000年作品《层林尽染》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百年中国画展”

2004年获文化部艺术研究院颁发的“黄宾虹奖”

2005年出版《当代中国美术家档案――杨延文卷》,作品《满庭芳》获“第二届中国山水画与油画比较展”优秀奖

2006年3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山水有情――杨延文作品展”并出版《山水有情――杨延文》(一)(二)画集

2007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杨延文》

(本文图片由张琦提供,读者反馈请发至yumiao211@yahoo.省略)

责编:于淼

上一篇:新世界出版社《香巴拉宫随笔》系列图书出版发... 下一篇:传媒书屋 第8期